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營洪源機械廠毅然決然棄官下海,到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身家百億的湖湘首富并且成為中央電視臺的“年度經濟人物”,梁穩根用了20年的時間。“他們這一代民營企業家獲得成功、贏得認可,這本身就是中國社會進步的表現。”何真臨說,“而三一的元老們沒有像很多同時代的創業者們一樣小富即安或者誤入歧途,而是秉著一種堅忍不拔的產業精神,不斷尋找新的挑戰,承載更大的抱負和壓力,當然也帶給這個世界更多更好的產品、服務和就業機會。這種永不止步的‘做好’,哪怕你看成一種‘獨善其身’的努力,也是在為社會‘立功’。”
三一在“立功”道路上的飛躍式發展與2003年在滬交所上市的經歷分不開。有意思的是,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一個企業在資本市場(包括并購市場)的行為與“社會責任”這個詞要么掛不上鉤,要么掛起鉤來的時候多半伴隨著負面新聞。但是三一卻已經連續幾次因為在這一領域的言行而贏得了加分。
2005年,三一重工作為“股改第一股”,完成全流通時代的“破冰之旅”。其所實踐的“送股+派送現金”的模式為后來者所借鑒。董事長梁穩根因此榮獲當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稱號。梁的名言是:“中國可以沒有三一,但不能沒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
2006年,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的博客因為就凱雷收購徐工案發表激越議論而成為中國“財經第一博”。向的名言是:“賣什么都可以,但‘賣國不行’!”“三一收購徐工是天作之合。”
2008年,當大小非減持成為中國股市發展最大心理障礙的時候,作為三一重工大股東的三一集團又第一個提出來對解禁流通的5.18億股股票“兩年內不減持”的承諾。集團副總裁何真臨在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中的發言同樣擲地有聲:“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表態,這是產業資本在中國股市成長的關鍵時刻擺明自己立場的問題!”
這些高調的舉動和態度在為三一贏得巨大聲譽的同時,也引來一些質疑。比如有人認為三一收購徐工只是作秀,緊要關頭唱兩句反調,輕松贏得滿堂喝彩;也有人說,股改是名利雙收的好事,與社會責任無關。梁穩根在中央電視臺領獎時不是說“在螃蟹正肥的時候下手,感覺很不錯”嗎?對于這些質疑,何真臨的態度是:“我們在所有這些重大事件中都秉承一個原則——‘國家之責大于企業之利’。我想這個動機沒有做作的必要。如果中國沒有一個健康的、強大的資本市場,作為上市企業的三一重工必不可能獨善其身;而反過來,當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在進步、在完善,作為其中先行一步的企業,最終受惠于這種進步和完善,那又有什么不妥呢?本是題中應有之義嘛。”
立德
何真臨所理解的“立德”則類似于卡羅爾關于社會責任定義中的“倫理道德責任”:“如果說‘立功’是(把本分)‘做好’,那么‘立德’就是‘做好事’。”
雖然三一在環境保護、員工權益保護、助學助困等領域有大量的“做好事”的記錄,但是何真臨最愿意強調的是今年發生的幾件重大天災中三一所做的努力:“你可以看到三一人用自己的赤誠和熱血,同時也充分利用企業自己的專長和優勢,為那么多遭受苦難的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