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金祥暢談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6:16 《中國投資》
王金祥暢談《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 ——訪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祥 《中國投資》:尊敬的王主任,新出臺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確定了哪些主要目標? 王金祥:《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是具體落實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統籌指導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是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推動落實西部地區重點發展任務及重大項目的主要依據。 《規劃》確立的總的目標體系,可以歸納為“一穩三新”。一個“穩定”,就是強調以人為本,將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穩定提高上。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與全國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遏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 6%以上。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低收入人口穩定增收問題。 三個“新”主要是指:一是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新突破,主要包括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0萬公里,建設農村通鄉瀝青(水泥)路11萬公里,鐵路路網總規模達到35000公里,灌溉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100萬千瓦。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下降2%,治理“三化”草原1.1億公頃,國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二是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的發展達到新水平,包括:重點經濟區和中心城市的幅射和帶動作用明顯提高,重要資源富集區建成一批優勢資源開發及加工基地,重點邊境城鎮地區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能源及化學工業、優質礦產資源開采及加工、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重大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和旅游等六大產業實現結構優化升級,建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三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成效,主要包括:“兩基”攻堅計劃全面完成,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實現通廣播電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緩解,適宜地區戶用沼氣普及率明顯提高,農村電網改造的續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以及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通公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覆蓋全體農民。省會城市和有條件的地級城市建成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城鄉居民人均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與東中部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 《中國投資》:“十一五”期間,西部大開發主要任務是什么? 王金祥:《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主要規劃了以下八個方面的任務:一、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調要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穩步推進。二、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明確提出要抓好在建重點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堅持每年新開工一批重點工程。三、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強調要立足比較優勢,加強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資源加工基地和優勢產業發展基地。四、引導重點區域加快發展。強調要依托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充分發揮資源富集、現有發展基礎較好等優勢,加快培育和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五、堅持抓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強調要鞏固和發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突出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六、著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強調要加大國家資金扶持力度,著力加強社會事業發展等薄弱環節。七、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調要圍繞重點建設任務和市場需求,重點穩定和培養當地人才隊伍,組織實施一批人才開發重點工程。八、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強調要統籌西部開發與對內對外開放,促進東中西區域協調互動,加快轉變對外經濟貿易方式,構筑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平臺。 為保障上述重點任務的順利完成,規劃還明確提出了包括國家政策扶持機制、金融服務支持機制、企業發展激勵機制、資源合理開發機制、政府協調服務機制和規劃有效實施機制等方面的要求。 《中國投資》:當前西部大開發面臨哪些重要的機遇?挑戰是什么? 王金祥:當前,西部大開發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一、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轉變了發展思路,創新了發展模式和機制,有利于西部地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二、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和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家將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各類資金投入,有利于西部地區加強薄弱環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有利于推進西部地區能源礦產、農牧業、旅游、生物等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四、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形成和實施,區域協調互動機制不斷完善,有利于推動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五、改革向縱深推進,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將加快得到緩解和解決,有利于西部地區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六、堅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有利于西部地區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與周邊國家、地區經貿合作的領域和空間。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面臨的一些嚴峻挑戰,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一、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地區發展差距仍然繼續擴大,全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難點都在西部地區。二、基礎設施依然滯后,尤其是西南地區交通條件亟待改善,西北地區水資源嚴重缺乏。三、生態環境建設任務十分繁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占國土面積比重高,生態補償機制還不健全。四、自我發展能力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條不長,影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五、“三農”問題和城鄉就業矛盾尤為突出,扶貧開發工作十分艱巨。六、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偏低,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分散,承擔著守土戍邊的重任,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行政成本很高。七、改革攻堅難度大,國有企業改革滯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僅占全國的3%多一點,發展觀念和體制機制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八、實施西部大開發在資金投入、人才開發、法制保障等方面的長效機制還不完善。 《中國投資》:國家在建立健全西部大開發長期穩定投資渠道方面,有哪些新的進展? 王金祥:國家有關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在推進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初步統計,“十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其他預算內財力性投入總量逐年增加,累計約達7212億元;國家長期建設國債累計投入約2758億元,占全國同期國債的43%左右;中央預算內建設資金累計投入約393億元;公路、鐵路、三峽、民航和水利等五種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累計投入約1934億元,占同期全國的53%。總的來看,中央政府對西部地區各類資金投入的規模不斷增加,投資比重也不斷增加。 近年來,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會同有關部門,一直在抓緊推動建立西部開發長期穩定資金渠道。總的思路是:一是繼續完善和用好現有資金渠道,確保對西部地區的投入規模基本穩定和適當增長。二是結合深化投資、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研究拓展財政貼息、產業投資基金等新的投資渠道。 《中國投資》:目前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如何解決? 王金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總量不足,后繼乏人;二是結構失衡,分布不合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高層次人才和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類實用人才緊缺;三是人才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要圍繞西部開發重點任務,調整和配置人才結構;以穩定和用好現有人才為重點,積極吸引緊缺人才;堅持發揮市場配置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加強人才交流。重點有四項: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實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穩定現有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創業;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對到西部地區工作的人才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黨中央、國務院將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人才開發投入的力度,特別是加強人才培養、培訓,調動西部地區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東部地區對西部地區教育、衛生等方面人才對口支援,組織東西部地區之間公務員實行交流。建立西部人才競爭的體制優勢。 四是搭建人才平臺。加強對應用型人才、高層次創新人才、新農村建設實用型人才的培訓,建立一批培訓基地;創立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平臺,為到西部地區工作的人才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投資》:“十一五”期間擴大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將有哪些重要舉措? 王金祥:大的方面,主要考慮從以下幾點入手。 鼓勵和支持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要以市場為導向,打破行政區域壁壘,引導和支持東中部地區各類生產要素向西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流動。當前,要加快促進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的合理流動。 積極推動企業合作。引導東中部地區有實力企業參與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參與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加工基地建設。 建立健全區域合作和區域互助機制。建立健全各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如協會、聯合會、行業機構等),為各類企業和投資提供服務。 合理引導外商到西部地區投資。對于符合《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的外商投資項目,在市場準入、稅收、土地等方面依法實行優惠政策。 構筑西部地區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平臺。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聯合各方面力量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西部地區有條件的企業,或者聯合東中部地區的企業,以多種形式在境外投資,參與對外貿易、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科技人才和文化交流、工程承包 、勞務合作等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