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學院EDP和企業戰略合作成功案例展示實錄(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 19:29 新浪財經
在這之外,我們在這個中心下面還做了其他的課堂之外的工作,比如說聯系研究的項目,包括我們和諾華在中國的框架下,做一個領導力的研究。諾華全球有一個很大的學習中心,我們做了很多的本土化的工作,包括把諾華的課程落地,提供給諾華的員工。 大家從這個角度可以知道,其實企業和商學院的合作是可以達到一個很深的高度的。這個模式我們走過了5年的時間,這也需要不斷地嘗試,在5年的嘗試中,從我們的角度還是感覺到了企業的發展。 從企業的角度,對于我們的評價也算滿意,我們自己還是比較欣慰的。 下面,主要聽一下我們的洪朝陽女士,從企業的角度談一下他們的感受。 洪朝陽:大家好!我叫洪朝陽,是諾華公司的。 可能在中國的外企,在過去的10年中大家會面臨這樣一個先本土化,再國際化的趨勢,也很有意思。我記得10年前的時候,我第一次加入外企的時候,2/3是老外。后來慢慢地面臨一個本土化的過程,中國人越來越多,外國人越來越少。諾華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本土化得很好,我們的老總也是半個老外,本土化達到了一個新的程度了。 緊接著,因為中國快速發展,幾乎每一個跨國公司都把中國定位成為一個戰略性的潛在市場,可能沒有進入前五名,但是總部能認可,并且重新審視進行戰略的進一步投資。 其實,我們發現總部對于我們的期望是很高的,需要再進一步達到更高的層次,從方方面面都需要去努力,是這樣一個過程。一般的公司認為簡單的辦法是再空投一些人來。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公司都快速地發展,都是40%、50%的增長,你跟他說你不夠好,你需要一個更大的提高,其實難度蠻大的。 所以,我們怎么樣把公司從本土化又轉化為國際化,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如果這是我們的業務目標,中間這是一個需要加強的地方,然后考慮了各種方式去實現。我們也感覺到,在這么多的研究當中,我們的系統、課程都在上,但是只教技巧是不夠的,應該有一個思維上的、觀念上的跨越,而這樣的東西不是一個培訓課程可以解決的。 可能第一個需要一個系列性的轉變過程,第二個需要專業的知識系統支持。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考慮說,最簡單的是上MBA。但是,實際上MBA對于真正的企業來說,有一些是有用的,有一些可能還差得比較遠,而且,耗時又非常長。加上種種原因,我們就干脆做一個企業精華版本的MBA,既可以有人才的改進,又可以有提高,所以我們就建了一個商學院。 后來,我們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北大國際MBA來合作。我們覺得他們特別重視我們的文化,剛才提到了我們對于人才國際化的夢想。而且,他們的定位也是國際化,同時,他們非常注重技巧、理論、知識,這又是我們特別重視的一點。 如果你提高幾十倍改進系統,改進上百倍,需要改進文化。我們當時是拜訪了一大批商學院的老師,后來在2005年9月份的時候,我們把這個項目報到了總部,總部特批給諾華中國說,在中國建立一個諾華中國人才發展中心,這個中心就設在北大,以北大國際MBA為我們的起點和基礎。我們很榮幸可以在那里開業,但是沒有想到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因為沒有想到這個緣份會發展到現在這么深入。 這么多年中,確實反映非常好,第一年上完了這些課,當時選了10個模塊,我們非常感謝北大國際MBA在做的時候,每個模塊都挑選了最好的老師。另外一個學校的系主任做這個專業最好,他們就專門請了那個人過來,打破校際的界限,請了外部最好的專家,力爭做到最好。所以,我們每節課都在評估,年底的時候反饋非常好,所有的學員說非常感謝公司不只是教我做事情,讓我達到更多的業績,為公司有更多的產出,而是有一個機會讓我去學習,讓我真正做到職業發展的提升 他們覺得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可以終身受益的事情。而且,非常巧合的是,職業發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為我第一個看到報告,我認為職業發展是最重要的,員工最需要培訓,所以我們會給更多的課程。結果,他提到說課程不是排在第一的,是真正對于他職業有所發展的,可以讓他擴展思維,可以讓他真正從意識形態上提升,可以讓他有長期的反饋的途徑,然后才是課程等等。