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孫自法) 中國著名國情研究專家胡鞍鋼博士今天在此間指出,最近五年,中國城鎮就業增長率僅為百分之零點九,創建國以來最低,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建國后首次出現的負增長。
今天下午,胡鞍鋼應邀到中國記者協會做國情分析報告。他在報告中作出上述表示。
這位清華大學教授首先用一組數字來說明問題。他說,一九九六年至二000年,中國國有單位從業人數減少了三千一百四十二萬人,下降百分之二十七點九;城鎮集體單位減少了一千五百一十七萬人,下降百分之五十點三。即在最近五年內,中國傳統正規部門約分流了三分之一的在崗人員。
而最近這五年,中國外資企業等經濟單位創造的就業崗位不足四百萬,私營企業新增崗位六百四十八萬,個體經濟創造就業崗位四百二十七萬。這一數字遠遠低于被稱為“下崗洪水、失業洪水”所帶來的失業人數。并且新崗位大部分為新生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或外部勞動力農民工所填補,下崗職工通過其就業微乎其微。
中國當前有近一千萬人仍處于下崗未就業狀況,預計今年還會有三、四百萬人從再就業中心退出,而進入公開失業隊伍。
面對如此嚴峻形勢,胡鞍鋼認為,中國目前需要重新界定就業的定義,所謂就業,就是指從事各類勞動獲取合法勞動報酬或收入的活動。這一定義的含義關鍵不在于就業或勞動的形式,而在于所獲得的收入是否合法。
胡鞍鋼表示,今后中國城鎮就業模式還要從正規就業轉向非正規就業,從固定就業轉向靈活就業。國家應積極創造靈活性就業、非正規就業,包括創造非正規部門就業、小規模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企業、個體經濟、獨立服務者、社區服務、自我就業等,同時創造正規部門的非正式就業、臨時性就業、小時就業、勞務派遣就業、分包生產或服務項目就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