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行,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乘飛機都是一件多快好省的事,但北京的張先生卻接連兩次遭遇航班延誤。
張先生臘月二十九下午2時30分左右從北京飛往深圳,在機場方被告知要改簽至當日3 時30分的航班;正月初五從珠海飛重慶,航班再次被推遲1小時。張先生認為,航空公司沒有時間概念是對乘客權利的不尊重,而機場方面對此事的草率處理無疑是雪上加霜。乘客對航班的延誤往往心理準備不足,常常一個一個窗口東奔西跑,互相詢問,機場方面至少應該在顯要位置給乘客以明示。無論是氣候原因、飛機故障,還是人員不足,乘客都可以理解,但有時機場方面連一句對不起也沒有,即使是道歉,也常常不給人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更何況在春節這個喜慶團圓的日子里?!
與張先生這兩次航班“僅僅”被延誤一小時相比,從廣州飛往鄭州的鄭先生卻在春運期間遭遇一次“撮堆兒”,他和另外兩個航班的乘客被“撮”到一個航班。而航空公司的解釋又自相矛盾,他們一方面在廣播里通知是天氣原因,另一方面又在問詢處稱機械故障。
對于這種見怪不怪的情況,乘客為什么不投訴呢?北京某外企公司的溫小姐表示,在注重時間與效率的年代,與航空公司講理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許多人根本沒時間。北京市消協楊渭源認為,航空公司推遲航班的原因很復雜,不好證明其真實性,而真正的延誤原因又是消費者難以掌握的。
的確,航空公司有各種理由冷漠乘客,但是,其信譽一定會在點點滴滴處消失、降低。有些乘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航班延誤是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航空公司和機場方方面面的服務。但是,在外國人面前,他們這種表現就是為國家形象抹黑。
“航班延誤其實對于航空公司不是一件不可以彌補的事情。”張先生最后這樣明確表示,“許多乘客都是購買民航指定售票公司的機票,該售票公司留有乘客的聯系方式,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航班延誤,盡可能以各種方式最快通知到乘客本人,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一件事。這件事做起來并不難,僅僅是一個電話而已,而且遠遠比絞盡腦汁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理由輪番搪塞乘客要簡單和容易得多。”(本報記者李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