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以“新格局、新合作、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認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城鎮化、服務業等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引擎。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的競爭程度、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的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偏低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認為,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要邁過一道坎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轉型”。培育新的增長引擎,推進結構調整、創新,是從供給端來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認為,中國可以進一步開放服務領域。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將帶來更多的就業,也有利于促進中國制造業的升級。
“回顧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可以發現增長基本上都是由投資以及由生產制造行業驅動。”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前院長蔡旭認為,相比制造行業來說,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其實,服務行業非常重要。服務行業的效率提高了,可以促進制造生產行業的升級和改造,更好扶持一、二產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需要一個轉變,轉變到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的消費還是偏低,但也要注意,這并不意味著出口不再重要。”波蘭前副總理格熱戈日·科沃德科說。
探索走出與工業化良性互動、與農業現代化相協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王一鳴認為,城鎮化主要是解決中國經濟需求端的問題,就是怎樣創造需求。城鎮化對中國來說,可以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進行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率已經從不到20%達到了2012年底的52.57%,速度很快。但與速度相比,城鎮化在質量方面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戶籍城鎮化率大大低于名義城鎮化率。二是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三是中西部城鎮化率遠遠低于東部城鎮化率。四是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城鎮化率遠遠落后于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的城鎮化率。將近2.6億進城務工農民或者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鎮居住,但是還沒有成為城市市民,享受不到城市的社會保障,城鎮化不夠完全。
“在城鎮化建設當中要消化現有問題,再也不能按照傳統城鎮化方式繼續前行了。”尹中卿認為,要探索走出與工業化良性互動、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需要對城市做個分類。比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已經過度城市化了,再提城市化沒有多大用處,重要的是對城市進行升級,消化大城市里面的城中村。相反,二、三類城市還有很大空間,需要完善其基礎設施,增加吸引力。
各國可以通過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的發展得益于開放合作,也為世界經濟繁榮做出積極貢獻。合作是各國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發展捷徑,也是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必然選擇。
從近期國際形勢來看,合作面臨嚴峻考驗,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正在世界各地抬頭。比如,設置貿易壁壘增加外國投資限制、強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無限制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導本國貨幣貶值等。
“中美可以合作來應對挑戰,取得共同繁榮。這不是一種排他性的關系,應該賦予這種關系一種具體的意義來解決政府面臨的問題。”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認為。
美國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主席杰羅爾德·格林認為,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雙方政府、企業需要互相理解。對于雙方來說,做伙伴遠要比做敵人合適得多。
東亞共同體研究院院長、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認為,防止經濟危機就必須要加強相關國家之間的合作。過度的量化寬松政策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必須要保持必要數目的資本,而不是過度的資本化。
與會專家認為,保護主義是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當前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各國應該增強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堅持開放合作,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通過協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維護穩定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奇布表示,希望中國把視野放到國際市場選擇投資目的地。比如,對中國投資者來說,印度就有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