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回看改革開放三十年研討會 > 正文
講到企業家精神,每個人的成長有一個過程。有些人可能想得很多,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我大哥早逝,我問他,他并不惋惜自己的生命,并不惋惜自己怎么痛苦。我說你還有什么遺憾嗎?他說,我們在上海平臺剛剛搭起來,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企業應該可以走得更遠,但我只能停止了。我想,這可能就是一個企業家的精神。可能有時候為了自己的事業,付出生命。他自己住院的時候,并沒有覺得痛苦,在溫州是一塊石頭,在上海是一粒沙子,在上海剛剛有點苗頭,怎么老天爺就讓我走了呢?我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想這就是企業家的精神。
盧文春(音):我是福建的。我一直在聽李書福講,很有特點。每個企業家都很有特點。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特點。企業未來的發展,能不能發展,可能是我自己的個性、價值觀決定的。李書福一直在說,所以他適合做汽車。成功了,就是企業家。沒有成功的,就是瘋子。天才跟瘋子就差一步,所以他不會太多顧及別人的想法,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我們在座的各位都非常包容。如果是西方的文化,可能不一定這樣,可能會抗議。剛剛李總說,做企業很難。我認為從另外一種角度講,我們應該有這種責任。感謝王總我這個機會讓我說話,我更要感謝我生在這個年代。如果我們生在100年前,或者生在戰爭時期,或者生在更不好的時期,可能我們沒有那么舒服,坐在這個地方一起分享。雖然現在很辛苦,或者說現在創業很難,但實際上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
這30年過來,我們中國人,包括我們整個世界都在進步。未來的30年,路很坎坷。但這幾十年的發展,讓我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中國企業也好,包括王總講的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的差別,包括王總講的職業經理人中國跟西方的區別。中國文化是從農耕文化過來的,而西方更多是企業文明。而我們是族長制,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社會會起起伏伏,企業也會起起伏伏,幾千年都是這樣的,起起落落。我們每個人做事情的時候,肯定會想盡量找簡單的做。但如果老的時候,跟人家講故事的時候,肯定會挑最難的來說,說想當初是怎么度過難關的。人生有起伏,才會精彩。企業也好,黎明總是在黑暗前,冬天過去了,春天就會來了。我沒有什么東西跟大家分享,因為我企業做得不大,10億不到,一年才做6、7億,但我每年參加企業家的活動,已經參加5年了,一直在學習、思考。跟各位民營企業一樣,不斷在突破自己。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特點。我自己在深思,我能學到什么東西,反思到什么東西,包括企業管理方面,能學到什么東西。未來的30年也好,這個30年也好,這個30年最重要的就是制度的變化讓我們有非常好的機會。中國人很大氣,但如何治理方面確實要學一下西方。西方在細節方面是不錯的,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中國人很善于學習。中國的文化沒有一個強制性,而西方是基督教最多的。只有猶太人在中國被中國文化所融合,而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被接受。幾千年來,我們中國幾十個民族都可以相互融合。猶太人到中國,也被中國同化了。未來30年我認為中國應該是非常有機會的,特別是學習的機會。
最后我建議大家,拼搏的工作,簡單的生活。謝謝大家!
艾欣:我覺得“郁悶”比較符合我。以前我是個設計師,在國營企業做得很好,原來的愿望是做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因為一直做得很好,就一直提拔我。最后提拔我到跟國營企業差不多位置的時候,就不提我了,很郁悶,我就下海了。下海以后做得不太好,所以也很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