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油價上漲對相關行業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擴張期,近兩年石油消費增長速度超過10%以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明顯上升,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0%,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較大的沖擊。當然,各行業苦樂不均,像石油天然氣開采業自然會隨油價飆升而盈利豐厚;石油加工業成本壓力較大;化工等行業成本雖然大幅上升,但行業景氣使得大部分成本可轉
移出去而減輕油價沖擊;農業、交通運輸以及生活消費等方面則深受高油價之苦。
1、對農業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據統計分析,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林、牧、漁、水利業石油消費占石油總消費量的比重在6.67%-9%之間,而且,1998-2002年該行業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9%,僅次于交通業和建筑業的增速。農、林、牧、漁業主要以消費柴油為主,其柴油消費占柴油消費總量的1/5左右。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農用化肥、農藥、塑料薄膜等農資的漲價以及灌溉、耕田、運輸等農機具用油的成本。
盡管政府采取措施控制農資的漲價,延緩或小幅調高柴油價格,但化肥、農藥等農資存在變相漲價的情況,特別是近兩年來,由于糧食價格的普遍回升以及減免農業稅、種糧直補等支農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播種面積出現多年來少有的大幅增加的局面,因此對化肥、農藥等農資以及農機具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石油價格的上漲給農業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加重了農民生產和生活負擔。
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景氣與油價同步。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與原油的關聯最為密切,因而從油價的上漲中受益最為直接。目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石油需求非常旺盛,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徘徊,而國內原油價格基本同國際接軌,因而對于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來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企業經營能力產生積極和正面的影響,油價上漲將使石油開采類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處于較為主動的地位,行業盈利能力及資金收益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總額高達1777.2億元,高居各行業之首,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3.9%,高出全部工業企業5.8個百分點。該行業資金收益率空前上升,2004年,資金利潤率高達37.1%,成本費用利潤率更是高達79.8%,產值利稅率也達到了52.3%。
3、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成本壓力較大。
原油成本通常占煉油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的80%以上,該行業消耗了原油消費總量的72%左右,原油價格上漲,將直接增加煉油企業的成本;而且根據目前我國石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漲幅滯后并小于原油價格漲幅,因此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的利潤空間應該明顯縮小。該行業資金回報率均處于較低水平,2004年,資金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產值利稅率分別僅為6.6%、3.3%和9.4%。
但是,2004年畢竟成品油出廠價格經歷了四次上調,而且我國石油行業主要由少數幾家企業壟斷經營,企業內部上下游之間結算價格低于市場原油價格。因此,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利潤總額保持了快速增長,2004年,該行業利潤總額高達267.4億元。當然,對于那些單純經營煉油業務并非上下游一體化的公司而言,形勢沒那么樂觀,在當前的國內市場上所面臨的不只是原油高成本壓力,而且還存在沒油可煉的風險。
4、化工行業具有較強轉移成本能力。
目前我國正進入重化工業化階段,而重化工產業的發展對于原油價格的波動非常敏感。近年來,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消耗原油占原油消費總量的8.5%左右,1996-2002年該行業原油消費年均增長8.2%,增速比同期整個制造業高出2.7個百分點。原油作為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石化行業重要原材料,其價格上升將直接帶來石化行業成本上升。
但是,考察數據我們發現,高油價并未給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帶來多大的沖擊,這是因為化工行業的景氣度同油價具有高度正相關性,近年來化工行業處于景氣周期,由于化工產品需求旺盛,甚至化工產品的價格漲幅遠高于原油價格的漲幅,化工行業盈利能力明顯提高。2004年,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利潤總額856.3億元,同比增長86.4%,其中,基礎化學原料、合成材料、肥料以及農藥制造業的利潤增幅均在100%以上。當然,相當部分化工產品仍是中間產品,這就意味著以化工產品為原料的下游行業面臨著高成本壓力。
