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5年兩會與中國經濟 > 正文
 

財政部人代會中央和地方預算報告全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6日 08:42 人民網-人民日報

  關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托,現將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并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04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和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有關決定、決議,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也比較好。

  全國財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兩萬億元的基礎上,再上新臺階,達到26355.88億元(不含債務收入,下同),比上年增加4640.63億元,增長21.4%,完成預算的111.8%;全國財政支出28360.79億元,比上年增加3710.84億元,增長15.1%,完成預算的105.9%。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04.91億元。

  分中央與地方來看:中央財政總收入15081.54億元,比上年增加2150.71億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稅指標1275.32億元),增長16.6%,完成預算的109.1%;中央財政總支出18274.39億元(含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10378.77億元),比上年增加2145.88億元,增長13.3%,完成預算的107.4%。中央財政赤字3192.85億元,比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3198.3億元減少5.45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22258.53億元(含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比上年增加4147.14億元,增長22.9%,完成預算的112.6%;地方財政總支出21070.59億元(含上解中央支出605.42億元),比上年增加3222.18億元,增長18.1%,完成預算的106.6%。地方財政收支相抵,結余或結轉1187.94億元。上述預算執行數字,在決算編制匯總后,還會有些小的變化。

  2004年中央預算執行及財政工作的主要情況是:

  (一)依法組織預算執行,合理使用超收收入。

  200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積極貫徹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都明顯好于預期。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企業效益的大幅度提高為財政大幅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廣大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財政稅務海關部門強化管理為財政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200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收4640.63億元。如果把為解決歷史欠退而增加的1275.32億元出口退稅額(財務上作沖減收入處理)計算在內,全國財政收入增收5915.95億元,增長27.2%。主要稅種完成情況分別是:國內增值稅比上年增收1781.18億元,比預算超收1002.31億元;海關代征進口稅收比上年增收900.79億元,全部體現為超收;企業所得稅比上年增收1030.78億元,比預算超收710.3億元;個人所得稅比上年增收317.87億元,比預算超收115.91億元;國內消費稅、營業稅分別比上年增收319.05億元和736.16億元,比預算超收251.31億元和350.61億元。上述六項主體稅種2004年共增收5085.83億元,占實際增收總額5915.95億元的86%。

  同時,也要看到增收中有2000億元左右是超常規或一次性因素形成的。一是2004年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和物價上漲增加了一部分收入。由于我國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并主要在工業環節征收,增值稅隨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的過快增長比常年多增加700—800億元。二是2004年由于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比正常年份少退稅一個季度,加之平均調低出口退稅率3個百分點,當年相應共少退稅近1000億元。三是稅務部門清理過渡性賬戶也增加了近300億元收入。

  2004年,中央財政實際比預算超收2537.71億元(未扣除新增出口退稅指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指示精神,并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及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有關決議的要求,同時考慮到相當一部分超收是經濟運行中一些超常規或一次性因素增加的收入、不宜用于擴大經常性開支,2004年中央財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解決歷史欠賬和增加經濟社會統籌發展方面的支出。具體是:新增出口退稅指標1275.32億元,用于解決部分歷史陳欠;車輛購置稅超收35.7億元按規定專款專用;按有關法律、法規和財政體制規定增加教育科學支出、對地方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321.03億元;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生產156.04億元;解決退耕還林糧食歷史掛賬404.85億元;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32.5億元;撥付全國社保基金148.56億元;支持企業關閉破產補助30億元;增加抗災救災等其他支出133.71億元。這樣安排,既體現了瞻前顧后、防范風險,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又控制了一般性支出,支持了宏觀調控和經濟社會統籌發展。中央財政預計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情況,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地方財政超收部分由地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教科文衛、支農及消化歷史債務等方面。

