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會議講座 > 2004年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 > 正文
 

中國能否持續領跑新興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8日 16:37 《環球企業家》雜志

  2004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

    分論壇一 中國能否持續領跑新興市場?

  毫無疑問,亞洲、東歐和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勃興對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回暖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它們自身也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亮點。經濟學家的預測指出,2004年東南亞地區
的經濟增長將超過6%,俄羅斯和波蘭將增長5%或更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實現顯著的增長。

  然而,新興市場中的最亮點是中國。200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由中國貢獻。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的出口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率。憑借成本優勢,中國正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成為全球最大的FDI接受國,而進口的增長更快,達到40%。中國是全球交易的許多主要商品的最大買家,比如礦石、石油橡膠等等。中國的增長不僅推動了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濟的復蘇步伐,也為許多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就經濟而言,中國在全球新興市場中的地位相當于美國在發達國家中的地位,”摩根士丹利負責全球新興市場投資的主管Ruchir Sharma說。

  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理論,中國本階段的經濟發展總體上還處于從“要素驅動”向“投資驅動”過渡時期。制度和政策制定、宏觀調控的分寸和國有經濟部門的改革都是影響中國商業效率和企業成長的重要問題。比這些更為直接和迫切的問題,是金融市場的低效甚至失效。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03-2004》中指出,有17%的中國企業家認為,在中國開展商業活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獲得金融支持。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家競爭力。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還能繼續領跑新興市場嗎?中國的成本優勢還能保持多久?她還能繼續成為國際資本的“熱土”嗎?印度、愛爾蘭、羅馬尼亞、以色列......正顯露出成為跨國公司技術和服務外包基地的潛力。在接下來的新一輪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中,中國還能繼續領先嗎?中國應該確立怎樣的競爭力戰略?中國的本土公司準備好了嗎?

  1、中國是新興市場的領跑者嗎

  物美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文中

  “中國目前只是世界車間”

  我個人認為現在講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對自己的評估過高。中國現在講世界工廠還不大匹配,或許可以說是世界車間。因為作為一個完整的工廠,它的策略是應該非常清晰的,而作為一個車間就比較簡單一點。

  我們有一段時間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過低地估計了國際公司的實力。不能因為某個企業曾經在某一個收購項目上得手,就過高地把我們的能力提上去。我們還有很多的差距,管理上的差距是巨大的。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中國具有相當的后發優勢”

  其他發展中國家和中國的距離正在拉近。比如印度是中國的五分之一,人均收入現在是中國的二分之一強,但印度比我們晚開放12年。同時,印度在服務業,尤其是軟件產業上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距非常大。在高端制造方面,我個人的調查結論是和日本的差距至少在50年。我們還缺乏研發能力,目前主要是模仿、引進。

  但是,中國還是有相當的后發優勢。中國經濟的進步非常明顯,中國在整個新興市場中的領跑作用和位置也非常明顯。2000年以來,不論是進口貿易,還是吸引外資,以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目前的影響,表現非常突出。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劉積仁

  “領跑者不一定領先”

  最近,特別在IT和軟件的服務,在全球整個大價值鏈條上,或者產業上的鏈條上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機會。我們應該看到整體社會的變化,如果我們退回到十年以前,很難想象我們今天每個人手里拿這么多的軟件,這么多的電子技術。這樣一種事實在過去,或者在十年前并沒有展現我們面前。

  我認為所謂的領跑不一定領先,不一定做最尖端才算領跑。中國的制造已經對全世界帶來很多的影響。我們過去更多是做鞋,做衣服,做玩具,然后做家用電器,現在做計算機,甚至飛機的部件都拿到中國來做,這個過程不可阻擋。最近這三年里,有大量的軟件、研發中心移到中國來。

  2、中國的優勢何在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劉積仁

  “‘人才量’對中國保持領跑非常重要”

  我的觀點比較正面。比如軟件外包方面,它首先需要的是能夠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中國和印度最適合做這個工作。第二個就是“量”的解釋。過去新加坡、臺灣、包括香港也有一批人在做外包的工作,但是最后都做不下去了。為什么呢?比如一個新型號的手機,要上千人開發,而現在廠商幾乎每個月要推出兩三款新品。這就需要非常大的人力支持,而中國和印度都同樣具備這個量,因為有這個量的保證,制造成本就高不起來。根據現在的統計,到2050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將近八個多億,如果真正把中印兩個國家加在一起的話,就是做這個產業任何的加工和制造,可能也都夠了。

  我認為這個“量”對中國保持一個領跑是很重要的。在未來中國一定會成為全世界的領跑者。大家可能認為我們沒有標準,就談不上競爭力或者持續的競爭力。但事實上,有時候做簡單的工作也需要很強的控制力。

  物美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文中

  “生產要素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使中國優勢在減弱”

  我對中國繼續領跑新興市場的能力持保留意見。中國現在一方面由于自己水平的提高,其實和西方企業在技術上、產品的包裝上、設計上的差距在縮小,所以我們的后發優勢在降低;而另一方面,我們的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最近一段時間生產要素成本大幅度的提升,像我們的房地產,能源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優勢還有多少,這是我們自己要這樣問的問題。而另外,和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的成本也在拉大,我們比他們領先的東西在縮小。盡管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國際競爭的時代,但是我們缺乏國際競爭的實力。

