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四屆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 > 正文
對話嘉賓:
劉 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洪 崎(民生銀行副行長)
孫大午(河北大午農牧集團監事長)
曹鳳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主持人:
都說民營企業融資難,我想問的問題是到底有多難,是不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孫大午:
民營企業融資有多難,應該劃分開說,我覺得最難應該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幾乎就融資沒有渠道。你想銀行貸款貸不到,合法集資的渠道有嗎?我反正沒有探索到,“書山有路”,它倒是有路。但小企業融資的路我沒有看到,就我知道中、農、工、建縣以下的營業所都已經撤了。像我這樣的21年的企業真正的貸款就貸了5萬,我在銀行工作了十年,我知道貸款是怎么運作的,我覺得中小企業貸款難,特別是發展的時候更難,難于上青天。
主持人:
我曾經去過很多的地方調研,南方的民營企業家比較多,很多老總跟我說,我不知道這種感覺對不對,比如泉州的民營企業家、深圳的民營企業家、浙江的民營企業家,好象并不是特別難,我有一定的資質、信用也都拿到了,似乎有一個南北方不平衡的問題。我知道劉偉教授是在“三農”問題研究很多,我記得劉偉教授在一次對話當中說,中國農民真不容易,還講到民營企業家也不容易。您覺得這是全國普遍性問題嗎?還是南北確實有明顯的差別?
劉偉: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這個對話,也非常感謝主辦者邀請我參加這個對話,跟大家見面。與其說是地方差別,不如說是制度差別,市場化進程快的地方,這個地方相對簡單一些,市場化進程慢的地方,這個地方相對矛盾突出一點兒。中國經濟體制落差和地理落差偶然重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中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里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沒有制度安排,你說直接融資市場能去嗎?你說間接融資市場是不是中國行政管制的?所以很難把它從政治上融入。另外恐怕真的有一個理論和指導思想的問題,對中國改革資本市場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正義性是需要證明的,并不是已經解決的問題,并不是說后36條就能夠把人的意識統一起來的問題。
主持人:
跟這個有關的好象有一些數據,經過調查或者普查,我們知道比如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或者其他的一些機構的調查,在整個銀行開戶的各個客戶當中,大戶占的比重非常的小,但是它拿到的貸款額卻是另外一個大頭。而中小企業戶頭占80、90%,而他們拿到的貸款額不到1%,數字有一些出入,但大致的形態足以說明問題。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融資難問題,我想問洪崎洪行長,咱們銀行為什么不愿意給這些民營企業家和中小企業貸款呢?
洪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