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這里摘錄其要點。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小廣博士代表宏觀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認為,我國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運行在去年出現重要轉機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良好的態勢。一季度GDP增長率達8.1%,上半年估計為8.0%,全年可望實現7.5%左右的增長。其突出特點是內需在結構調整中逐步增強,但還未完全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從長期趨勢來看,當前宏觀經濟仍呈現調整型增長特征,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仍處于攻堅階段;從短期趨勢來看,經濟增長形勢不錯,但也面臨較強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問題。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大幅調整使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強,而國內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在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上,今年要緊緊圍繞結構調整這一主線,繼續刺激內需,并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適當調整政策力度。
國家經貿委綜合司李壽生副司長認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和投資增長較快,重點行業的總量調控效果明顯,企業效益大幅提高。但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地區和行業增速回落,沿海地區出口回落較大,形勢嚴峻。建議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政策力度,注重消費拉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應當給予適當的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戴根有司長認為,今年頭5個月,我國金融總量運行平穩,結構變化符合要求,貨幣市場成交活躍,存在的問題仍然是結構問題。因此,一是要防止個人消費信貸風險;二是要防止信貸資產違規進入股市;三是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其發展。財政政策是否應逐步淡出的問題,這要有一定的條件,就是投融資體制改革要邁開實質性步伐,資本市場真正形成。顯然,目前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立群研究員認為,中國經濟目前處于轉軌型增長時期,其特點是增長速度下降,通貨膨脹率降低,增長波動幅度減小,增長質量有所提高。我們已經邁出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新的經濟增長因素正在緩慢形成,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基本完成,擴大內需政策逐步發揮作用。目前我們仍然面臨著供大于求的局面,產業結構有待升級,投融資體制有待改革,城市化滯后和經濟無序化等困擾,國企改革、農村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缺乏自主活力,對體制改革依賴較大。因此,對經濟的發展不能過于樂觀,要有應對風險的準備。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博士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了拉動經濟的良好效果,但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地方和部門自我陶醉于宏觀調控的成就之中,爭相發債,這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延遲了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時機。但目前還不是財政政策淡出的時機。積極的財政政策挺多久,一看國際環境,二看民間投資能否跟進,三看配套改革的條件是否成熟。
國務院研究室李曉西司長認為,對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應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一是在貨幣政策方面,要落實已出臺的政策,并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大力支持結構調整,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化水平。二是在財政政策淡出暫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首先要確定財政支出的合理性,然后以此為前提,推行制度性減稅,如將生產性增值稅變為收入性增值稅,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政策對等。三是要充分注意失業問題,把就業問題作為經濟目標之一,與國際慣例接軌。
中央政策研究室李欣欣認為,當前國內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內在動力不足,其表現:一是拉動經濟靠政策性投資和政府行為,民間投資不活躍;二是外貿進出口呈減速趨勢,進出口同比回落較大;三是有效需求不足,工業消費上供大于求,城鎮居民消費潛力不大,農民增收困難明顯。為此建議:一是加快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可考慮取消農業稅;二是提高對高收入者的征稅稅率;三是清理和調整國債投資項目;四是加大社會投資的拉動作用;五是繼續鼓勵出口。(葉劍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