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建設新農村 錢從哪里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6日 19:35 和訊網-《財經》雜志

  一是逐步調整存量;二是重點調整增量;三是開辟新的資金渠道,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比重要逐步提高,而且要集中使用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常紅曉】正在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核心議題是審議國務院制定的“十一五”規劃。“新農村建設”則是“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要推進“新農村建設”,錢從哪里來?從政府看,主要是財政預算內資金、固定資產投資、國債資金等;從社會看,主要是農民的籌資籌勞,企業對農村的投資以及金融業對農村的貸款支持。

  觀察家指出,從近期中央高層的表態看,此次投資調整的主體和對象應該是政府。第一個投入來源是政府通過財政投資,引導農民籌資籌勞,改善農村公共設施。后一個則主要是市場行為,但政府通過制度創新吸引企業和金融資金進入農村,也是政府的分內之職。

  “三農”問題專家指出,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結構,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立財政支農的長效機制,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議題。

  未來五年的投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

  分析人士相信,今后五年,該政策將會得到持續性的強調和貫徹。由此增加的投入將集中在農村的道路、飲水、用電、沼氣等農民急需改善的基礎設施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決策者“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初衷。

  據財政部長金人慶近期在中央黨校的一份講稿,“十一五”期間,要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

  據記者了解,建立財政支農長效機制的總體思路是:“一是逐步調整存量,重點是促進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朝著城鄉統籌安排和統一制度建設方向發展;二是重點調整增量,新增財政支出安排向三農傾斜,調整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在確保國債資金用于三農的比例不降低的同時,新增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用于三農;三是開辟新的資金渠道,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比重要逐步提高,而且要集中使用。”

  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是新農村建設投資的重點。其中以農村醫療衛生和義務教育最為重要。2005年8月,在經過兩年多的試驗后,中國政府要求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進步伐。按照新的計劃,農村合作醫療在2006年將覆蓋40%的農村,2007年提高到60%,2008年覆蓋率提高到80%,2010年基本覆蓋全國農村。

  從2006年開始,政府對農民參保的補貼標準由過去的20元提高到40元。據記者了解,2006年中央財政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投入47.3億元,這與2005年的5.4億元相比,幾乎增加了八倍還多。隨著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的擴大,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此的投入力度將持續增加。

  2005年12月底,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和地方在未來五年內將投資至少2182億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億元,地方新增928億元。這些投入用于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補助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的長效機制。2006年,中央財政預計為此新增102億元,地方財政預計新增38億元。為加強對農民勞動力的技術培訓,2006年中央財政初步安排7億元,比去年增加2.5億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財政投資的另一個重點。據上述金人慶講話,2006年將擴大農村“六小工程”建設的內容和規模: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40億元,重點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初步安排20億元,比上年增加10億元,支持以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等;初步安排253億元,支持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爭取到2010年前,全國所有鄉鎮和90%左右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西部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也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6億元資金,較2005年增加3億元,重點用于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及節水灌溉等。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85億元,獎勵補貼糧食主產縣,這也比上年增加30億元。

  據記者了解,為緩解縣鄉財政困難,2006年中央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初步安排1259億元,比2005年增加238億元;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200億元,比上年增加41億元。在此基礎上,增加對財政困難縣“三獎一補”資金60億元,總額達到210億元,力爭實現“三年內縣鄉財政困難明顯改觀”的目標。

  建立支農投入長效機制

  為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建立政府支農投入的長效機制最為關鍵。據記者了解,這些資金目前主要包括四項:財政支出、國家固定建設投資、金融資金、國債資金等。“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無論是財政的支出還是國家固定資產的投資,以及各個金融機構貸款發放的投向,都應該逐步增加,而且要建立長效投入機制。”陳錫文如此強調。

  但二元社會結構造成中國政府的涉農部門眾多,而且部門分割嚴重。據財政部介紹,僅上述的財政支農資金一項,按照支出大類就有15項,主要涉及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扶貧辦、教育部、水利部、林業局、衛生部、民政部等。

  這些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投資(國債資金)、農業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農林水氣等部門事業費、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水利建設基金、農業稅災歉減免補助、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產品政策性補貼支出、農村中小學教育支出、農村衛生支出、農村救濟支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

  據財政部農業司綜合處處長張巖松介紹,這一口徑是目前中央財政支持“三農”支出最大的口徑,基本涵蓋了中央財政支持“三農”的各個方面。1998~2003年,中央財政直接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9350多億元。2004年中央各項財政支農資金為2626億元,2005年這一數字為2975億元。2006年則增加到創紀錄的3397億元。

  中國現行的財政支農政策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這些政府支農資金以不同的名目由各個中央部門支配,缺乏有效的監督,擠占挪用現象普遍,導致資金到位率低,資金使用分散,交叉和重復嚴重,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最突出的是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和農口各部門之間在財政支農資金在分配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基本上是各自為陣,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時,“搞農業吃農業”的問題嚴重,相當一部分被用于涉農部門臃腫的機構和人員開支。

  2006年1號文件正式提出,“進一步加強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但專家指出,財政支農資金的低效率,根源在于落后的涉農行政管理體制。只有逐步改變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限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和涉農政府部門的權力,對中央涉農部門進行徹底的利益調整、權力調整,這一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相關鏈接:

    評議新農村

    透視十一五:改革不動搖

    陳錫文解讀新農村建設

    中央財赤著力三農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852,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