此外,化學纖維制造業消耗原油占原油總消費量的2.8%左右, 1996-2002年該行業原油消費年均增長4.4%,增速略低于同期整個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比較接近產業鏈末端,受原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為顯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該行業的利潤空間。2004年,化學纖維制造業利潤總額63億元,同比僅增長16.1%,遠低于全部工業企業利潤的平均增速。
5、交通運輸業受到的沖擊最大。
交通運輸業是耗油大戶,其石油消費量僅次于工業,而且交通運輸業石油消費占石油消費總量的比重在穩步上升,這一比重由1980年的10.4%上升至1990年的14.7%、2000年的24.6%,近年來保持在25%左右。其中,交通運輸業汽油、柴油消費占汽、柴油總消費量的40%和38%左右。90年代以來,交通運輸業石油消費明顯快于其他行業,1991-2002年石油消費年均增長10.5%,大大超出整個石油消費總量年均4.7%的增速。石油是交通運輸業最主要的原料,油價的大幅上漲,導致交通運輸業單位運輸成本大幅增加,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益。面對高油價,航空、航運、公路運輸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比較難過。
從我國民航的成本構成來看,航空油料消耗占總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運輸成本中最大的一塊。航油的漲價明顯加大民航運輸成本,而目前各航空公司競爭異常激烈,機票競相打折,上升的成本難以轉嫁出去。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預計,由于原油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航空業在2005年將損失550億美元。
油價上漲對公路運輸業的影響較為明顯。目前,我國運輸汽車總量已超過1000萬輛,因長途貨運、客運對汽油、柴油依賴性較大,石油價格連續多次上調明顯加大了運輸公司的營運成本。同時,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緩慢,運營車輛空載率較高,地區分割導致路橋等各種收費過高。因此盡管運費有所上升,但仍面臨較大的油價上漲壓力。對于公共交通而言,由于公交票價執行的是政府指令性價格,所以汽油、柴油的漲價不會很快反應到公交票價上面,自行消化一部分運營成本再所難免,油價的上升使原本已比較困難的城市公交企業負擔進一步加重。
出租行業損失巨大。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格是由政府確定指導價格,而出租車的價格也是由政府確定的。2004年以來,成品油價格已經連續6次上調,而出租車并未提價,同時由于出租車普遍實行單車承包制,這樣一來,漲價所增加的成本開支,完全落在了司機身上。目前出租司機的收入已經攤薄,每次汽油提價都會增加他們的開支。不過,部分城市出臺了出租補貼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油價上漲的損失,但大部分情況下,補貼由出租公司來負擔。
油價上漲對于海運行業的影響相對來說要小一些。由于國際干散貨運價指數和我國沿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在高位徘徊,給航運創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間。目前國際干散貨運價指數在4600點左右,由于貨源充足、需求旺盛,2005年貨運價格快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油價雖然有所上漲,但海運企業受影響比較小。
6、高油價沖擊汽車產業發展格局。
汽車制造業本身石油需求量并不大,但是,使用汽車將大量消耗石油。目前,我國正處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經濟發展階段,汽車消費將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2003年,中國汽車消耗汽柴油量大約7600萬噸,相當于全年成品油消費量的28%。隨著汽車大量進入家庭,石油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沿用高油耗模式將造成我國石油供應難以為繼,我國必須推廣使用節油型汽車。同時,高油價必然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進而對汽車制造業產生較大影響,節油型汽車將成為未來汽車市場上的新寵。
7、對生活消費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從石油平衡表來看,生活消費石油占石油消費總量的比重僅為6%左右,而且生活消費主要以液化石油氣為主,2002年,生活消費中液化石油氣占79.1%,汽油、柴油、煤油分別占11.1%、5.7%和4.1%。近年來我國液化石油氣并未緊跟大幅上漲的原油價格上調,汽油、柴油價格的漲幅也明顯小于原油,因此總的來看,國際油價上漲對生活消費的直接影響并不太大。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隨著住宅、轎車以及高檔家電等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生活消費石油的增長速度非常快。1998-2002年,生活消費石油年均增長9.5%,增速僅次于交通運輸業。
特別是能源消耗巨大的耐用消費品----汽車,近幾年加速進入城市居民家庭。調查資料顯示,1995年以前,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汽車還不到1輛,1999年僅為0.34輛,到2004年已達到2.2輛。一些大城市的汽車銷售量以年均30%以上速度遞增,其速度不亞于一些家用電器的普及速度。目前,全國家用轎車保有量已達到780萬輛,按照年均行使1.5萬公里,百公里平均耗油9升估算,一年就要燒掉上千萬噸汽油。因此,未來石油與生活消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