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大眾證券杯金融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大眾證券杯上市公司競爭力公信力調查頒獎暨2010優秀上市公司領導人峰會于6月20日在上海舉行,申銀萬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作“行業景氣變化和證券市場機會”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楊成長演講全文實錄:
當前市場為什么這么低迷,關鍵在于研究界對當前經濟有著非常一致的悲觀預期,現在宏觀沒那么差,從數據上看表現得非常出色,我們做企業的也沒有那么差,但股市表現得怎么這么差?
我們現在整理一下思路。我也是在證券市場之中,但是我們觀點可能不一定完全一樣。為什么市場對當前經濟看得那么悲觀,邏輯在什么地方?我看了多家的研究,大同小異,基本上差不多。基本上有這幾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中國遭遇這一場金融危機是空前的,我們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也是改革開放30年來空前的。盡管我們30年當中已經經過了3、4個經濟的下降上升周期,但是真正說大力度刺激經濟的應該說就這一次,表現在3個方面:
1、我們國家去年投了近10萬億的信貸,這個做銀行的,做企業的都知道。一年投10萬億信貸,多增5萬億信貸是什么概念?改革開放的歷史是沒有過的,這個是空前絕后的。
2、放手(幾乎放手)讓地方政府去上項目。什么時候我們敢放手讓地方政府上項目,把地方政府投資力度調動起來,這個也是沒有的。地方政府就像關在籠子里的老虎,有很多地方政府感覺到30年代也沒有這么痛快過。我們93年92年有一輪,87、88年也有一輪,包括90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盡管當時都有放松,但是沒有放松到能夠讓地方政府那么暢快的去上項目搞特色。
3、財政的投資,10萬億信貸跟地方政府上項目相比,區區4萬億中央銀行的投資,包括每年2萬億已經不那么重要了。當然我們在分析當中就說4萬億投資。這樣經濟被就被猛得拉起來了,就像給孩子治病一樣退燒一樣猛得起來了又猛得退下來,這樣拉起來變成經濟一季度變成過熱,力度過大,同時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似乎沒有想象的那么厲害,猛拉以后,到一季度感覺到經濟出現過熱,很多人認為經濟出現全面過熱,表現也很容易看到。我們做企業感受很深。一是房價猛漲,股市從1600點漲到3400點。二是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企業大量增加庫存,1季度上市公司的庫存創歷史新高,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的庫存。形成了一季度全面的經濟過熱。三是因為經濟出現過熱中央開始全面宏觀調控。
賈康所長是半官方的,他講話有一點保留,研究界認為這個調控不是羞羞答答的調控,調控力度也非常大。也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嚴厲房價調控,二是清理地方政府的投資平臺,三是實際執行的偏緊的信貸政策。這幾點就說明一季度經濟是過熱的,針對經濟過熱政府開始全面緊縮。這是第二個判斷。
第三個判斷,既然經濟過熱出現了全面調控再加上歐洲的次貸危機的影響,那么中國經濟很可能會面臨著二次探底,現在研究界都這樣說會二次探底。有幾個方面變化:一是下游的需求比想象的要弱,包括汽車家電去年的龍頭性的上漲企業,今年的增長勢頭減弱。二是去年非常有效的刺激政策,在今年效益銳減。三是PMI指數上升到52點之后開始往下跌,跌得不多但是勢頭有所轉變。四是外圍的環境更加的不確定,這個時候調控已經緊了,而且我們采取了相對偏緊的信貸政策,通脹壓力應該是松的,但是4、5、6月份通脹壓力逐步加大。現實當中已經有跡象表明經濟開始下滑,后期開始不確定。這是現在研究的第三個判斷。
這種情況之下,對整個經濟拉動的火車頭行業,包括汽車家電,房地產,都不確定的情況之下,對整個投資品行業,整個投資品大家都看得比較悲觀。我們整個周期性行業占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占70%到80%,真正消費和服務型行業只占20%左右,所以不看好周期性行業等于不看好大勢,所以也就導致我們現在對市場看法很難得的一致。現在還得研究這樣一個趨勢。
