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辜勝阻:再創大武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22:25 《小康》雜志

  辜勝阻:再創大武漢

  ★采寫/《小康》研究中心

  辜勝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經濟學家,曾任湖北省副省長、武漢市副市長。自然,有關武漢經濟發展問題的探討,他是一個再適合不過的采訪對象。

  7月15日,在我們完成了武漢的實地采訪之后,辜勝阻接受了《小康》的專訪。

  體制改革相對滯后

  《小康》:武漢經歷了怎樣的沉浮?目前在全國處于怎樣的位置?

  辜勝阻:武漢市1862年被批準設立江漢關正式開埠。在隨后的60多年中,內陸的武漢口岸,與上海、天津、廣州三大沿海口岸對外貿易額比較,武漢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與繁榮的對外貿易配套發展的駐漢洋行曾達250家、華商70多家、報關行130多家;12個國家在漢設有領事館……

  當時的武漢,因處于長江中游形象地被稱為“龍腰”,也被洋人艷羨為“東方芝加哥”,而漢口鎮也被美譽為中國四大名鎮之一。“貨到漢口活”,“買全國、賣全國”正是對武漢作為商品集散地的生動寫照。

  建國后,武漢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至改革開放以前,武漢市的經濟規模一直在全國排名第四,僅次于北京、天津和上海。然而伴隨著改革開放,武漢市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在市場經濟轉軌、對非公經濟認識、財政體制以及國企改革等方面,武漢的發展逐步落后于其他地區。2006年,珠三角的龍頭城市廣州的GDP是6068億元,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的GDP是10297億元,而武漢的GDP只有2590億元,全國排名也滑落到十幾名。

  五大障礙遏制活力

  《小康》:大武漢曾經與大上海并稱,后淪為“丟失的大武漢”的尷尬境地,根本原因何在?

  辜勝阻:武漢地區是背著老工業基地的沉重包袱實施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度變遷成本相對較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造成了武漢市經濟發展的活力不夠,具體表現為:第一,市場化程度不高。湖北省的資本構成水平凸顯國有資本獨大的特征。2005年湖北省國有資本占實收資本總額的比重為52.9%,不僅高于48.1%的全國平均水平,而且與同期江蘇、北京、浙江、廣東和上海的17.8%、19.7%、23.8%、31.7%和32.3%比重相比也差距甚遠。第二,外向度較低。從進出口方面來看,2003年“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人均進出口總額分別為3597.5美元、8777.0美元和1784.9美元,而武漢城市圈僅為129.9美元;“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人均出口額分別為14966.79、4663.04和620.9美元,而武漢城市圈僅為66.18美元。從外商投資方面來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人均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為336.18美元、544.06美元和81美元,而武漢城市圈僅為64.99美元。 這說明武漢城市圈在利用外部資源整合本地資源的能力方面不強。第三,企業家人力資源匱乏。位于“長三角”經濟圈的江蘇和浙江,當地經濟之所以充滿活力,是因為那里擁有一大批敢冒風險的企業家人才。對武漢而言,雖然擁有大批科技人才,但只有科技人才和企業家聯手,才能夠使科研成果的轉變在市場條件下順利實現。第四,產業高新化和集群化程度偏低。據2006年各地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三市高新技術產業當年實現產值分別為4460.97億元、3010.7億元、2187.57億元,武漢市僅為1100.4億元。此外,武漢的產業集群化程度低也是同沿海的重要差距。由于缺乏根植于區域內社會文化背景的創新網絡和柔性專業化分工出現了 “集”而不“聚”的現象。第五,內陸觀念較強。武漢城市圈所體現的中部地區相對保守的內陸觀念文化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較優勢奠定基礎

  《小康》:武漢的優勢在哪里?

