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志錦 上海報道 一般而言,每年4月、7月、10月、12月均會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10月不一定召開),研究經濟工作,其中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主要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據記者梳理,2018年-2022年4月政治局會議的召開時間分別為當年4月23日、4月19日、4月17日、4月30日、4月29日,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按照慣例,近期研究和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的政治局會議即將召開。
從過往看,4月政治局會議一般包括當前經濟形勢定調、宏觀政策安排、改革等內容。從今年看,經濟形勢方面需關注是否將“三重壓力”調整為“三重改善”。此外,由于一季度宏觀經濟實現平穩開局,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預計保持平穩、重在落實。改革上,促消費穩就業政策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三重壓力”到“三重好轉”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對于當時的情況而言,需求收縮方面,外需由正轉負,11月消費增速為-5.9%;供給沖擊方面,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缺芯等生產要素短缺問題,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預期轉弱方面,11月制造業PMI為48%連續兩月低于榮枯線,居民預防性儲蓄增加,企業中長期投資意愿不足。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今年宏觀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近期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度(總第100次)提出,國內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對比去年四季度例會,此次會議刪除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的表述。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4月19日表示,總體上看,一季度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具體到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概括,那就是“需求擴大、供給恢復、預期改善”。
一是國內需求逐步擴大。消費較快恢復,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8%,比上年四季度加快8.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出口增速回升,以人民幣計價貨物進出口額增長4.8%。
二是生產供給加快恢復。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強勁復蘇,生產性服務業增長較快,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加快0.3個百分點。
三是社會預期顯著改善。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1.9%、58.2%,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產需兩端持續擴張,市場預期穩定向好。物價總體平穩,就業穩中向好,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同比多增12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3%。
在此背景下,后續需關注政治局會議是否將“三重壓力”調整為“三重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GDP增長4.5%、好于市場平均預期的4.0%,多個官方部門總結為“開局良好”。4.5%的增速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于預期的。
中財辦相關負責人去年底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表示,從一個完整過程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將產生類似“J曲線效應”,即短期會對經濟運行造成擾動,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預計2023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會加速釋放。
回頭看,1月中下旬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這為一季度宏觀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奠定了基礎,也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寬貨幣工具趨于謹慎
一般來說,一季度剛開年,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意外事件沖擊、經濟增長符合官方預期,那么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財政政策會沿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繼續實施、重在落實。
比如2021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落實落細,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發揮對優化經濟結構的撬動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這些表述和上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內容大體一致。
但如果遇到較大的沖擊,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會部署新的舉措,比如2020年4月份提出增加赤字和專項債、發行特別國債等政策,當年赤字增加1萬億至3.76萬億,專項債額度增加1.6萬億至3.75萬億,發行一萬億抗疫特別國債;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提出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當月1年期、5年期LPR分別下降20BP、10BP。
再如2022年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謀劃增量政策工具”,當年的增量工具主要指向盤活5000億存量限額發行專項債、投放6000多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
由于一季度宏觀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且二季度基數低穩增長壓力不大,市場預計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預計保持平穩、重在落實。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年初經濟活動加快正常化,制造業、非制造業均快速回到景氣擴張區間,一季度GDP增長4.5%、好于市場平均預期的4.0%,與場景恢復、穩增長發力靠前等緊密相關。經濟持續修復、政策發力靠前下,4月政治局會議重點或在推進政策安排落實見效,而非“強刺激”。
財政政策方面,今年3月,全國人大批準的預算報告顯示,今年新增地方債限額為4.62萬億元。扣除提前批額度,剩余批次額度為2萬億元。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4月18日表示,接下來財政部將債務限額及時下達各地,并督促地方做好2023年新增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多位地方財政人士反饋,目前尚未收到剩余批次額度,正常年份一般5月份下達。在穩增長壓力不大的背景下,考慮到提前批額度發完大部分、剩余批次額度下達較晚,二季度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大概率出現回落,尤其4、5月份回落將比較明顯。
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提出,要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經濟向好修復階段,貨幣政策目標從對沖疫情沖擊轉向支持結構性薄弱領域,寬貨幣工具或更加趨于謹慎,結構相較于總量或存在更多空間,但幅度不會超過疫情階段。
關注結構性改革
4月政治局會議也會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比如,針對國企債券違約引起的沖擊,2021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對今年而言,在宏觀經濟開局良好的背景下,一些問題也引起市場關注,比如青年人失業率較高、居民消費仍待提振、房地產市場還未企穩。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當前國際環境比較復雜,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向好,但需求不足的制約依然明顯,一些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回升基礎還需要鞏固。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貨幣政策寬松的基調已經形成,對投資、消費的支撐還是比較充分的,不能也不必過度依賴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從節奏和機制上進行調整,比如增加對低收入者的支持、出臺針對性的舉措支持消費恢復、一些消費性政策應當適度靠前發力。
趙偉認為,促消費、穩就業或是4月政治局會議經濟工作部署重點領域。近期,發改委宣布將抓緊出臺系列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著重強調加大對新能源車消費、提振居民收入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穩就業方面,國常會多次對畢業生、農民工的就業問題部署工作。
(作者:楊志錦 編輯:曾芳)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