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 革命
《上海國資》記者 劉虹
根據德勤對30家PE的調查,有7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更積極地在董事會層面參與受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并購及業務發展、戰略與融資等事務
華平、黑石、KKR、弗勞爾斯,已是國內資本市場耳熟能詳的公司,賽富、紅杉、鼎暉、弘毅,已成為許多人津津樂道的談資。私募股權投資(PE)曾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投資神話。2007年的PE市場更是空前火爆。
而2008年以來,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面臨的嚴峻形勢愈演愈烈,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球動蕩,國內資本市場陷入持續低迷。根據創投研究機構ChinaVenture的數據,7月份,PE市場共披露投資案例9起,投資金額為13.63億美元;到了8月份,投資案例僅3起,投資金額僅為4.1億美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看待PE的發展,《上海國資》采訪的專家、研究員及多位PE人士的觀點見仁見智,從中我們可以管窺到PE市場的眾生相,以及這個市場將往何處去。
大浪淘沙
PE(Private Equity),即私募股權投資,專指投資于非上市公司股權的一種投資方式。PE運作一般分為募資、投資、退出3個階段。
PE真正進入中國市場是在2000年以后,近幾年發展迅猛。特別是到了2007年,資本的涌入更是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2007年被視為PE發展真正的元年。”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朱穎宜表示。
“可以說,國內PE在1年之內的發展,超過了國外10年的發展,明顯出現了過熱。” 華寶興業基金機構理財部總經理陳海峰對《上海國資》表示,到了2008年,一些知名PE的回報率在下降,今年退出的一些PE項目甚至出現了虧損。
正如軟銀賽富創始合伙人閻焱所說,對于PE來說,2007年到2008年是一個瘋狂與理性交織的時期。說目前的PE市場遭遇冰點或許有些言重,但低迷是不容質疑的。隨著資本市場進入調整期, PE在IPO和并購重組方面的退出期限拉長。PE所投的多是中小企業,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大,財務預期不佳,更加劇了PE的退出難度。PE的投資風險正在加大。
原華海藥業總經理,現投身PE的浙江悅華投資公司董事長周明華對《上海國資》表示,今年PE市場已冷卻很多,進入了低潮期。但低潮不是壞事,新生事物需要時間的洗禮。經過市場的一輪大浪淘沙,PE的整體發展將更為理性。
共募集到2期共計 10余億元資金、前后投資15家企業的亞商資本在9月19日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獲頒“中國最佳本土私募基金”。總裁丁承在接受《上海國資》采訪時表示,今年迄今只投了1個項目,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大的形勢下,PE的投資變得更為謹慎。
平安信托投資有限公司金融投資部副總裁左杰對《上海國資》表示,就整個市場來說,去年很多人做PE,其中相當一部分有投機心理,想賺“短錢”、“快錢”。而在今年,真正在做PE的還是在做,只是變得更為謹慎,標準提高,如對增長率的要求由30%提高到50%等。所投企業的階段也在向前端延伸,投資更為長期性。
原先聲藥業高管、剛剛投身PE的龍控投資合伙人許琦敏對《上海國資》表示,整個市場處于低迷期,反而是件好事,能讓市場自然選擇。許透露,她與其他合伙人達成的共識就是,在投資定位上不去搶競爭激烈的PRE-IPO這一段的企業,而希望去投更早期一點的、成長性好的企業。
在多位PE人士看來,當前或許是減慢了步伐,但是機會恰恰蘊含其中。華彩咨詢公司總裁白萬綱對《上海國資》表示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股權投資的發展仰賴于實業資本,目前正是PE投資的良好時機,并促使PE的回歸,由拷貝國外的概念,轉向瞄準內在價值的投資。
陳海峰認為,PE必然是向兩端發展:缺乏經驗、缺乏市場資源的PE將舉步維艱,直至被逐漸淘汰;而被市場認可的PE將會如魚得水,能在較低的成本下進入,將來的回報會更高,整體發展會越來越好,日趨成熟。
仍有潛力
《上海國資》獲得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受美國金融動蕩的影響,總體上,全球PE市場將進入一輪調整期,或可稱之為發展間歇期。但研究表明,影響中國PE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中國內部。對于國內PE來說,如何把外部危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利用好危機所帶來的機遇非常重要。
德勤面向中國30家領先的PE投資機構開展了一項調查,9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PE預期投資活動將會增加,主要由于IPO市場偏軟及債務融資收緊,導致PE市場相對吸引。
越不成熟的市場,PE發展的難度越大,但是機會也越多。多位PE人士對《上海國資》表示,目前雖然PE募集資金方面遇到困難,在投資上面臨賣方市場,但這都是暫時的,PE總資金量與龐大的融資需求相比,還是很小的一個比例。長期看,需求潛力很大。
