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基金公司2005年投資策略報告之宏觀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6日 14:42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2 宏觀經濟 2.1 經濟總量規模再上臺階,增速有所放緩 盡管今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經濟局部過熱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由于經濟本身處在長周期的上升階段,且經濟的內生增長的動力未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2004年經濟仍保持以較快增速增長,經濟總量規模繼續擴張。2004年前三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9.8%、9.69%和9.5%,保持了一個較快增長趨勢,增速的回落十分平穩。我們預計,未來受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經濟增速會保持平穩緩慢地回落,2005年全年GDP增速仍可望達到8.5%。 具體來說,從GDP構成的投資、消費和進出口三大支柱指標的趨勢來看,拉動本輪經濟上升的兩大引擎投資和進出口的增速都會比今年回落,消費則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2.1.1投資過熱局面緩和,但投資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2004年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到43%,創近年投資增速的新高。針對部分行業投資增勢強勁,結構矛盾突出的問題,政府提高了鋼鐵、水泥、電解鋁(資訊 論壇)、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加強信貸投放管理,全面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這些新出臺的政策措施對投資過快增長起至有效抑制作用。二、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回落到28.6%、27.7%。 由于投資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GDP增速基本上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速保持同步。當前的固定資產投資盡管從年初的高位有了明顯的回落,但是與往年相比,仍然處在較快增長的階段。同時,統計數據顯示(表1、圖1),今年4月份以來的宏觀調控措施并沒有讓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在建項目和新建(行情 論壇)項目個數和金額出現明顯的波動,新開工項目數仍有明顯增加,無論是累計施工項目金額還是新開工項目金額都比年初有明顯增長,保持較大規模,這些必然影響了明年以后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表 1 2004年1~10月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與新開工項目累計金額與個數
圖1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當月在建與新開工個數并沒有明顯波動
我們相信投資仍是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政府仍然以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主要目標,固定資產投資會比今年更加有序平穩,增速不會快速下滑,以避免硬著陸的出現。同時受今年基數較高的影響,預計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年可達到18%左右。 2.1.2 消費增速加快,與投資不協調的狀況有望得到進一步扭轉 近幾年來,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重化工業比重不斷加大,投資對經濟拉動的作用越發明顯,整個國民經濟中最終消費率比重也不斷下降(見圖2)。 圖 2 由于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而造成消費對GDP增長推動力的下降
(注)城市為可支配收入,農村為人均純收入。(出處)中國統計摘要2004 為達到促進消費,提高最終消費率,政府宏觀調控貫徹了有保有壓的指導思想,一方面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優化投資結構,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見圖3),另一方面積極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傾向。 圖 3 今年以來消費增速提高,與投資不協調的狀態得到初步扭轉
今年以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使得今年前10個月農村居民人民收入的增幅已經超出了城市居民(見圖4)。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明年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勢頭,明年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中央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視發展農業,相信明年農民收入還可以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由于農村居民消費邊際傾向高于城鎮居民(見圖5),從而間接地保證了明年消費仍然可以保持較快增長。 另一方面,一些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制度改革也會在明年進一步深化,包括建立并完善包括農民在內的以全體國民為對象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加大由向落后地區和低收入居民的財政轉移的力度,改革個人所得稅稅制等。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獨家供稿) 獨家聲明: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