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揚:未來十年中國改革的八個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 12:11 新浪財經
7月28日,第三屆中國經濟50人田橫島論壇在青島田橫島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未來十年中國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新浪財經對會議全程進行直播。以下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發言。 李揚:各位上午好,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當時給我布置這個任務,談未來十年中國改革的問題,我非常同意剛才兩位說的,現在提到的問題都是很長期的問題,說起來中國未來十年的改革,千頭萬緒,幾乎各方面都需要調整。但是限于時間,也限于本人的學識,我想談八個問題(全體笑),要列二十個也沒有問題。 第一個是宏觀調控,我覺得應該有一個科學、統一的框架,現在都談宏觀調控,但是作為研究來說,我覺得框架不統一;第二個,公平收入分配,成為核心;第三個是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第四是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第五是貨幣政策的(泛指)需要調整;第六是資本市場應該有更深入的發展;第七是房地產問題,應當有一個大的思路。第八應當注意中國經濟在開放過程中的新問題。 首先給大家討論第一個,宏觀調控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框架。宏觀調控幾乎成了人人都說的一個詞,但是我們注意到,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在說這個的時候概念不統一。簡單地說,大家說高投資,就投資本身來說,確實是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投資只是需求的一個部分,需求要和供應相配合。所以高投資問題,投資高還是不高,如果不在這個框架中去分析的話,我覺得它就失之片面。再比如出口問題,大家都覺得出口很多,造成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高出口確實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把出口和國內儲蓄過剩聯系在一起,可能就不高。所以我覺得應當重申宏觀經濟平衡的基本等式,儲蓄等于投資加出口。這個基本等式,我覺得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或者是忘記了,或者是沒有明確地提出來。因為你想,GDP增長起來了,消費不了的部分就是儲蓄,F在有些提法是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率,出口就兩個:一個是投資,一個是進出口。所以在儲蓄率不能夠有效降低下來的情況下,中國儲蓄率很高,有很多的原因。最近我們有好幾篇文章分析這個問題,比如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工業化的發展,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入,都是造成中國高儲蓄的很重要的體制原因,而且這些原因可能都不是貨幣原因。在儲蓄率不能有效降低的情況下,如果降投資率和降出口,是不現實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我覺得就是這個圖一定要拼得起來,一定要加起來是1,不能說講投資就講投資如何如何,講進出口,平衡國際投資,好幾個部門說三年內平衡國際投資,就投資管理來說是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你平衡了以后,壓出來的那部分,短期的消費由誰來彌補?或者是投資,投資已經很高了;或者是消費,消費本來就不足。所以我要說的就是我們要做這樣一個工作,當然也許對一些高層領導,專業不是做經濟研究的,也許勉為其難,但是理論界至少框架要統一。我們在院內開會的時候,多次說過這個問題,不是說高投資一定就好,而是說不得已。沒有這個投資,儲蓄吸收不了。不是說高出口就好,而是說沒有這個出口,儲蓄就不能平衡。我覺得這個框架應當穩定地建立,不穩定建立的話,對形勢判斷可能就有問題,另外采取的措施可能會損害國民經濟的有序增長。 第二個就是公平收入分配,應當成為宏觀調控的核心。我們對這個問題做過一個研究,也是對高儲蓄率引申過來,這是總體上來看的。也分析了高儲蓄的各方面原因,但是進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分辨國民經濟部門中,究竟哪個部門在儲蓄,然后你才能有的放矢。我們用的是資金流量表的數據,研究三個結論:第一,居民儲蓄是下降的,由于資金流量表的數據滯后兩年,所以我們得到的是2003年的數據,從1992年-2003年,居民儲蓄率從22.6%,降到了18.1%,這個下降還是比較顯著的,F在居民儲蓄占總儲蓄的42.1%,是這樣一個狀況。最近兩年,因為數據不能及時,但是根據參考的數據可以看到,居民儲蓄率還在下降。儲蓄率下降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國民收入占比下降;第二個是拿到收入之后,它的儲蓄傾向下降。其實這些年來,居民儲蓄傾向有所上升,因為各種各樣的改革措施,使得居民必須多儲蓄,實際儲蓄傾向是上升的。因此這個問題歸結為,居民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它的比重在下降。這是比較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了,這是第一個結論。第二個結論是企業儲蓄是上升的,1992年到2003年,企業儲蓄從11.5%上升到17%,還是比較高的。世界銀行友好人士說,中國企業這幾年效益在提高。三大原因:第一,成本太低。你想想,改革開放三十年了,勞動力工資翻多少番,這個各位都很熟悉。第二,工資水平下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資金成本是很低的,當然原因很多,全世界的低利率,使得企業資金成本降低。