  北京新華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趙民

  “不能將低成本作為核心競爭力”

  我的看法是比較悲觀的。中國改革開放25年以后談論世界制造的基地,首先有兩個最基本的前提被大家忽略:第一,西方國家的管理學優勢積累很多,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享受了這個基礎;第二,改革開放25年的成功,是由于我們釋放了民間的力量,中國從1952年就再沒有民間資本,一直到1981年才重新出現。這是一股巨大的新興力量,由于這種力量的增加,我們現在的低成本才能夠從制度上實現。現在這一股力量已經全部釋放出來了。

  所以,未來十年中國能不能領先于新興市場,按照現在的低成本發展模式,我認為根本沒前途。因為這樣的一種模式是在特定時代所形成的。在新的一個十年中,在新的國際環境中,外部環境是對中國有利的。但是中國能不能領跑關鍵的問題是在我們內部,一個國家能夠做得好有兩種模式,一個是低成本,還有一個高附加值。我看到中國成功的企業模式,基本上100家中有99家都是低成本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慣性已經釋放的差不多了,但是新的一種推動力,也就是創造需求的能力我們并沒有增加。想以低成本來形成一個競爭的永遠的核心因素,這是一個美好的想象,但毫無存在的可能。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何經華

  “中國企業要考慮戰略與能力是否匹配”

  很多企業都說要做國際化,但是提升到競爭力的方面來談,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例如今天談論企業國際化的時候,總會問問是否做了國際并購。事實上,收購一家美國硅谷的公司很容易。但是有一個事實是,收購完畢后你的董事會能不能給這個美國公司做業務指導,你能告訴美國總經理他能干什么嗎?你公司的董事會能不能用英文開,你有沒有國際運營的能力。所以收購也好,擴張也好,完全跟你公司的戰略是有關系的,你要考慮的不是今天要去哪里,而是三五年你往哪里去。這是一個戰略是否需要,能力是否匹配的問題,而不是大家做。宏走國際化在美國就走的灰頭土臉,在歐洲才將市場和品牌做起來。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中國的低成本是現階段的國際比較優勢”

  無論我們是世界車間,還是世界工廠,我們的優勢是集中在低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世界車間和世界工廠都代表了中國的制造,中國的低成本是現階段我們的國際比較優勢。

  雖然我們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的技術,但是畢竟我們有很多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沒有一個國家的動態的比較優勢和靜態優勢能像中國這樣具有如此大的跨度。

  雖然整體來講我們的企業沒有太大的實力,但是我們有一個說法是“干中學”,到一定程度,就像日本它130年以后才真正實現工業和現代的創新,我想最后中國也會像日本有一大批有世界專利和創新的世界級企業,有更多種小型的企業不斷的創新。

  需要注意,這在中國需要有一個很長的鏈條,因此我們的做法不要超越這個階段。

  3、政府在未來競爭中應承擔什么責任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何經華

  “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營造環境而不是制定規范”

  我覺得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創造環境,我一直認為政府不要制定很多的規范,很多規范讓市場去形成,減輕政府負擔。

  政府是營造環境,然后企業決定要不要往這個環境里去住,這個跟長短遠近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一個企業是不是隨著政府的步伐去走,那肯定不一樣的。這就是所謂計劃經濟市場與經濟思維不太一樣的地方,企業要對得起投資人,要發得出來員工的工資,在什么地方做投入由企業自己做決定,如果政府營造一個好的環境企業就去。完全是企業自己決定的,因為每個公司為自己的生存負責。

  還有資金問題,我說硅谷每天有五千家公司成立,風險只是投資之一,如果我們的創業都是靠湊錢那也沒戲,靠整個經濟的發展,金融體制的建立。所以我認為政府環境營造好,減少企業的負擔,少管一點是一點。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明確政府是干什么”

  中國到了一個階段,就是要明確政府是干什么,市場是干什么,企業要什么,一個方面要規范政府的職能和它的行為,另外一個方面要規范市場。我相信企業家面臨的未來二三年的環境,仍然是一個劇烈動蕩的時代,因為中國是一個轉型時期,想穩定可能很難。

  北京新華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趙民

  “非壟斷行業企業的成長是政策成功的標志”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使我們有了過去25年輝煌的歷史,而2010年前后是中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期,我們希望未來十年我們有一個好的政體。我認為如果未來有不是位于壟斷行業的企業進了世界500強,這就是一個政策成功的標志。

   《環球企業家》相關報道:

   2004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

    分論壇二 跨國公司如何在中國保持競爭力

    分論壇三 萬國車展 誰能在中國笑到最后

    分論壇四 中國公司跨國經營的路徑和要素準備

    分論壇五 內外資企業如何實現新一輪的共贏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超俱樂部醞釀大變革
阿里漢下課幾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聽證報告
考研大講堂 報考指南
2004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京城劣質樓盤備忘錄
調查:南方周末創富榜
安妮寶貝筆記連載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