朱穎宜指出,PE的投向主要是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高科技企業、傳媒企業等。最近開始投向基礎性行業,如鋼鐵、汽車制造等傳統產業,關注其穩定的成長性,這是一個好的趨勢。而陳海峰認為,PE關注較多的領域一是消費品行業,另一個則是環保、節能減排方面。
周明華告訴《上海國資》,PE的投向正可以引導企業的發展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因為PE是緊跟國家產業政策的。從事多年PE投資的亞商資本總裁丁承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實際上,PE關注重心在于受資企業產業資本回報率的提升。PE投資具有資本+管理的特性,這一點構成了PE與在股票市場上投資的金融資本的重大區別。
亞商資本董事長陳琦偉在9月19日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人民幣私募基金可以幫助企業價值實現增長。“我們今天不敢說這個企業投進去一定會有多好。很重要的是資本和企業的管理要結合起來,要產生一些新的增加量。這個增加量,就是企業健康的組織結構,透明的、正確的發展戰略以及好的商業模式。募集資金很重要,投資的企業很重要,投資的管理更重要。”
根據德勤對30家PE的調查,有7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更積極地在董事會層面參與受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并購及業務發展、戰略與融資等事務。
從企業的角度,PE的價值也正在被重新認知。身為浙商的周明華對《上海國資》指出,今年浙江很多中小企業倒閉,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缺乏好的治理機制。而PE作為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在性質上發生了根本變化,股權投資者能對企業發展起到多方面的促進作用,尤其對于創新型企業、輕資產企業,PE能有效促進企業的規范、有序發展。
PE曾一度被視為賺一筆就撤的收割者、投機分子,而實際上PE應該成為價值驅動者、培育者和服務者。
許琦敏認為, PE有責任幫助企業認識到獲得的不僅僅是資金。“企業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投資者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應該給予PE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新生產關系
PE近幾年在國內發展迅速,財富神話的背后,卻很少有人會沉下心來思考PE自身的發展模式問題。
PE基金通常采用有限合伙企業的組織形式。與公司制股份制企業中委托代理制度的法人治理機制設計大不相同,有限合伙制度的普通合伙與有限合伙相結合(GP+LP)的嶄新機制設計是PE的最大特色。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副局長鄧志雄提出,PE正以有限合伙制為核心,用資本和人本分層結合的模式,重新設計出強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開始形成新一代社會生產關系,不啻于一場革命。
從企業形態發展的角度看,家族制企業因專業化商品生產創造了小商品時代的繁榮,但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而家族控股制企業因資本集中促成了大工業的實現,但造成了巨大的勞資對立;現代企業制度用經理革命緩解了勞資矛盾,優化了資源配置,但也面臨日益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和股東權利泛化問題,陷入巨大的信用危機,并導致政府過分干預企業和市場。
鄧志雄認為,PE中有一套精巧的使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有機結合的機制設計。“GP以人力資本出資,必須對PE基金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LP以其投資額為限對PE基金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PE將家族制、合伙制企業的用無限責任求得企業信用和運營效率的優點,與公司制、股份制企業用有限責任規避投資風險、從而極大擴張資本籌集能力的優點很好地結合起來,使PE基金形成了以高素質、強信用的人力資本與大規模社會資本的有效組合,成為機構投資人和受資企業共同信任的生產力解放者。”
鄧志雄認為,PE的制度優勢促使社會資本的流動性和增值性得到空前的提高。當PE中的LP主要由主權基金、社保基金等社會性機構投資人構成時,PE就將成為社會資本公有制的一種新的有效率的實現形式。從深層次看,PE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值得更多人去認識和思考。
但據《上海國資》了解,外資PE及少數本土知名PE有著專業化的GP+LP運作模式,而在新涌現的很多PE中, GP+LP模式的還不多,較多的仍是自有資金運作。
周明華對《上海國資》表示,PE的本質就是把資產交給專業人士去管理。如果LP自身不懂投資,但又要參與決策,就會帶來很多問題,影響PE的發展。在這方面,政府應做更多的工作,鼓勵GP+LP的專業化運作模式。
