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環保不再是概念
環保觀念正迅速在全社會范圍不斷滲透強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到“樂活”族的隊伍,他們對于吃穿住行的消費選擇,比價格更加敏感的是對于產品環保內涵的要求。2008年8月一個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2500份樣本的調查顯示,近八成的青年對全球氣候變暖現象有所了解,也比較擔心變暖的危害,表示會“處處注意節約”。
從有機食品到環保大廈,從節能家電到再生T恤,環保新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除了開發這些具有環保概念的產品之外,一些企業也將生產過程中的“零排放”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目標從而受到人們的尊重。
中國近年來已經陸續通過上市、稅收以及直接補貼等多種方式鼓勵企業向環保節能生產方式轉變。而更重要的一部環保法律—《循環經濟法》將在2009年1月1日正式實施。外界期望,這部法律以及配套設施將會根本性地改變中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成為中國從“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的現代經濟社會向“最優生產、最優消費和最少廢棄”的循環型經濟社會轉型的標志。
“循環型經濟社會”的確立,將導致產業結構的重大變革,并給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創造新的市場。日本通產省估計,到2010年,日本與環境有關的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15萬億日元增加到37萬億日元,就業人數會從現在的64萬人增加到140萬人。日本經濟計劃廳預測,到2020年,環境產業將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
同樣,在中國,能否做到“環保節能”將成為未來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
7、“新地主”出現
危機往往是變革的開始。2009年最讓人關注的變革在農村。
2008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公布,中國的農民被鼓勵將手中的土地承包權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流轉”迅速成為熱門詞匯。
經濟學家們將允許農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比作上世紀90年代末城鎮住房市場的私有化,當時居住在政府分配住房里的居民大多獲得了房屋的產權。這項改革使數千萬城市居民立時獲得了一份可以出售或出租的資產,從而為過去10年來住房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不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這表明了一種希望,即土地流轉更多地發生在農民之間,而不希望農民將土地轉讓給城里人。
土地流轉之后的一個很大的可能是土地集中。1978年后被“格式化”、無差異的自耕農群體將加速分化為三個階層:“新地主”,自耕農,無地農民。
但“一分為三”也蘊含了一定的社會風險。對許多農民來說,土地是經濟不景氣時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東西,失去土地可能意味著失去最后的保障。2008年12月,農業部發出通知預警,當前要高度重視解決涉及農民工返鄉可能出現的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
在未來運作中,效率與公平能否兼顧?成敗在于細節。
8、私人醫生:身份新象征
2009年和“新土改”一樣值得期待的還有醫改。
雖然新醫改方案對醫生人力資源改革并未有詳細的闡述,但“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還是給人以想象空間。私人醫生大行其道的日子可能很快會來臨。
人才儲備上,隨著高等醫學教育的不斷完善,中國的全科醫學培訓將取得突破,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將打破分科限制,變得全能起來,這是私人醫生群體存在的一個基礎。
在核心城市,富裕乃至中產階層的崛起引發了醫療服務的另一波需求,他們不希望排隊、掛號,希望享受一對一的服務,這是市場的客觀需求。這些需求不只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包括前期健康診斷、日常飲食指導、突發性疾病的緊急處置、康復護理時給予指導等全方位的服務。
相應地,私人醫生群體也會出現,如律師、會計師一樣,這一群體擁有較高的收入、社會地位,同時與傳統公立醫院醫生形成錯位,作為傳統醫療資源的一種有效補充,其收費方式可以是年費制,也可以按單次計費,當然代價是高昂的。
不過,私人醫生不會是高高在上的,他們與“患者”之間既是雇員與雇主的關系,又近似家庭成員,擁有私人醫生的服務同樣是身份的象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