第三是大量的壟斷,這幾年非常明顯。 第三,政府儲蓄急劇上升。從這十幾年的情況來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1年比較平穩,有點波動的上升;2002年之后,劇烈上升。這個我們可以回顧,大家都很熟悉,曾經在90年代初期,我們主要任務是提高兩個比重,因為兩個比重在下降。因此在花了很多的氣力,包括稅改,希望把這兩項提高,一開始沒有明顯的效果,甚至有所下降。但是進入新世紀之后,產生了非常明顯的效果。2004年之后,增值稅超收五千,2005年超收五千,2006超收七千,今年還沒到。僅從這個部分,可以看到政府的儲蓄上升非?。政府儲蓄上升,同樣可以從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來看,初次分配,政府現在非常深的參與初次分配,企業也在參與初次分配,而且再分配,我們用的資金流量表可以看出,再分配是負的,也就是說政府多收了一部分資金。至少統計里面,再分配里面,政府是負作用,沒有改善再分配,而是加劇了再分配的不公,數據顯示這樣一種情況。而且政府收入這樣,我們從1992年-2003年,從6.55%提高到9.39%,占總儲蓄的39.7%,這兩年提高更快了,估計現在應該在30左右。加上有很多未統計在內的。當然了,土地出讓收入這一塊,現在是想進來了,但是還是沒有統計進來,還有其它一些依據政府權力來收費,各種各樣的費項,加在一塊的話,應當是相當高的。 所以現在有時候在談,比如大家說調控投資,有一個自然的思路,調控投資就是壓貸款,F在問題是,是企業有錢,政府有錢,它們有錢是不通過貸款的,現在自有資金60%左右,過去我們看數字,誰都會說它們哪有錢,都是銀行有錢,現在真正實實在在的是它們有錢。政府投資,貨幣不可能調控政策的,貨幣不可能調控大投資的,它現在還講貸款。這么多的企業一上市,一搞幾千億,這是資本金。所以我們作為金融研究,我們特別關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變化,而不是同時觀察負債和資產變化。過去如果說投資上升還是下降,一定是資產要看的,有貸款增加在前,有存款增加在后,F在不是,貸款可以保持很平穩,但是現在所謂負債調整什么呢?A企業的存款變為B企業的存款,不在負債資源里面,不增加總量,不改變總量。我們看到好幾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負債面的變動比以前要大,不像過去聯動,增加貸款。由于是這樣一種分配格局,使得我們很多宏觀調控,是沒有把它根本做實。政府很多的錢愿意做投資,現在投資主力是這兩塊,政府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為它有錢,有著自有資金。 如果是這樣,下一步的任務,而且是個長期任務,就很明確,應當公平收入分配,調整整個的收入分配格局,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公平收入的目標。我們想,中國經濟從1949年以來,算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文革結束之前,是階級斗爭為核心,階級斗爭為綱的階段,這個也無可厚非,一個新政權;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是經濟建設為核心階段,這也無可厚非,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因為經濟的發展,現在已經更多的依賴市場經濟,依賴企業自身,經濟增長這個問題,不需要政府在那么多的去鼓勵、去自己投入其中去參與,要靠市場、靠企業,這個時候政府的功能,發展的戰略就應當是建立和諧社會。所以我們是舉雙手擁護和諧社會的建立,到了這個時候,收入的源泉不斷涌流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注意它的公平收入分配。 措施有很多,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恐怕就是注意提高收入,不只是農民工,還有一般的就業者。在座的論壇成員、公務員,大家想想我們的工資是沒有跟上GDP增長,剛才小敏說的腐敗等等,那是一系列的問題。廣大的公務員、農民工的收入都需要提高。當然我們在提這個政策建議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中國是不是已經開始到了轉變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階段,因為這個事情你不可能都得到,你現在是低成本的優勢,低成本優勢造成很多問題。你現在提高工資、提高成本,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以后在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上下降,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的轉變,因此而開始向提高節約型、提高技術含量要效益,我覺得是到了這個時候。所以那邊在提高工資的時候,同時要想到我這邊的競爭力是怎樣的,我就要想到出路。第二個是全面的向公共財政轉型,這是剛才說的,完全一致。重點在三個方面:一個是社會各種福利支出,過去欠帳的趕快還;第二個是增加社會消費。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打著增加社會消費的名義,增加社會投資,我覺得應當轉變。一修個路就要收費,你看北京那個,那個收費站就等于印鈔機一樣,早八百年就收回來了,還收。以前說貸款收費,要還款。現在我知道有一些人研究,中國的高速路很大一部分是賺錢的,收成本的部分已經過去了,還收。所以收費的那十幾個人,可能比你很高級的技工收入還高,他就是在點鈔票。 吳曉靈:中國的公路很少有不收費的。 李揚:無路不收費。但是同樣要看到,當我要說提高福利水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走北歐的老路,現在有一個這樣的傾向。說政府有錢了,利用政府收入高的時候,解決一些臨時性問題、一次性問題,可以。那個東西是剛性的,增加大家都高興,一減少大家就罵政府,馬上上街游行,就是說這個尺度要放在哪里,要很好地研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