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獨家專訪謝平:銀行改革不是賬面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1日 16:28 《財經》雜志 | |||||||||||||||||||||||||||||||||||||||||||||||||||||||||||||||||||||||||||
這次銀行改革在很多方面有突破。首先是以注資為核心的財務重組,通過資本充足率
——專訪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 本刊記者 張小彩/文 在中國人民銀行任職多年的謝平一直是銀行改革風口浪尖上的人物。今年9月他出任匯金公司總經理的消息傳出后,甚至被業界視為匯金公司“由虛轉實”的標志。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實質突破在哪里,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大變局中,匯金公司和謝平本人究竟擔任什么樣的角色,成為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10月18日,謝平接受了《財經》雜志的獨家專訪。 盡管身份已是匯金公司總經理,目前謝平仍然在國企大廈7樓——他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時的房間辦公。同樣不變的,還有他的干凈果決和具有控制力的工作風格。 外匯注資的多重價值 《財經》:最近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此外,并沒有更為具體的改革措施出臺,因此外界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有某種程度上的疑慮,認為沒有太大的突破。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謝平:這次銀行改革在很多方面有突破。首先是以注資為核心的財務重組,通過資本充足率提高,全面提高了兩家國有銀行的市場價值。 這次注資不是賬面游戲,而是真金白銀的資本金注進去。原來中行和建行賬面上有資本金,但其資產方有很多信貸和非信貸類的資產損失,事實上資本金小于損失,撥備沒有或者很低。從廣義的資本充足率來看,損失應沖銷資本金,因此其原來的資本金就不存在了。如果按照巴塞爾的規定,按照中國銀監會的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沒有這次注資,這兩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可以說是負數。 因此,這次財務重組首先用原來的資本金、2003年的利潤和原有的撥備,把歷年損失都核銷掉,然后注入的資本金就是真正的“為正值”的資本金了。所以,這里關鍵的一點是國家新注入的資本金不是用來填補以往的窟窿。這兩家銀行現在的資本充足率超過了8%,加上次級債券,建設銀行達到了8.5%,中國銀行達到了8.1%。兩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大幅提升,中行達到60%,建設銀行是87%。如果換算成資本市場的市值概念,這兩家銀行的市場價值大幅度提高。每股凈資產原來是負的,現在能夠達到上市的要求。 《財經》:不過人們對注資也存有一些異議,有人認為注資實際上是虛的,只是一個賬面的數字,是不能動用的。 謝平:這樣說不對。這次注資是“真金白銀”。這在今年上半年中行建行的報表中能看出來。兩家銀行把這些資本金用在其海外資產上,每天都帶來收益,現在海外市場上無風險的收益率大約有3%(以美國國債收益率為準)。中行和建行還可以自由支配這些資本金,比如存在外國銀行,或者是買債券,或者發放外匯貸款等。 《財經》:對于建行和中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情況,目前的進展如何? 謝平:這正是改革所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為吸引新的股東和戰略投資者打下了基礎。以此實現國有銀行產權多樣化,這既是產權制度改革,也促進治理結構改善。由于中行、建行的財務狀況好轉,國內外購買他們股權的興趣已經提高,一些已經在談判之中,并且不斷有潛在投資者來詢問有關股權投資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中行、建行以資本金補充為起點,通過財務狀況的全面好轉和市場價值的提升,必然對中外投資者形成投資吸引力,以此推動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向所有制結構多元化方向發展。 《財經》:但也有報道說,海外投資者并不感興趣。 謝平:不能這樣說。海外投資者很感興趣,找我談、想從匯金買股權的就有不少。不過具體是哪一家,現在還不能說,對方也有保密要求。 《財經》:這次改革對中國銀行監管制度有什么影響? 謝平:這也是改革所帶來的另一個重大突破。中行和建行的改革對中國銀行業監管的規范化起到了基礎性推動作用。原來監管部門對四大銀行的監管采取的是特殊待遇,因為他們是國有的,隱含著國家信用和國家擔保,因而事實上沒有完全按照審慎監管原則對國有銀行實行嚴格監管,這就導致了監管對其它機構的監管歧視性,監管體制也就無從規范,也就無從建立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容易產生監管套利的情況。 現在這兩家銀行的改革為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統一的監管框架有很大作用。例如對資本充足率的統一監管、對信息披露的統一監管、對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的統一監管等方面,逐步實現國有銀行和非國有銀行監管標準真實統一,這對中國商業銀行到海外設立分行、開展海外業務,把中國銀行真正納入金融全球化的軌道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