  (二)統籌兼顧,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

  1.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2004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把支持“三農”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了投入力度,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3月下旬,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的新情況,特別是糧食生產面臨的新形勢,決定進一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力度。財政部服從服務大局,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籌措資金,追加156.04億元支農支出;各級財政部門積極主動采取措施,扎扎實實地將“兩減免三補貼”政策落在了實處。在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的基礎上,吉林等8個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農業稅;河南等11個糧食主產省及廣東省降低或自主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山西等11個省份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河北等13個糧食主產省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品種實行了良種補貼;對中央直屬墾區和66個糧食主產縣購置大型農機具實施補貼。中央財政落實“兩減免三補貼”政策共安排補助支出313.2億元。與此同時,中央財政還積極采取以下支農政策措施:一是主動配合調增用于農業的國債項目資金,2004年安排380億元,占當年新增國債項目資金總額的34.5%;二是為緩解因糧食等基本食品價格上漲對社保對象生活帶來的影響,從2004年下半年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增支22.5億元,追加城市低保補助資金10億元;三是新增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用于糧食主產區,并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63.16億元資金由有償使用全部改為無償投入;四是認真落實教育、衛生、文化新增支出主要用于農村,以及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優惠政策;五是取消、免征、降低了十幾項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六是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0多萬人,其中有80%左右的人實現就業。總之,2004年,中央財政支持“三農”的力度是多年來最大的。由于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糧食生產出現了好形勢,農民得到了實惠,物價上漲勢頭得到遏制,為中央從“三農”入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調整財政投資的方向和力度,有效緩解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主動配合調整國債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有保有壓,重點保證重大在建項目、農林水利、教科文衛、能源、縣鄉公路等方面的需要,對其他投資項目宜緩則緩,特別是對部分過快增長行業投資項目暫緩下達資金預算。在此基礎上,切實加強國債項目資金預算管理,把好審核關,并嚴格按工程進度撥款。全年結轉國債項目資金456.92億元。另外,適時調整房地產行業的有關減免稅政策,并通過調整土地出讓收益支出結構、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等措施,在加大支持農業的同時控制城市擴建速度。這些措施,為有效實施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3.大力支持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就業和再就業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繼續支持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2004年中央財政增加再就業補助資金22.25億元,增長54.6%。地方財政也相應安排就業補助支出,有力地促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努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中央財政用于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補助資金144億元,確保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并積極推進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中央財政用于養老保險專項轉移支付資金524億元,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另外,支持吉林、黑龍江兩省開展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2.96億元用于支持地方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并從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億元用于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設。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5億元,地方財政也相應安排資金,建立了改善部分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狀況的財政保障機制。撥付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和應急度汛項目資金17.01億元,特大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補助費40億元,地方財政也相應安排了資金,不僅及時解決了災民生產和生活困難問題,而且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撥款機制得以建立,救災物資和裝備得以較好充實。

  4.加大教科文衛事業投入,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2004年,全國教育支出增加421.89億元,增長14.4%。其中,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增加43.23億元,增長15%。積極改善農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繼續支持實施全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兩基”攻堅計劃、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等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以對農村中小學貧困生免費發放教科書、免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和資助高校特困生生活費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資助貧困生財政投入體系,為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2400多萬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了教科書,受到了學生和家長及社會的廣泛好評。加大對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以及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的投入,繼續支持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等。2004年,全國科技支出增加98.5億元,增長13.7%。其中,中央財政科技支出增加52.34億元,增長11.9%。繼續支持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工程等,加強了基層文化建設。安排公共衛生專項資金40億元,支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能力建設,以及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安排補助資金近2億元,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較好地調動了農民執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積極性。2004年,全國共安排經費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2.75億元,有效保障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需要,并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扶持政策,有力緩解了禽流感對家禽養殖戶以及相關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

  5.加大行政政法投入,促進政權建設。2004年中央財政安排政法專款補助31.3億元,支持改善貧困地區基層政法單位辦案條件;安排專項經費4億元,支持深圳、珠海、廣東、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通關”建設;安排資金2.5億元,支持開展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工作;安排專款9.2億元,支持在14個省(市)進行監獄體制改革試點;出臺了對因公犧牲公安民警發放特別補助金和特別慰問金的政策,發揮了弘揚正氣、激勵廣大公安民警更好地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全而忘我工作的積極作用。中央財政還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支持和推動地方各級財政建立與完善政法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加大投入。支持參與建立處置涉外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等,保障駐外機構和中國公民安全和反恐需要。

