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資料: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經濟過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 17:17 中國經濟周刊
資料: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經濟過熱 經濟過熱是我國經濟中的常見現象,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發生了四次。信貸型投資是經濟過熱的禍首,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1983年-1985年 這次經濟過熱,其背景是商品供不應求的宏觀環境。當時,經濟增長剛剛開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是勞動生產力的一種示范,并沒有太大的破壞性。1983年-1985年的3年間,投資增長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達到40%、41%和65%。 2、1988年-1988年,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率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到53%。這次經濟過熱,其背景也是商品供不應求的宏觀環境。 1988年,為了抑制嚴重的通貨膨脹,我國在財政政策上采取了嚴厲的緊縮措施,通貨膨脹率雖然明顯下降,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國民經濟連續兩年萎靡不振,致使1989年和199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4.1%和3.8%。 3、 1993年-1996年 投資增長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39%、81%、46%和51%。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以此為契機,我國開始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一舉扭轉了1989年和1990年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1993年開始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在取得巨大的社會經濟成就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經過3年多的宏觀調控,我國經濟基本實現了“軟著陸”,經濟增速和通貨膨脹都進入了中長期的合理區間。 4、2003年至今 2003年的經濟過熱,是由投資過熱造成的。投資增長與地方政府的推動有一定關系,與銀行資金的支持有關系。 持續到2007的經濟過熱,直接的表現是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1.9%,經濟面臨過熱風險已是不爭的事實。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