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入市已經沒有任何障礙 基金圈地加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6日 11:1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孫健芳 北京報道 “理論上,企業年金入市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就是各金融主體依據各項法規,滿足法規規定的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以及投資管理人的應備條件,然后向各監管部門進行資格申報。”
3月1日,《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開始正式實施。之前在2月4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了《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運作流程》、《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信息系統規范》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專家評審規則》等 4 個配套文件。 盡管年金“蛋糕”目前并不大,但由于業務單一和諸多市場壓力,與市場其他主體相比,基金公司更積極主動地去擔當更多的角色。 理論上入市無障礙 此前,企業年金主要有三種運作方式:第一種是購買保險公司的保單。例如2003年,中國電信將近8億規模的企業年金分別交由中國平安保險和中國人壽運作;第二種是企業成立企業職工理事會負責投資。典型案例就是揚子石化從1994年起設立了企業年金,規模大約為7-8億元,由企業職工理事會運作,平均年收益率為10%;第三種則是由企業將年金委托給地方社保,然后由地方社保進行委托投資,例如上海、深圳的企業年金發展中心就將企業年金委托給部分基金公司和投資公司,分別通過多個賬戶投資于多只股票。 但這三種方式都帶有責任不明晰、風險不可控的缺點,“企業年金理事會壓力十分大,”廣州鐵路公司社會保險管理中心一位人士表示,“理事會將年金運作好是應該,運作不好是活該。” 為了控制風險,規范企業年金運作,從1998年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開始著手制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經過四年的完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終于在2004年5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之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制定和頒布了《企業年金證券登記結算規則》、《企業年金運作規范》、《企業年金賬戶信息系統管理規則》、《企業年金管理運營機構評審標準和內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運營機構專家評審議事規則》等部門法規,同時,還攜手世界銀行,對企業年金監管規則的十個項目進行研討。 在啟動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的法規建設中,管理層還通過各種手段,推動企業年金市場增量資金的拓展,例如長沙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明確提出:有條件的企業將逐步嘗試為職工建立“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即“企業年金”。 在各方推動下,近幾年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發展迅速,200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積累總量為191.9億元,2002年年金類業務保費收入達到380億元,現在企業年金規模近 500 億元,再加上以年金名義銷售的保險產品有 430 億元,企業年金存量規模近 1000 億元。并且專家還樂觀地預期,未來企業年金每年增長規模將會達到1000億元,在2010年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2030年達到1.8萬億元。 基金公司爭食 “在2月4日《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信息系統規范》頒布之后,我們年都沒有過好,都在趕賬戶管理信息系統的運作和調試。”嘉實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規定了年金運營業務應包括5類人,分別是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而有希望參與其中的則有企業年金理事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等金融主體。 在托管業務上,銀行具有其他各類主體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其他各類金融主體業務范圍被局限在受托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之內。 即使如此,銀行也不放棄對另外三塊業務的爭奪,目前銀行除了開發自己的賬戶管理系統之外,還準備發起設立基金公司,“侵蝕”現有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 “現在基金公司無論在代銷渠道,還是托管業務上都受制于銀行,如果未來企業年金賬戶管理系統再被銀行壟斷,基金公司將受到更大制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為此,不少基金公司開始著手開發自己的賬戶管理系統,最近,北京利博賽公司與嘉實基金就開發了“利嘉企業年金賬戶管理系統”。“我們公司十分看好中國企業年金市場的前景,已經做了兩年多的深入研究和精心準備。”嘉實基金總經理趙學軍表示。 “雖然基金公司利用賬戶管理系統的盈利很少,但部分可以突破銀行的現有制約。”信托公司人士就此提出看法。而且,“基金公司從事賬戶管理業務有助于擴大基金公司的業務范圍,從而提升基金公司整體業務水平,增強基金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馬慶泉表示。 基金公司除了在賬戶管理業務上加強與銀行競爭外,還在投資管理業務上加速“圈地”。據了解,目前已經有海富通、嘉實和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舉辦過各類企業年金會議。 “根本原因就是對客戶資源的爭奪。”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企業年金市場上,增量資金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目前所面臨的就是對存量資金的轉移。” “但在存量資金中,非市場化因素還是主要因素。”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建立企業年金也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電力大型行業。對于沒有很深資源背景的基金公司來說,啃下這些‘大骨頭’不具優勢。”他舉例說,最近中英人壽與中國石油簽訂了一份大單子,原因就是中國石油是中英人壽的大股東。之前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已經接收了沈陽社保企業年金業務的移交工作,也屬于非市場因素占主導地位。 未來,保險公司將借保險產品的優勢,對年金市場展開更為激烈的爭奪。目前平安保險集團已經發起設立了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發起設立了太平養老保險股份公司,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也都向保監會申請成立了養老保險公司。除此之外,包括中英人壽、中宏人壽、太平洋安泰、中美大都會在內的外資保險公司也都對中國年金市場虎視眈眈。 “雖然除大單子之外,也有不少年金的小單子,但問題是基金公司愿不愿意去做?”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反問,“而在這些單子的爭奪中,信托公司占據很大優勢。” 或者,正如一位市場人士所表示的,背水一戰正是基金公司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