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廣東涼茶標準之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02:07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楊興云 廣州報道

  去年在國內的銷售總量超過可口可樂的廣東涼茶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

  2006年,廣東涼茶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表現一飛沖天,總銷量一舉突破400萬噸,超越數年來在中國市場獨占鰲頭的可口可樂,成為中國飲料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廣東省食品協會執行會長張俊修更表示,預計廣東涼茶的產量到2010年將達到2200萬噸,“全面超過可口可樂在全球的銷量。”

  然而,正當整個涼茶行業人士對行業發展滿懷憧憬的時候,一場醞釀已久而又突如其來的標準之爭,讓涼茶行業的許多參與者忐忑不安。

  日前,廣東省質監部門發布《植物飲料(含涼茶)標準》(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在廣東全省征求意見。

  據了解,這份歷時3年研究制定的標準,目前存在的最大爭議在于,如果飲料的成分不符合《標準》的要求,將不能再稱為涼茶,只能稱為植物飲料。

  據悉,目前獲得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認定委員會認定的涼茶秘方和術語的企業只有21家,包括廣州王老吉、黃振龍、鄧老涼茶及深圳寶慶堂等。這21家企業共擁有涼茶秘方54個,分別對應54種術語。

  此外,擁有涼茶秘方及術語的企業名單中,多家廣東知名的制藥企業——白云山藥業、王老吉藥業、星群藥業、香雪制藥、廣州養和醫藥、廣州益和堂制藥等——在列。

  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廣東涼茶產業標準的起草者“基本上就是由上述企業人員組成”。

  史載,廣東涼茶最早出現于1828年,因其具有清熱解毒、降火清熱的作用,在珠三角一帶深受歡迎,隨后,涼茶在海外華人中也流行了170多年。

  有業內人士估計,整個廣東大概有1000個涼茶品牌,其中,廣州約有200多個。在廣州,有涼茶鋪多過米鋪的說法。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標準的出臺,涼茶行業的“洗牌”也將開始。大量涼茶品牌將從此退出涼茶市場,而涼茶這個擁有數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稱謂,也將自然成為上述秘方及品牌擁有者在占據涼茶市場的“獨享專利”。

  利益博弈

  在廣東,獲得進入涼茶行業的機會,幾乎等同于得到發財的機會。一位涼茶鋪老板表示,廣州一間涼茶鋪每個月的純利潤大概在5000元左右。而張俊修了解的情況是,廣州一間涼茶鋪每月純利潤應該在2萬元左右。

  張俊修介紹,目前廣東一些大型涼茶生產企業正在國內大肆擴張,涼茶產業的集中度也日益提高。廣東省食品(飲食)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自去年5月涼茶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極大提升了涼茶的知名度,有力促進了“以涼茶為代表的廣東飲食文化產業的發展”。

  該人士介紹,申請認定涼茶秘方及專用術語為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涼茶秘方有80年以上的傳承歷史;二是要有嚴密的傳承;三是需有嚴格的保護措施。

  他表示,在獲得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認定委員會認定的21家企業54個涼茶秘方及術語的基礎上,廣東又補充認定了一批涼茶秘方及專用術語為廣東省食品文化遺產,相關企業在通過歷史譜系資格審查之后,正在進行配方的毒性試驗。

  張俊修表示,由于80年經營歷史等條件的限制,“一般不會再有進入者”。

  有知情人士表示,廣東之所以急于讓涼茶“申遺”及制定出臺相關標準,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據了解,由于國家規定藥食同源中藥材只有110種左右,而事實上廣東涼茶行業廣泛使用的藥食同源中藥材卻達近200種。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僅在去年,王老吉就曾因為使用非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夏枯草,而兩度被消費者告上法庭。

  而按照現行《藥品法》及《食品法》的規定,即使在廣告中宣傳涼茶具有功效也屬違法。這極大制約了涼茶的“發展空間”。

  在涼茶“申遺”成功之后,“涼茶”的概念便成為一種文化而獲得保護,具有上述身份之后,前述涼茶廣告中被視為功效宣傳的說法,也被視作涼茶術語而得到保護。

  知情人士表示,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臺廣東涼茶標準,則可起“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方面既可限制和阻止省內外更多覬覦涼茶產業發展空間者強行 “擠入”,另一方面,又可借機清理涼茶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中草藥成分的不確定性及進入門檻過低等種種隱患。

  標準起草牽頭者和組織者張俊修表示,之所以要制定標準,就是不希望作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涼茶成為某些進入者欺騙老百姓的“護身符”, “你可以進入,沒問題,但得有一個標準”,即要有一個政府部門可以監控涼茶質量的 “依據”。

  他透露,廣東將進一步加強對涼茶行業規范監管。據他透露,廣東省涼茶企業將共同投資1000萬元興建廣東涼茶檢測中心,對廣東涼茶行業進行質量監控。

  標準合理性受質疑

  廣東省社科院丁力博士認為,涼茶作為一個公共資源的概念,不是任何人所能壟斷得了的,而如果硬要以某種方式借以獨享的話,無疑是有悖于市場化方向的。

  丁力表示,無論如何,涼茶標準的界定須具有科學性,而不能 “誰的勢力大就誰說了算”。制定標準的本身就是涼茶行業的大企業,這顯然對沒有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不公平。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保護一種文化形式最本質的狀態,最有價值的狀態,強調保護原生態,原汁原味。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們所要保護的更是這樣一種遍布街頭小巷、為廣大百姓所廣泛接受的成千上萬間“涼茶”鋪所形成的某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僅僅是幾家獲得非物質遺產代表涼茶秘方和術語的企業。

  他表示,當廣東許多城鄉只能以 “植物飲料店”代替 “涼茶鋪”時,廣東人還會有那種特有的文化感覺嗎?

  “能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只有少數企業,如何兼顧這兩者的公平性是行業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廣東清熙堂涼茶負責人李永健表示,例如清熙堂生產的葛根系列涼茶沖劑,盡管原材料葛根也是被認定的食品文化遺產配方原料之一,但申遺成功的企業可宣傳涼茶的功效,沒有獲得認定的品牌,就不能宣傳功效,顯得不盡合理。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