亞商資本已募集了兩期資金,LP包括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集團、開發園區投資公司,以及機構投資人和一些海外華人資本。總裁丁承告訴《上海國資》,PE一定是要專業化運作的。在亞商資本,有專門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幫助降低投資風險。
多位PE人士均有一致的觀點,PE要運作得好,對GP的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據《上海國資》了解,目前投身PE的,很多是以前從事證券、基金、投行業務的,也有不少是做實業出身,另外還有創業成功后轉型去做PE的。
鄧志雄認為,作為社會生產力解放者的PE,其戰斗力主要來自于其中肩負無限責任的基金管理操作者GP。因此,大力提高GP們的素質是提升PE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在許琦敏看來,市場上有經驗的GP不多。她認為,做過企業的人會比單純做投資的人更有優勢,有實業背景的GP更易獲得企業認可。
“GP是真正的稀缺資源。” 華彩咨詢總經理白萬綱這樣表示。他認為,GP必須要能認真研究行業,做大量調研,對企業運作的各方面,包括治理、營銷、財務、團隊管理等都有深刻了解,善于從商業脈絡的梳理中發現閃光點,而且情商要很高。
實際上,目前的GP素質良莠不齊。白萬綱認為,GP的品牌與歷史聲譽很重要,同時GP本身還要有好的機制,內控要完善。
PE在國內畢竟屬于發展的初期,對于GP的激烈約束機制,也在探索與完善之中。丁承對《上海國資》透露,一般GP對投資回報的分成比例在20%左右。有PE人士透露,目前一些LP會要求GP跟投,即出資一部分,與LP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也有人提出,LP不干預決策,但應獲得知情權。LP可以請專業人士來幫助其與GP進行合作,類似于向企業派駐董、監事。
實際上,現在一些大的PE的GP可能會選擇其他PE作為投資對象,從而使自己成為基金的基金。周明華告訴《上海國資》,上海的浦東創新投就是這樣一種模式,本身是作GP,除了自己投資一些項目外,還去投資給別的PE,去作LP,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把總盤子放大,降低投資風險。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運作模式。
這種多次投資的趨勢有所增強,表明PE的投資規模在擴大、專業分工在深化、運作范圍在拓寬。
優化生態環境
打造有利于PE發展的環境,首先需要更廣泛和深入的觀念變革。鄧志雄指出,要清除那些PE與己無關、PE高不可攀、PE是老外投行們的事,甚至PE就是冒險投機、PE就是非法集資等錯誤觀念,樹立PE是代表現代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一種新型生產關系的正確觀念,促進其健康發展。
新《合伙企業法》特別增加了有限合伙章節后,已經基本消除了PE設立與運作的法律障礙。早已發布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及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的《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總體方案》,都將推動PE市場加快發展。
第一財經研究院的報告提出,本土PE市場的建設尚在起步階段,需關注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的培育與發掘、培養和發現合格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引導機制、構建合理的PE資本來源結構等。
《上海國資》采訪的PE人士均談到了關于PE退出的問題。目前可能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產業投資者并購、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以及管理層收購等。
上市是PE退出的首選渠道,許多PE選擇在納斯達克、新加坡、香港及國內A股或中小板上市后退出。此外,數據顯示,PE早就是中國產權市場的重要一員,在2007年的上海產權交易市場上,PE投資額占總成交額的12%。這一退出方式將會有較大發展。
實際上,PE的發展與資本市場政策有直接關聯。軟銀賽富創始合伙人閻焱曾指出,雖然2007年有一些PE已在A股市場退出,但其中還有些問題尚未解決,如鎖定期等。周明華對《上海國資》也強調指出,資本市場的一些政策,如對大小非減持的政策預期不明確,將會影響PE的投資意愿。
多位PE人士都明確表示,當前推動PE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體政策,主要包括3大方面:一是稅收優惠;二是注冊便利;三是外匯使用上的放寬。
稅收方面是最為PE所關注的。邢杰對《上海國資》表示,稅收方面主要是征收比例和返還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為促進PE發展推出了一些優惠措施,但目前國家層面尚無明確的鼓勵措施出臺。
“現在大家都在等國稅總局的稅收優惠政策。”一位PE經理對《上海國資》表示。
除政策之外,PE的發展似乎還需要更好的軟環境。行業監管和風險控制對PE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國外PE發展的經驗所證明的。“PE的發展需要自律性的行業體系建設,發展行業互動、建立行業內部監管體系,將對整個PE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朱穎宜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