新浪財經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釣魚臺舉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演講中表示,要合理調節撫養比,針對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調整,結合我國人口結構和人力資源供求的趨勢,加強精算,未雨綢繆,預做安排,適時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既保持社保資金的長期平衡,又使我國的人力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開發利用。
以下為演講實錄:
胡曉義:謝謝主持人,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感謝論壇的組織者邀請我到這次高層論壇,并且安排我就建立公平和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一個問題發言,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也不可能做一個全面的展開的論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這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前景的重要的舉措,我就更加公平和可持續這兩個方面談一些看法,首先關于更加公平,我想講四點看法:
第一,強調社會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首先是基于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基本的價值取向,在國民收入分配的各個環節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作為再分配的社會保障手段則應該更加注意公平,當我們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之后,就注意妥善處理市場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的關系,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強調了“決定性”,同時提出社會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突出了“更加”,我以為這二者構成了相輔相成的平衡關系,也就是既要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時又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
第二,強調社會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又是基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客觀背景,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56萬多億,人均6700多美元,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但是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基本特征,在這樣一個階段人民群眾的公平性訴求越來越強烈,在社會保障領域越來越多的群眾從當初要求享有基本保障轉向要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關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這種訴求我們應當看作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更加公平,我以為這是要求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注重發展規模和進度,而且更加注重內部結構均衡,以體現新的發展階段的鮮明特征。
第三,強調社會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保障領域深化改革的方向,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著力改革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重建了社會化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始建了失業保險制度,進入新世紀以后相繼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些重大的社會保障制度,最遲都在2012年實現了在全國各地的普及,到去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了8.2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了13億多人,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分別覆蓋了近2億,1.64億人,和1.64億人,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已經發放了5.4億張,初步構建起惠及全民的社會安全網,在促進全體人民公平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然有許多不足,特別是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參保,比如養老保險還有將近2億符合條件的人員沒有納入到覆蓋范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全面的改革,而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雙軌運行待遇差的矛盾比較突出,許多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還是分設的,既有違公平原則,也造成公共管理資源的浪費,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也還不夠順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進而影響了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更加公平,所謂“更加”,我以為既是對前一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公平性取向的一種肯定,又是在此基礎上針對突出矛盾提出的改革的更高要求。
第四,今后一個時期,促進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的主要任務,歸納起來有四個方面:一是實現全覆蓋。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為重點,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真正實現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二是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著力解決社會反映突出的雙軌制待遇差的矛盾。三是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國務院已經決定合并實施新農保、城居保,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也需要進一步推進。四是搞好各項制度之間的銜接轉續,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掃清制度障礙。
關于社會保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也談三個想法。第一,要以百年為期來審視和安排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算來也有60多年的歷史,自九十年代進行了重大變革和重構,未來幾十年涉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大外部環境,我以為主要有三個:一是要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使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是要面對人口老齡化進入高峰期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三是隨著我國經濟更加廣泛深入的融入全球化,要準備應對各種經濟波動的影響,這一點我們在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最近幾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當中已經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比較深謀遠慮。回顧國際社會保障130多年的歷程,最應當汲取的經驗就是既要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提高保障的水平,又要防止福利剛性的弊端。有些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了幾十年,但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幾乎陷入崩潰需要引以為戒。所謂百年視角就是不能因一時之需或者滿足部分群體的訴求,而扭曲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方向。
第二,要實現社會保障基本制度的定型。經過60多年的建設,特別經過最近十幾年的改革,我國初步構建起適合國情特點,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的體系架構和基本的制度安排,其中經歷了許多曲折,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但是被實踐檢驗是行之有效的,廣大人民群眾從中不斷獲益,這一局面彌足珍貴。我們應當在現有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基本制度的大體定型,并不斷完善。保持穩定才能持續發展,不折騰才能長久持續,如果總是換路數改模式,把時間耽誤了,把思想搞亂了,反復的教學費,就談不上制度的持續發展,這一點國際上也提供了許多正面的經驗和反面的教訓。
第三,健全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度基本定型不是拒絕變革,當前最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完善的是建立和鞏固支持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增強制度的激勵性,特別是養老、醫療等有個人供款的項目,要強化多繳多得的政策導向,避免單純依靠政府投入保障的傾向。二是提高統籌的層次,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是實行基金的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項目也應當積極推進升級的統籌,從體制上打破地域分割的藩籬,增強社會保障資金調劑功能和使用效率。三是拓寬籌資渠道,堅持國家、用人單位、個人多方供款,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社保的財政資金投入,單位要依法履行參保交費義務,但也需要適時適當降低企業費率,保持其發展的活力。個人繳費費率總體上已經不低,主要是應當提高實際繳費的比例,減少中斷繳費的現象。還要積極開辟國有資產社會保障資金等新的籌資渠道,同時對目前已經多達幾萬億的社保結余基金探索市場化投資運營的路徑,努力實現保值增值,這既是減緩未來資金的支付壓力,實現制度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促進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四是合理調節撫養比,針對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的調整,結合我國人口結構和人力資源供求的趨勢,加強精算,未雨綢繆,預做安排,適時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既保持社保資金的長期平衡,又使我國的人力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開發利用。五是發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大力比較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人壽健康保險,為群眾提供能夠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制度安排,改變過度依賴政府的基本保障的格局。
謝謝各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