當然下半年要有樂觀了,樂觀原因是,如果我們經濟真的出現第二波下滑,這個時候政府可能又會放松政策,甚至出手二次挽救經濟,那個時候股市行情又來了。最近我看了幾篇報告當中,對下半年看得比較樂觀的研究機構,大部分還是把希望寄托給政府在宏觀調控政策方向的改變上。如果經濟下滑了,變糟了,或者是外部環境更加惡化了,那個時候政府可能就會放松前階段的調控了,信貸也會松一點了,對地方政府的清理稍微緩一緩,那個時候股市機會又來了。股市和宏觀調控的政策方向一致性比較強,跟經濟本身的運行不是特別強,也就是說如果經濟很熱,經濟很強,但是調控力度很大,那個時候股市往往也是下跌的。所以關聯度比較高的也是政府調控。
我感覺目前對經濟、宏觀調控、股市分析的基本大邏輯是這樣。就是在經濟危機當中政府采取大力度調控,導致結果我們一季度相對出現過熱,過熱的情況下政策開始退出,開始收緊,收緊之后本來經濟V型反轉,現在出現二次探底,同時二次探底過程當中出現價格上漲,這種情況之下有兩種,一種繼續滑下去看不到希望,一種滑下去滑到一定程度,這個時候政府會出臺政策,放寬,這樣行情就來了。
我個人對這些觀點是有一點看法,我覺得政府調控措施幾個季度如此反復不太好。所以我們今天稍微整理一下,到底現在經濟問題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解決了,可能才能慢慢理清對股市的思路。
第一、今年經濟問題和去年的經濟問題完全掛鉤起來的,去年的調控問題到今年的延續,想弄清楚現在的情況到底怎么回事,你必須把這一倆年的調控和刺激經濟以來的脈絡稍微理一理。我們也不用非常專業的經濟術語,從大白話大道理來看。
1、去年中國經濟為什么能迅速的拉起來。別的國家也有變化,但是拉得力度確實沒這么大。
2、這種拉經濟的手段有哪些副作用?
3、去年的經濟運行當中有哪些是我們想到的,有哪些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在投資、消費、出口、房地產方面,哪些想到,哪些沒想到的?
4、在這個基礎上想一想今年我們現在經濟面臨的最突出的兩難問題是什么?怎么解決?
5、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想一想后面經濟怎么運行。
中國經濟為什么這么快拉起來,獨特條件是什么?經歷所謂百年危機的金融危機,每個國家都想拿錢力度都很大,相比起來中國力度最大,而且從現在來看還拉得有一點猛,否則怎么一季度拉得有一點過熱了呢?我覺得條件有很多,主要靠兩條。一條中國行政動員力度,這是中國特有的體制。去年年底的時候調查政策的效果,大家關注資金到位啊,項目啊,我覺得一些細節我最感興趣,重慶等地方,上到發改委,下到區縣街道,街道給你談的問題,跟發改委給你談的問題條理都差不多,一般都會說一般項目,重點項目,還有一些后備項目。當然街道后備項目不是造船,造飛機什么,他會說我們敬老院什么,幼兒園什么。像美國各個州的政策都不一樣。這是中國體制上特有的,既是劣勢又是優勢。
創造奇跡般的亞洲四小龍,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這些地方。曾經高增長20年,20年之后就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然后接下去10年出現經濟簫條。有人覺得中國無論經濟增長速度還是經濟體量都認為它應該下降了,但是它就是不下降。有人認為勞動力便宜,中國勞動力便宜,勞動力比較優勢,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都便宜!勞動力是優勢,但不是特有的優勢,所以西方研究來研究去覺得過去他們批判中國政府經濟高度一體的行政專業一體的體制,可能也有它的優勢所在,突出的一點是什么?我經常說大家現在出國回來以后都有自豪感,老外到我們大中城市轉轉,他也很難想象中國是一個人均GDP3000、4000美元,排位為100位的人均GDP的貧窮國家,貧窮國家的基礎設施能夠達到的水平與人均上萬或幾萬美金達到的一個水平。
現在我們港口、機場、路、橋、地鐵。不僅僅上海,中西部城市的地區,與人均GDP1萬到幾萬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一點也不遜色,這個實際上得益于政府的行政動員力量,所以不能一概否定它。這一輪金融危機當中,我們同樣行政動員力量取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是別的國家沒有的,美國沒有、歐洲沒有、巴西、印度、俄羅斯都沒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