我們發現,如果你真的想做到最好,就是你和公司共同發展,所以我們有一個課程叫和諾華共同發展。就是你每一年每一年再進步一些,然后和公司共同地發展。 我們在這個課程當中是一個具體的體現,大家真正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個口號而已。我們這個課程辦得非常好,我們第二年再辦這個課程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搶這個名額,因為我們在中國有7個事業部,于是出現了名額不夠,所以我們推出了兩個版本,來擴展大家的機會。 我們現在每一年還在開。對于我們來說,這是沒有一個時限的,說我們的五年計劃要一直長期做下去。而且,這個模式不只是參觀,參加的員工感覺非常好,實際上我們回來之后總部也非常認可。因為我們整個的學習過程是總部出錢,他們在其他的國家也拷貝我們的這個模式,就是企業和商學院來做精華版的課程,來進行提高。 曹章武:我感覺就像你們和北大國際MBA談了一場戀愛,這么多年當中,找到一個可以吸引自己的伙伴。剛才講到了跟北大國際MBA合作的情況,那么,我想了解你們“夫妻二人”關上門以后,怎么樣探討解決家庭的內部矛盾問題? 張銷民:畢竟我是作為一個提供方,也算作為一個專業者,結合我們對于諾華的了解,我先談談為什么這個項目一起來做以及在設計過程中的一些經驗。 首先,我們上午也已經談了,我們了解我們自己,我們知己知彼。第二個是了解諾華的需求。其實,諾華面臨著幾個任務,我們當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什么這個戀愛可以談成功。 第一個看一下中國的制藥行業,其實這是競爭非常激烈的。我看了一個醫藥業的咨詢公司發表的報告,說在中國的市場上,制藥業的員工流失率年均在20%以上,而一個職業經理人的任職時間不超過12個月。 因為諾華為中國培訓了很多很好的制藥業的經理人,那么對于中國民營的制藥業來說,只要開一個高價,像諾華、輝瑞等等這幾個跨國巨頭的人才,都是被我們的制藥業盯住的人。所以,諾華首先面臨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就是他自身有經驗的經理人就很欠缺,第二他還面臨著人才被人挖走的情況,所以他怎么樣留住人才?諾華涉及到了7個事業部,這些人才是分解到了這7個事業部。而且,他是在全中國做這個事情,那么人才團隊的整合,怎么樣把這些人從不同的渠道,有從大學來的、有從招聘來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么到了諾華這個系統中,怎么樣進行整合?因為這些人是諾華的業務骨干。 這里,我們也觀察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是做了很多企業的內訓項目之后有機會可以觀察到的。我當時提了一個理論,叫“企業組織結構的自然分離傾向”,你可能發現這個班的人都是同一個企業的員工,同一個企業的人員,因為他們是一個架構,所以應該互相信任,但是觀察了之后我們發現這個現象是相反的。后來,我們發現一個概念,這是分工造成的,分工是一個趨勢,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分工給我們造成了一個障礙,分工之后團隊的整合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想,這也是諾華當時在中國面臨的大的挑戰,他們每天在忙于工作,怎么樣對這個管理團隊進行整合,讓他認同諾華的文化。 其實,有的時候公司的效益并不是來自1、2個明星員工。有的時候民營企業以為我挖1、2個明星員工我就可以成功,但是常常失敗。團隊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賴于他的一致性。 我們做企業的調研項目,說什么叫執行力,兩個方面影響執行力。戰略決策的時候缺少執行力,那么你接觸到高層覺得這個行業很有前途,但是調研到了中層,你發現根本不一樣。所以,很多企業的決策是只在高層自己的腦子里面,不被下面理解。 第二個就是核心執行層和團隊的脫節,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的人,而不是一個團隊。我們原來講一個概念叫群體,這和團隊是兩個概念。我們的團隊定義叫三個共享,第一個是有共享的技能和能力,第二個是有共享的互信,第三個是有共享的價值觀。 我覺得做到這三個共享,才可以成為團隊。所以,在這里面我們當時說,做這個項目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就是諾華的團隊整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