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出海是聯想最正確戰略抉擇之一|年度25人

楊元慶:出海是聯想最正確戰略抉擇之一|年度25人
2024年12月06日 16:12 中國企業家雜志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聯想出海20年實戰方法論。

|《中國企業家》記者 閆俊文

編輯|姚赟

圖片來源|受訪者

對于聯想,今年是頗值得紀念的一年。

自1984年聯想在中關村的一間傳達室里誕生至今,剛好整整40周年。

2004年,聯想以30億美元收購了100億美元規模的IBM PC業務,由此拉開了聯想的全球化征途,到2024年正好20年。也就是說,在聯想40年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出海占據了一半。作為第一批成功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的中國企業,聯想算得上在國際化舞臺上積累的經驗、教訓與心得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告訴《中國企業家》,出海是聯想做過的最正確的戰略抉擇之一,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如果沒有全球化,就沒有今天的聯想。

那么,聯想是怎么做出海的,出海又是如何改變聯想這家公司的?《中國企業家》總結為以下幾條:

第一,選擇最合適企業優勢的出海路徑。一開始,聯想選擇了自建式出海,但很快就發現“別說打動客戶,連招個員工都難,沒有長時間的資源投入和經驗積累是不可能做成的”。后來聯想轉向并購出海的路徑,從2004年“蛇吞象”并購IBM的PC業務開始,聯想陸續在各地進行了一系列業務收購,并經年進行從前端到后端、從業務到職能的系統性的整合。

第二,鍛造企業全球化核心競爭力。聯想在全球化過程中打造了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體系、全球市場營銷體系等三大支柱,以及數字化與ESG兩大基座。

第三,打造企業應對出海不確定性的“內嵌力”。這種力量就如同中國傳統建筑中極為穩定的“榫卯結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環環相扣,共御風險。10月中旬于美國西雅圖舉辦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現場,英偉達、AMD、微軟、高通、Meta、英特爾這些科技頂流都來到現場,表示將和聯想開展長期深度合作。

全球資源,本地交付

聯想出海始于2000年。那時,楊元慶帶領聯想團隊前往美國,拜訪了包括微軟、英特爾、惠普、思科在內的眾多高科技企業。在加州圓石灘,他們下定決心,要在接下來的10年內,將聯想打造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全球化企業。

聯想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比如,聯想出海一開始走自建式發展,什么時候都自己來做,來建設,但這一模式聯想沒走通。原因在于,聯想是面向消費者的出海品牌先行者,當時沒有現今中國國家品牌這樣的強力背書,還要背負“價廉質次”這樣先入為主的標簽。

“別說打動客戶,連招個員工都難,沒有長時間的資源投入和經驗積累是不可能做成的。”楊元慶回憶。

2004年,聯想以30億美元并購IBM PC業務的方式,拉開出海大幕。而后,聯想持續發力國際化戰略:2014年,聯想以29.1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了摩托羅拉;2017年,聯想收購日本富士通等等。

聯想并不是為出海而出海,而是通過出海由內而外重塑了聯想,鍛造聯想的核心競爭力。對此,楊元慶提煉為三大關鍵支柱和兩大基座。其中,三大關鍵支柱,分別是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體系以及全球市場營銷體系。這也構成了聯想獨有的“全球資源、本地交付”運營模式中最核心的內容。

一方面,聯想充分調用全球優質資源,打造全球供應鏈、全球市場銷售系統、全球創新研發體系,實現全球資源的高效整合;另一方面,聯想又充分調動各區域市場的主人翁意識與靈活性,通過本地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創新,高效靈活的本地交付,無限貼近本地市場。

例如:中國有產業鏈集群優勢,日本有工程化優勢,美國有創新設計優勢,印度有軟件服務優勢,東歐國家有多語種商務支持優勢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聯想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優勢資源,博采眾長凝結成更具創新性的技術、產品和方案,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價值鏈。

所以,聯想形成了以“中國-日本-美國”為支點的研發三角,全球統一配置和管理的采購、制造、物流網絡;最后一公里的生產交付服務中心更是遍布各地,輻射全球:墨西哥供應整個北美,匈牙利供應歐洲,巴西、阿根廷、日本、印度供應客戶偏好獨特的本土市場,正在規劃建設的沙特生產基地則供應數字化進程不斷提速的中東-非洲。

正因為有全球化的資源與平臺,聯想才能每隔10年就步入全新發展階段,并且每次都能抓住產業變革催生的發展機遇。

現在AI正在改變一切,聯想也正在加速構筑起朋友圈。今年10月,聯想和Meta聯手打造基于Llama大模型的PC個人AI智能體——AI Now,將給PC帶來更多想象空間。此前,Meta已經開源其Quest頭顯操作系統,聯想就是其合作商家之一。

內嵌力,助力韌性增長

對外拓展,對內賦能,全球資源的整合也有效反饋了中國市場。出海成了一種“內嵌力”,這種力量就如同中國傳統建筑中極為穩定的“榫卯結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環環相扣,共御風險。

目前,聯想在全球180個市場開展業務,擁有18個全球研發基地、30多家全球生產制造基地及全球排名前十的韌性供應鏈。

11月15日,聯想發布2024/25財年第二季度(2024年7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聯想第二財季營業收入達1279億元,同比增長23.87%,環比增長15.56%;凈利潤(按照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近29億元,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47.32%。

拆解來看,PC業務部分,營收取得了12%的同比增長,出貨量高于市場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全球市場份額占了近24%。其中AI PC自4月發布,5月交付,其出貨量已經占到整體PC銷量的14%。據IDC統計,2024年7月至9月,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1.5%,聯想逆勢增長。

手機部分,主要是摩托羅拉帶來的增長,這部分營收同比增幅高達43%,創下史上最高的季度銷售數據,并且市場份額達到了近10年的最高點。市場增量主要在南美洲以及美國市場。根據IDC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8%,達到3.077億部,持續四季度復蘇。其中,聯想-摩托羅拉以最高的26%的同比增長率領跑市場。

增長是結果,數據也是結果,其背后是聯想出海20年的經驗積累,厚積薄發。

面對180個市場的業務、7萬多名高度國際化與多元化的員工,以及全球供應鏈上2000多家全球大中小供應商,聯想是如何實現“全球領導力”,做到“有收有放”的管理?

楊元慶分享了聯想高效全球治理的這套打法:首先,在決策層面,搭建高效、互信的全球高管溝通平臺LEC和GLT。LEC即成立聯想執行委員會,由中外核心管理層組成,作為內部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全球領導團隊”(GLT)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主要議題是討論公司現有戰略及下一步戰略;該會議的另一重目的是讓聯想集團董事會的獨立董事成員與參與GLT會議的高管們面對面地討論公司戰略。

其次,建立規則和流程,明確目標,獎罰分明。聯想僅核心管理層人員就來自5個國家,7萬多員工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文化背景極其多元。流程和規則意識也滲透到合規文化中,為聯想在全球平穩開展業務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聯想的發展很關鍵的一環是與業務集團確定業績目標,從目標、考核到激勵都能遵從“說到做到”的企業文化,并保持信息的充分透明。

此外,掌舵戰略大方向的同時對區域有效放權。聯想高度重視戰略方向的統一,關注戰略執行的落地。但聯想并不會事無巨細地參與到每個本地市場的直接管理之中。有效放權是聯想全球化與本地化平衡之中非常鮮明的特征。

40歲的聯想正在朝著下一個10年進發。關于未來,楊元慶告訴《中國企業家》,聯想的愿景和使命,就是以混合式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推動人工智能真正惠及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個人,推動“中國智造”引領全球產業發展潮流。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tougao@ic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