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4:49 新華網
(六)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工作成效明顯 優先發展教育取得積極進展。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雜費并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惠及近1.5億名農村中小學生。安排中央投資30億元,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如期完成,全國“兩基”人口覆蓋率超過99%。中央投資21億元,支持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和縣職教中心建設,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1萬人。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進一步健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啟動。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3%。 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安排資金27億元,支持2502個鄉鎮衛生院和514個縣級醫療機構建設,為1.17萬個鄉鎮衛生院配備了醫療設備。全國98%地級以上城市、93%市轄區和一半以上的縣級市,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5.17‰。 文化、旅游、體育等事業發展加快。2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建設、西新工程第四期建設開始啟動,全國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5.4%和96.6%。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試點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展順利。國家大劇院建成投入使用,國家圖書館二期、國家話劇院、國家博物館改擴建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加快。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得到加強。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事業繁榮發展。紅色旅游重點景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5.5%和18.6%。大力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36個奧運會比賽場館已經竣工。 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際增長9.5%和12.2%。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汽車、旅游、通信、健身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廉租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建設加快。城鎮新增就業120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比上年增加1341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較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在88個城市陸續展開,參保人數達到4068萬人,2461個縣(市、區)建立了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已有7.3億人,已擴大到全國86%的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以工代賑、扶貧開發成效明顯,易地扶貧試點搬遷貧困人口25.5萬。組織開展豬肉、糧食、食用植物油以及教育、醫療、住房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檢查,推進“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覆蓋城鄉的價格監督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績是在改革開放多年來各項工作基礎上取得的。過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都開創了新局面,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重大步伐,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發展潛力不斷提高,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是我國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回顧這五年的歷程,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結果。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從國際看,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對主要經濟體的影響還在加劇,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銅、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仍居高不下甚至繼續上漲,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國際競爭更加激烈,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強化。從國內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體制機制不完善等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協調。當前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也很多,突出的有:一是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膨脹壓力較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仍居高位。不少地方投資沖動依然強烈,新開工項目較多,違規項目不少。貨幣信貸投放偏快。外貿順差還在擴大。二是物價上漲壓力很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攀升,全年漲幅達到4.8%,超過了年初確定的3%以內的預期目標。國際市場重要初級產品價格持續走高,對國內的直接影響較大。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加快,房價持續攀升。三是節能減排形勢仍然嚴峻。重工業特別是“兩高”行業增長偏快,促進節能減排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企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的動力不足,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依然滯后,監管處罰不到位,違法違規排污還比較普遍。四是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耕地保護面臨巨大壓力,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的壓力增大。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還存在體制性障礙,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滯后。五是民生領域仍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業壓力依然很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尚難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今年1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災后重建任務十分繁重。對上述問題,我們將積極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08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上述要求,兼顧需要和可能,并與“十一五”規劃《綱要》相銜接,提出了2008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第三產業發展加快,高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的降幅比上年更大;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穩步增加。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提出上述組合經濟發展目標,主要是向社會傳遞政府的調控意圖,引導各方面切實把工作重點和注意力放到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強化節能減排工作,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上來。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本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防止盲目攀比、層層加碼。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并提高財政補助水平。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00萬人以上。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全面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主要考慮是:國民經濟連續幾年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企業效益明顯提高,積極就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加上促進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加和加強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使我們有必要、有條件在擴大就業規模、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以及解決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上邁出更大步伐。 ——價格漲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考慮是:一方面,上年價格上漲對今年價格的翹尾影響較大,國內農副產品價格以及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呈上升趨勢,國際市場糧食、大豆、石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影響較大,加上其他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把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預期漲幅定得過低不現實;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保持市場穩定、人心安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又不宜過高。同時,國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為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重要農產品國內供需基本平衡;隨著扶持生豬、油料、奶業生產各項措施的落實,供給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財政連年大幅增收,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使我們有能力通過國內儲備和適當進口調劑保障市場供應。這些都為防止今年出現明顯通貨膨脹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貿易順差增長過快的勢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對外投資穩步擴大。當前,國際環境總體有利,國內企業及其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出口增速總體上仍將保持適當水平。同時,隨著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以及鼓勵進口和服務貿易等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進口規模將適當擴大,進出口結構會發生積極變化,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三、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是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順利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需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潛在風險,統籌研究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合理把握調控方向、力度和節奏,遠近結合,標本兼治,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 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1)進一步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建議2008年中央財政赤字預算安排1800億元,比上年預算赤字減少650億元;擬安排發行長期建設國債300億元,比上年減少200億元,并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中央建設投資合計1521億元。(2)合理安排中央建設投資。重點用于支持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節能減排、生態環保建設、自主創新、社會事業領域項目,以及接續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3)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過快增長。綜合運用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和“窗口指導”等貨幣政策工具,發揮特別國債的對沖作用。從緊安排融資規模,合理把握直接融資節奏,特別是控制無特定用途的融資規模。(4)著力改善貸款結構。積極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三農”、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擴大就業等方面的貸款支持,控制中長期貸款規模,特別要嚴格控制對“兩高”項目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融資。