  (三)穩步推進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和經濟體制完善。

  1.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按照“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改革原則,各級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密切跟蹤改革情況,足額安排出口退稅資金,積極組織協調,及時完善相關辦法,確保了改革的順利實施。除及時辦理當年出口退(免)稅2187.74億元、確保正常需要和“新賬不欠”外,還通過使用超收收入,利用由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而增加的中央庫款余額,全部清償了歷年欠企業和地方的出口退稅。這項改革的成功推進,提高了國家信譽,維護了政府形象;有效緩解了出口企業和地方財政資金緊張狀況,降低了出口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推動了出口大幅增長;促進了財政收入體制的完善,提高了地方政府參與出口退稅管理的積極性。

  2.增值稅轉型等改革試點順利實施。在東北地區部分行業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試點,不僅是落實中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促進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需要。2004年推進這一改革時面臨減少一部分財政收入和刺激投資增長兩個矛盾。財政部門從促進經濟和財政長遠發展的戰略出發,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精心測算分析,科學制訂方案,采取投資過熱行業暫不納入試點范圍和實行增量抵扣等辦法,較好地化解了上述矛盾。經國務院批準,自2004年7月1日起,對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等8大行業實行了增值稅轉型試點,允許納入試點范圍的企業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實行增量抵扣辦法。同時,對東北地區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允許在現行規定折舊年限或攤銷期限的基礎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攤銷期限,并將內資企業計稅工資稅前扣除標準統一提高到1200元/人月。東北地區的省級人民政府可在中央授權范圍內自行調整部分礦山油田企業的資源稅稅額標準。增值稅轉型等改革方案的及時推出和順利實施,既有效促進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將增值稅轉型改革推廣到全國、促進經濟和財政發展奠定了基礎,又為財政充分發揮調控職能作用積累了寶貴經驗。

  3.積極支持國有企業和金融改革。中央財政及時安排撥付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補助資金199.47億元,共安置職工53.75萬人。積極推進并完成了第一批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試點工作。調整鐵路系統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促進鐵路體制加快改革。支持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進行財務重組和改制上市,落實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兩家保險公司上市的所得稅返還政策,對部分地區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實行了稅收優惠政策和保值儲蓄貼補息補貼政策。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

  (四)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依法理財水平。

  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完善定額標準體系,在人事部等5個中央部門進行了實物費用定額試點,并對一些跨年度的重大支出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試點。增加信息產業部等7個中央部門進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和綜合預算改革試點,地方也加大了改革力度。140個中央部門及所屬2600多個基層預算單位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突破2000億元,資金節約率在10%左右。制定了《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已由國務院頒布施行。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財政部分三批共取消行政審批項目38項、調整審批項目6項,并對各財政行政許可事項的許可條件、程序、期限及監督檢查作出了具體規定。加強財政監督特別是對重點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監督,共查處有問題資金895.2億元,核減中央財政支出39.8億元,增加中央財政收入76.3億元。

  總之,2004年預算完成情況比預計的要好,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績。但要清醒地認識到,預算執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部分地區基層財政比較困難,基層政權保障和公共服務能力亟待增強;二是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有向財政轉移和積聚的趨勢,特別是金融和地方政府債務潛在風險增大,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十分艱巨;三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許多亟待加強的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保障力度還不夠等。對上述問題,國務院高度重視,財政部和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深化改革,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工作力度,有些已在2005年預算等相關工作中作出相應安排,有些正在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另外,審計署對200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結果還表明,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現象仍然較為嚴重,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增強。為此,國務院已要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切實按照全國人大有關決議要求和審計意見,扎實整改審計發現的問題,認真依法理財和為民理財,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完善內控機制,不斷推進財政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努力從機制上、制度上預防各類違反財經法規問題的產生。據統計,目前已完善各項制度規定87項,有754人(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年初不能列入部門的代編預算,財政部已建立向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報送的制度,并在執行中按規定盡快下達。有關整改情況國務院已經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進行了專題報告。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熱 點 專 題
百事音樂風云榜投票
SKII化妝品遭投訴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花樣滑冰世錦賽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們
深圳提高購房貸款首付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