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型民企更多轉向戰略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3:11 中華工商時報
全國工商聯調研數據顯示其產權結構更加規范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全國工商聯對連續5年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前500家企業的數據分析顯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大型民營企業已從過去的追求機會導向更多轉向戰略發展,目標更加明確,發展也更加理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戰略選擇逐漸歸核化。在大型企業形態上,有一類是發揮產業選擇、金融投資和財務管理的優勢進行有限多元化,逐步成長為投資控股公司;還有一類是發揮主業優勢,對產品進行縱向延伸形成產業鏈,從價值低端走向高端,或者圍繞產業鏈擴展到相關的行業,成長為專業性集團公司。二是產業調整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通過結構調整,由門檻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進入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由粗放式、低成本增長開始轉向高技術附加、高品牌附加的增長方式。隨著“非公經濟36條”的進一步落實,一些大型民營企業開始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通信、電力、重化工業等原來國有資本占有壟斷優勢的領域,在現代物流業、咨詢業、連鎖商業、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在新能源、生物、信息等高技術領域的比例和影響力迅速增加。三是融資渠道趨于多元化。除傳統的銀行貸款外,大型民營企業開始在境內外使用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等多種金融工具。四是區域分布出現變化。由于成本提高和資源制約,東部民營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城市圈經濟、縣域經濟發展,使很多民營企業投資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轉移,區域結構調整為大型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近年來民營企業國際化趨勢明顯,一些有比較優勢的大型民營企業開始在國外投資建廠、建境外經濟合作區、設立境外研發和設計機構、跨國并購,成為我國“走出去”戰略的生力軍。 此外,如果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大型民營企業的產權結構、治理結構也更加規范,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產權結構上,大型民營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逐步實現與民營資本之間的整合,與國有資本的融合,與國外資本的聯合,開始形成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產權結構;在制度安排上,大型民營企業普遍加強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注重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和多層次的激勵機制,突破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決策風險和人力資源約束;在創建企業和諧關系上,更加注重相關者利益,逐漸學會處理企業與外部投資者、供應鏈中的客戶關系,樹立了合作共贏的理念。不過大型民營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企業發展過分依賴于企業家個人、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組織控制能力不強等問題。 二是核心競爭力逐漸增強。通過強化核心資源與核心能力,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大型民營企業的共識。例如,很多民營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等方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很多民營企業通過自創、購買、聯合等方式,形成一批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著名品牌;一些民營企業通過對流程重組,突破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優化。在這些轉變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民營企業原有的成本優勢、機制優勢將逐漸喪失,還有部分大型民營企業沒有及時完成經營理念、經營模式的轉變,為企業發展埋下隱患。 三是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民營企業創新的特點是,注重技術的市場價值,注重創新成果和產業鏈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配置資源,并能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企業通過建立研發機構、產學研結合、吸引海外人才等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促進了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是總體上看,民營企業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原創性的研發、關鍵核心技術的開發和大規模的系統集成等高端技術創新還遠遠不夠,這些因素將會制約企業發展的潛力。 對此,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伯陽認為,工商聯在面向大型民營企業服務內容和方式上要以提高它們的競爭能力為目標,主要是在企業發展戰略和管理的層面上開展服務,重點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要有雄心壯志、戰略目標,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培育一批民營跨國公司,相信在未來的5-10年,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的行列中會出現越來越多民營企業的身影。(5B1)記者:萬新軍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