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西蘭先驅報報道,新西蘭乳品巨頭恒天然在對2012年9月產100個樣本的檢測中發現,有10份全脂奶粉、脫脂奶粉及部分奶酪粉中存在“極微量”雙氰胺殘留。
雅士利、雅培、美贊臣、惠氏等奶粉企業均是恒天然的合作伙伴,甚至直接在新西蘭當地生產裝罐,再進口到中國進行銷售。伊利也于2012年底在新西蘭建廠,參與爭奪恒天然奶源的戰斗之中。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中國市場上進口的新西蘭大包奶(包括脫脂奶粉、全脂奶粉)占到了中國總進口量的80%,而新西蘭乳制品占到了中國全進口嬰幼兒食品的40%左右。
他說,其實在新西蘭本國市場上消費的嬰幼兒奶粉一般都是歐美品牌。新西蘭奶粉主要用于“原料粉”進口到海外作為奶粉制造商和供應商的原料來源。很多在華銷售的新西蘭品牌都是后來形成的,其中中國資本在新西蘭投資建廠,注冊品牌。
昨天記者在順天府、華堂、家樂福等超市的奶粉專柜看到,有的奶粉外包裝上直接寫“新西蘭奶源”,有的根本看不到此類信息,多數品牌的奶源不止新西蘭一個地區!熬驼f是進口奶源,我們根本不知道買到的這袋奶粉用的究竟是哪一個地區的奶源。”一位孩子媽媽擔心地說。
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打假工作委員會投訴舉報辦公室主任賈寧表示,內蒙古有地方官員說蒙牛、伊利沒有任何毛病,問題出在牛奶源頭!八f的沒錯,是出在源頭,但這恰恰是蒙牛這樣的大集團搶占奶源、壓低收購價格及地區壟斷導致奶農不舍得喂奶牛精良的苜蓿草,只能靠‘三聚氰胺’來增加收購牛奶的蛋白質含量!
據媒體報道,2011年,我國共進口嬰幼兒零售包裝食品(80%為嬰兒配方奶粉)7.85萬噸,同比增長18.2%。根據中國嬰幼兒奶粉每年30萬噸需求計算,僅2011年進口量就占據中國嬰幼兒奶粉總銷量的1/5。
專家表示,如今新西蘭等國進口量的受限,加上旺盛的奶粉需求,使國內奶粉進貨渠道魚龍混雜,這直接導致了奶粉產品的混亂。“當前,一些中國企業在國外建廠,但銷售的奶粉很多質量無法保證,甚至有些是貼牌的‘國貨’,風險很大,對當地國家的乳制品生產和企業口碑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專家認為,洋奶粉質量、價格受到質疑時,國產乳制品應該抓住機遇,提升質量,重新獲取消費者信心。國產配方奶粉的出路,關鍵還在于讓中國消費者恢復對國產乳制品企業的信心。這就要求企業能解決好產品的質量保障問題,同時還需要政府監管發力、食品行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