(5)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6)加強宏觀調控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與信息共享,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2008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預期增長16%左右。 繼續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1)嚴控新開工項目。落實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的要求,嚴格執行“八項條件”。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要堅決停緩建。嚴格控制財政資金用于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繼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2)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擴張。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加強“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管理。有針對性地提高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和技術、環保、能耗、規模等準入標準。防止落后產能和污染嚴重項目的跨區域轉移。鼓勵“兩高”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和優勝劣汰。(3)強化投資項目綜合管理。建立健全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繼續嚴把土地、信貸閘門,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特別是控制工業用地,注意節約集約用地。2008年土地利用計劃總規模控制在上年水平。強化土地利用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占地和排污問題嚴重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尤其是政府投資項目的稽察,強化全過程監管。做好全社會投資的監測預測和信息發布,合理引導社會投資。 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1)增加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和供應,確保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切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政府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給和穩定物價的責任。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堅決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擴張。完善儲備體系。適當增加國內緊缺重要消費品進口。(2)嚴格控制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正確把握政府調價的節奏和力度。對中央管理的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地方管理的城市供電、供氣、供水、供暖、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價格,以及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近期一律不得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收費標準不得提高,繼續穩定醫療收費價格。對必須調整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和公共服務收費也要嚴格控制,防止出現輪番漲價。(3)強化市場價格監管。認真落實對部分重要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繼續抓好教育收費、醫藥價格、通信資費、農資價格及涉農收費等的監督檢查。依法嚴厲查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行為。(4)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重要農資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引導企業按照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原則定價。做好應對市場供應和價格異常波動的預案。(5)完善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特別是增加對生活困難群眾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貼,并及時落實到位。(6)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穩定消費者心理預期。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1)增強消費能力。繼續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健全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從今年1月1日起,再連續3年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繼續做好規范、落實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工資改革。(2)完善消費環境。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農資流通網絡、現代糧食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信、郵政普遍服務機制。嚴格各類產品特別是食品藥品的衛生、質量、安全監管,對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產品進一步提高生產許可條件和市場準入門檻。加快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3)促進服務消費。對城市公園、博物館、紀念館等具有公益性質的場所實行低收費或免費開放。實施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繼續引導住房、汽車合理消費,擴大通信、文化、健身、休閑等熱點消費。加強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鄉村旅游。 搞好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優化煤電油運供給結構,加強上下游行業和區域之間的協調配合。做好汛期、迎峰度夏度冬、奧運會和重要節假日期間的市場供應。強化需求側管理,提高能源終端利用效率。 (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1)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調整耕地占用稅使用方向,改革城市建設維護稅使用辦法,增加農村建設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節水灌溉示范和中部大型排澇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支持農村水電路氣建設,再解決3200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增加500萬農村沼氣用戶,建設一批大中型沼氣項目。(2)促進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扶持力度,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加快建設糧食核心產區,著手開發后備產區,糧食產量穩定在5億噸左右。認真落實支持生豬、奶業、油料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恢復擴大油料面積,繼續支持糖料生產。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業。(3)強化和完善涉農補貼政策。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根據農資價格上漲情況提高對農民的綜合直補標準,擴大良種補貼規模和農機具補貼范圍,適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范圍。(4)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積極發展縣域經濟。繼續抓好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和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項目建設。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轉變養殖業飼養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加強外出務工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工資性收入。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繼續做好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工作,減少貧困人口。(5)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產品收儲運和農資配送服務。加強農業科技推廣、良種、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大力支持農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6)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推進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主要通過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繼續推進華僑農場改革。 二、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08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按照上述要求,兼顧需要和可能,并與“十一五”規劃《綱要》相銜接,提出了2008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第三產業發展加快,高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的降幅比上年更大;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穩步增加。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提出上述組合經濟發展目標,主要是向社會傳遞政府的調控意圖,引導各方面切實把工作重點和注意力放到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強化節能減排工作,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上來。各地應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本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防止盲目攀比、層層加碼。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并提高財政補助水平。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00萬人以上。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全面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主要考慮是:國民經濟連續幾年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企業效益明顯提高,積極就業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加上促進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增加和加強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使我們有必要、有條件在擴大就業規模、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以及解決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上邁出更大步伐。 ——價格漲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考慮是:一方面,上年價格上漲對今年價格的翹尾影響較大,國內農副產品價格以及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呈上升趨勢,國際市場糧食、大豆、石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影響較大,加上其他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把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預期漲幅定得過低不現實;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保持市場穩定、人心安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又不宜過高。同時,國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為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重要農產品國內供需基本平衡;隨著扶持生豬、油料、奶業生產各項措施的落實,供給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財政連年大幅增收,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使我們有能力通過國內儲備和適當進口調劑保障市場供應。這些都為防止今年出現明顯通貨膨脹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貿易順差增長過快的勢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對外投資穩步擴大。當前,國際環境總體有利,國內企業及其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出口增速總體上仍將保持適當水平。同時,隨著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以及鼓勵進口和服務貿易等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進口規模將適當擴大,進出口結構會發生積極變化,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