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局上,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大基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天津、內蒙古、香港(深圳)、海南四大基地。其中,天津因為港口優勢作為未來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生產基地,而在海南將建設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發射基地。
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的實施路徑將通過六大轉型來完成:從產品制造商向系統集成商轉型,從以制造為主向制造與服務相結合轉型,從以航天型號為主的任務型向軍民融合發展的任務能力型轉型,從實現單一產權為主向以市場為向導的多元產權轉型,從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轉型,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重轉型。
最值得投資人關注的轉型在于“實現單一產權為主向以市場為向導的多元產權轉型”。而這將成為未來實現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基礎。
報告中披露: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可以根據產業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實施專業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以產權為紐帶,吸收外部資本和資源,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提升規模經濟水平;境內外上市公司以資本市場為平臺,通過資本運作,加大投融資力度,適時整合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資源,有條件的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可以整體進入上市公司;以航天服務業為主業的各專業公司通過集團公司內部參股和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的模式,形成以資產為紐帶的清晰的多元產權結構。通過上述手段,實現各經營實體從單一產權為主向市場為導向的多元產權轉型。
在市場化前提下,以資本為紐帶,構建中國航天科技應用產業的設想,正在一步步實施中。這一轉型,無疑是對傳統國有獨資的資本結構的一種重新認識。
在馬興瑞的整體構架中,產權多元化轉型倚重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航天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另一家是航天科技財務有限公司。
其中,航天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被外界看成國有大型軍工企業集團進行資本運作的新突破。該公司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攜所屬九家成員單位共同注資10億元組建,作為集團公司授權的投資管理主體和資產經營平臺,重點開展產業孵化、資源整合、戰略并購和投資融資等業務,促進航天產業化發展和高效資本運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會計師、航天科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艷華表示,成立投資控股公司,是集團公司創新航天民用產業發展模式、管理模式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將推動航天民用產業進一步與市場接軌,促進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在集團公司內部第一次增資的基礎上,公司近期又吸引光大集團、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興通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注資。
作為航天產業的助推器,公司總經理張陶告訴《英才》記者,集團公司對公司有兩個要求,首先是提高“硬實力”,一是要有資本。現在進行了兩次增資,硬實力有了基本保障;二是要找到好的項目,要對集團公司內外的優秀項目進行投資、管理并適時實現退出,獲得投資收益。目前,公司投資的煤化工裝備、液壓支架及電液控制系統、氣動脫硫設備、高純多晶硅等項目,未來都有可能單獨上市或以資產注入的方式進入上市公司。
其次是提高“軟實力”,公司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要將自身“軟實力”輸送到所投資企業,發揮投資管理、增值服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