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南方周末社會責任大講堂 > 正文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王 科
“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哦!”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它的背后,是一個伴隨中國人16年的民族品牌,一個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民營資本集團。在市場風浪中閃轉騰挪,上下機變,進退取舍,一路向前。
無論對品牌還是對企業社會責任,杉杉都經歷了一個摸索嘗試,從朦朧到有意識,從樸素的長遠發展理念到現代企業精神法則的過程。與中國的改革進程相似,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歷程中,完成行為方式和精神氣質的全面演進。杉杉的心得與歷程,便是對現代企業品牌邏輯、責任邏輯的印證。
作為民營企業集團,另一個顯著特點是:企業的格局與風范,直接來源于掌門人的思路和氣象。而對社會責任的每一步思考和行動,都與企業的發展使命密不可分。
杉杉的創始人、掌門人鄭永剛,幾天前剛從華爾街回來,與那里的氣氛不同,他顯得成竹在胸。
這是以杉杉的安全處境為條件的。
今天,服裝業務在杉杉的全部身家中,只占30%。多年來,鄭永剛投資礦產、銀行、證券公司以及網絡,服裝、科技、投資三大板塊多元發展的格局,已然形成。到2007年,杉杉控股旗下有102家法人實體,資產80億,兩家上市公司達200億元人民幣。
三年前,鄭永剛預言:奧運會后,中國經濟將面臨大挑戰,靠出口、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總要有個句號。問題在于:什么時候是節點?
五年前,杉杉開始調整出口結構,旗下服裝外貿加工的生產被打包轉移到沒有配額限制的東南亞。三年前,杉杉開始出手持有的高價資產,鄭永剛回籠了資金。所以今天,他能沉穩地說:杉杉目前的外貿沒有涉及雷區,沒有受困于大的投資失誤,沒有被高價房地產套牢。資產負債率僅為48%。
于是,在這個全球經濟的“冬天”,鄭永剛的身上,沒有籠罩太多的寒意。他繼續打他的高爾夫球,暫時窩下身子,攥緊手中的資本,卻目光敏銳、心神充沛,瞄準著正在興起的能源、環境和優勢消費產業,隨時準備出手。
“杉杉”的前生今世
20年前的寧波,有很多以“甬港”冠名的企業。“甬”是寧波的簡稱,“港”是香港的指代。在那個開啟歷史的年代里,大批寧波商人在鄧小平的號召下從香港返回故鄉,帶動市場經濟。人們懷著對新時代的渴望,期待著終有一天,能夠比肩香港。
運轉了五年的鄞縣紡織服裝廠,虧損一千多萬元,眼看資不抵債,幾入絕境。1985年,它改名“甬港服裝總廠”。而真正的好運,是鄭永剛帶來的。
很多年以后,廠里的老工人還能想起那一天的情景:一個壯實的年輕人從他們面前疾步走過,面如重棗,默不作聲,腳步如風。而無活可干的工人們,男的在打牌,女的在織毛衣。
那一年,鄭永剛31歲。他的名字,恰好與“振甬港”諧音。
那時,工廠的產品沒有品牌。鄭永剛指著工廠門前的三棵杉樹說:“就叫杉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