  辜勝阻:按照“十一五”規劃,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布局可以概括為“四個板塊”和“三大經濟圈(城市群)”。其中“四個板塊”展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即西部開發、東北轉型、東部領跑和中部崛起。同時我國目前形成的三大經濟圈(城市群),即“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在這種區域經濟格局下,以武漢為龍頭的區域經濟是協調區域經濟增長、改變中部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短板”地位的重要支撐,承載著實施“中部崛起”的重擔。

  總體而言,武漢市具備以下比較優勢:第一,成本優勢。武漢地處中部,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武漢地區的勞動力成本總體水平明顯偏低。第二,產業基礎。武漢城市圈具有比較完備的產業基礎,尤其是高新技術、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等領域實力較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第三,資源稟賦。武漢城市圈內及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豐富,一方面武漢水資源以及水電量排在全國前列,另一方面臨近省份的煤炭、有色金屬資源也十分充裕,供給方便。同時,武漢城市圈地區也是我國主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區,人才儲備量和科研能力占據絕對優勢。第四,區位優勢。武漢城市圈的區位特點突出地表現為“中轉性”和“過渡性”,在國家的整個區域經濟中起著重要的過渡和對接作用。同時,武漢城市圈還處于幾個城市圈連線的交點上。在 “十字中心”的位置使武漢城市圈具有顯著的市場輻射力。第五,市場空間。武漢城市圈所居于的長江中游地區人口眾多,交通便捷,物流通暢,可開發的市場空間不可限量。

  創新戰略舞動龍腰

  《小康》: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武漢應該如何定位?

  辜勝阻:武漢在某些方面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然而這些有利的資源條件和潛力要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需要有新戰略思維。在武漢騰飛的過程中,應把組織創新和文化創新作為中部崛起的基點。

  第一,推進武漢城市圈的網絡化和組團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城市群是城市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武漢城市圈雖然在構建條件上基本符合城市群的要求,但在經濟實力上只是中國中部第二個等量級的城市“組團”。當前的武漢必須努力推進武漢城市圈的都市網絡化和圈層化,在強調城市中心的集聚性、城市圈的通達性基礎上,更突出城市圈的結構性和網絡性。因此,要明確城市產業分工,充分發揮“城市節點——網絡——鄉村腹地”的作用,通過城市圈內資源共享、基礎設施暢通、市場一體化,推進都市網絡化和圈層化。

  第二,提升產業集群,把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做強,推動新型工業化。產業集群是城市群競爭力所在和創新源泉。武漢城市圈具有集群的基礎,但還要提高產業集群的層次武漢城市圈必須從市場競爭出發,以產業鏈為突破口,在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上,形成以區域協調,有機聚合,分工協作,網絡創新為特征的完備產業集群體系。

  第三,實施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創新,增強企業開發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在國際企業經營從產品經營、資本經營向品牌經營轉移的趨勢下,中部和武漢城市圈的企業也必須跳出“低技術、無品牌”的陷阱。通過研發自主技術,打造一批有特色的自主品牌,進而走出價值鏈的低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是“中部崛起”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

  第四,重塑區域經濟文化,營造城市圈發展的良好環境。中部經濟文化創新需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獨贏”到“多贏”。重塑中部經濟文化,就要提倡合作精神,在競爭中合作,反對過度無序競爭和“獨贏”意識,提倡“雙贏”和“共贏”。二是從“守財”到“守信”。現代商品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只有守信才能獲取更多的財富。三是從“精明”到“高明”。要改變中部地區在“小事”、“小利”“小節”上過分精明的文化,從“精明”走向“高明”,算大帳,謀大局,從長計議,把企業做大做強。四是從“易變”到“守恒”。中部地區要改變“易變”和“多變”的局面,對于確定的目標要堅守堅持,用一種更加執著的精神把優勢產業做得更精。五是從“重名”到“務實”。“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實的商業文化是非常值得中部學習借鑒的。要放棄好高騖遠的心理,立足本地資源和優勢,從小做起,如同浙江的“塊狀經濟”一樣,“一鎮一品”,做專做精。

[上一頁] [1] [2] [3] [4] [5]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城市營銷百家談>> ·江南水鄉商業開發反思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攜手新浪共創輝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