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第一口奶”
“一家醫院需要的入場費高達好幾百萬,洋奶粉企業如此大手筆的營銷費用,也間接抬高了其成本,這也是洋奶粉價格高企的一大原因。”
9月16日,央視報道稱,新生兒在醫院喝“第一口奶”,背后暗藏金錢交易,而美贊臣、多美滋等企業被曝出賄賂醫生和護士。為規范市場,國家在2011年正式出臺了《母乳代替品銷售管理辦法》,其中,明令禁止在醫院向產婦推銷、宣傳奶粉產品。
重金“砸”進醫院
央視記者近日在天津一家醫院婦產科調查發現,嬰兒室里寶寶喝的,都是由醫院統一安排的奶粉。記者發現,在該醫院,吃母乳還是奶粉,選哪個牌子的奶粉,家長都做不了主。
醫院為何能如此“大包大攬”?央視記者調查發現,企業拿錢打通了渠道。“每年跟醫院都有合作,金額在幾十萬元,醫院每個樓層都被奶粉企業瓜分,如果給錢不到位,下個月就換成別的品牌了。”
記者注意到,央視還曝光了多美滋公司給天津各家醫院醫生打款的“明細單”,其中記錄著今年1月到7月打款的詳細情況,包括醫院的名字、被打款醫生的姓名等細節。據報道,多美滋奶粉給每個護士或醫生的款項在幾百元到1萬元不等,而每個月的匯款總額都在30萬元左右。此外,給醫院贊助“學術活動”,也是常用手法。所謂“學術活動”,比如奶粉企業安排的國內外交流活動,以“專家和醫生學術演講”為由賄賂醫生、護士以及醫院相關方。事實上,本報此前曾報道雅培奶粉貼“專供醫院”的標簽來逃避責任。雅培方面的解釋是,“非賣品”類的奶粉是公司免費送給醫院的媽媽使用的。外界認為,其以此舉來爭搶嬰兒“第一口奶”。
營銷費用推高價格
相關人士表示,當前,很多一二線城市的醫院都被外資品牌奶粉所壟斷,醫院新生兒第一口奶多為外資品牌所把控,國產品牌無法擠入。
據相關媒體報道,一罐洋奶粉以報關價50元左右進入中國,終端價卻高達三四百元,關鍵在于高額的渠道費用和營銷費用。比如貝因美2012年年報顯示,其營收為53.5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達到21.87億元和4.8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乳制品行業人士向本報透露,大品牌洋奶粉通過醫院渠道進行推廣,即“醫務渠道”花費不少,這塊占了營銷成本很大一部分,有些甚至要占到總收入的20%左右。據了解,“醫務渠道”需要耗費不少人力資源和資金,其中大部分是外企,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即“買名單”,通過醫生或者護士長花錢買孕婦在醫院建檔的資料、名單、聯系方式,通過客服贈送試用裝、發送促銷信息;第二種被稱為“輪奶”,醫院會免費提供奶粉,一旦嬰兒習慣了,換奶就難了,而部分醫院提供的奶粉是需要通過招標確定的。
此外,一些企業和醫院合作,在嬰兒出院時采取免費贈送奶粉贈品,或者優惠券等方式,一些管理不嚴格的醫院,醫生或者護士會直接推薦奶粉,以此獲取回扣。據了解,每個推銷成功的客戶,企業會返給推薦者一定“推薦費”。上述人士稱,一家醫院需要的入場費高達好幾百萬,洋奶粉企業如此大手筆的營銷費用,也間接抬高了其成本,這也是洋奶粉價格高企的一大原因。
“醫務渠道”費用之高也讓國產乳企望而卻步。有報道稱,廣州某大型醫院近期的一次招標中,僅有四家企業能夠進入,最終進入門檻高達300萬元/年,此外還給醫院免費提供奶粉,給醫務人員發放福利費(邀請醫務人員出國旅行等)。銷售額沒有四五十億的企業絕對承受不了這么高的營銷費用。
據悉,目前,排名前十的洋奶粉企業,在“醫務渠道”的銷售額已經占到1/3左右。而國產奶粉則因為無法高薪聘用“熟知醫務渠道”的銷售人員,無法支付高額的入場費用和無法獲取醫院信任,不得不放棄這塊“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