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 邵海鵬
[ 根據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產?。▍^、市)的調查,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2948億斤),同比增長1.0%。 ]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2022年夏糧產量數據,夏糧實現增產豐收。
根據對全國25個夏糧生產?。▍^、市)的調查,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2948億斤),同比增長1.0%。其中,小麥產量13576萬噸(2715億斤),同比增長1.0%。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稱,2022年我國夏糧生產喜獲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穩物價保民生、穩定經濟大盤、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支撐。
今年上半年,國內外糧食市場行情呈顯著差異。在國內,夏糧豐收成定局,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在國際,受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風云突變,大宗農產品價格呈現暴漲暴跌。
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員鄭文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跟國內糧食以往總體穩定的行情相比,近年來波動較大;然而,跟國際行情相比,國內糧食的波幅就非常有限。比如,今年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麥價短期內上漲50%,然后又在1個月內下跌將近30%,但在此期間,國產小麥的漲跌只有10%左右。
她認為,既要認識到價格波動是正常的,一定程度的波動是市場自我調節的表現,也要認識到暴漲暴跌不利于產業發展,無法形成相對持續的預期,很難做好成本管理,投資也就很容易變成投機。
中國夏糧豐產與國際糧價波動
由于小麥是夏糧的主要組成部分,占絕對大頭,穩住小麥就能穩住夏糧。2022年,小麥產量占夏糧的比重達到92.1%。之所以今年夏糧豐收,主要是受益于夏糧播種面積穩中略增、夏糧單產小幅提高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530千公頃(39795萬畝),同比增長0.3%,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962千公頃(34443萬畝),同比增長0.2%。
王貴榮解讀稱,夏糧播種面積的增加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壓實糧食生產責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穩住冬小麥播種面積,四是擴大春小麥種植規模。
在中國,小麥以播種期可分為冬小麥、春小麥。不過,小麥產量以冬小麥為主。雖然冬小麥播種面積受北方五省份嚴重秋汛影響,但農業部門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非災區面積等方式,將冬小麥播種面積基本穩住。同時,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積極擴種春小麥。
王貴榮提到,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22320千公頃(33481萬畝),比上年略減67.3千公頃(101.0萬畝),下降0.3%。然而,全國春小麥播種面積642千公頃(962萬畝),比上年增加118.1千公頃(177.1萬畝),增長22.6%,這有力彌補了冬小麥因災減少的面積。
此外,夏糧單產的提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二是多項措施精準發力,三是生產條件持續改善。
2022年上半年,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先暴漲,后暴跌,突出表現于兩大品種——小麥的振幅近200%,玉米的振幅達30%~40%。主要原因在于,俄烏兩國均是全球重要小麥、玉米出口國。2021年,兩國合計小麥、玉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例分別為32.53%、19.66%。由此,引起國際小麥、玉米價格大幅上漲。
在俄烏沖突之前,美玉米期貨價格在630美分/蒲式耳附近。隨后,美玉米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在4月末5月初一度飆升至825美分/蒲式耳,目前回落至585美分/蒲式耳。
美小麥期貨價格走勢的波動幅度更大,其3月初一度大漲臨近1280美分/蒲式耳,隨后階段性回落,5月中再度快速飆升,目前回落至820美分/蒲式耳。
美稻米期貨價格走勢相對來說并非特別震蕩,期間交易活躍度有所增加,價格出現快速上漲,5月中達18.20美元/英擔,目前主力回落至16.4美元/英擔。
對比來看,由于國內玉米、小麥均是高位盤整,因此,上半年的漲跌幅度并不顯著。
布瑞克糧食谷物研究員顧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糧食價格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大。俄烏沖突致谷物出口不順,抬升全球糧食價格,并傳導至國內市場。
將時間軸拉長來看,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主糧價格的波動幅度明顯加大。2020年,玉米是明星產品,大米也一度有一波行情;2021年,小麥大漲;2022年,麥市繼續矚目。
鄭文慧解釋稱,從全球來看,疫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加上全球經濟遭受影響,相較于平穩時期,糧食安全顯然更受全球關注,糧食進口需求增加,導致近兩年全球糧食貿易量不斷創新高。供需缺口、自然天氣等話題,都會被過度解讀,進而影響價格預期。
全球大宗農產品價格動蕩不安,先暴漲、后暴跌,其中既有資本的介入,也有各方利益主體的共同作用。
鄭文慧認為,既然存在市場預期,背后就一定會有干預、引導。因為不論是做多,還是做空,利益相關方都希望看到有利于自己一方的信息。
然而,一旦價格上漲到高位,真正的需求難以支撐的時候,囤糧所需要的資金、倉儲等巨量成本,會使最后的接盤方難以為繼。只要拋盤出現,市場預期就會瞬間轉向,供應增加,價格快速跳水。這種情況,在近兩年表現尤為明顯,也就出現了“大漲大跌”。
國內市場無法走出獨立的市場行情
中國三大主糧自給率很高,即便是玉米進口量增加,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比重也很低。盡管如此,受累于國際糧食價格的暴漲暴跌,國內糧食市場仍然無法走出獨立的市場行情。
從三大主糧進口量占國內產量比例來看,2021年玉米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占10%左右,小麥不足8%,水稻僅為2.5%。雖然理論上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對國內沖擊有限,對口糧沖擊也非常小,但實際上對玉米沖擊顯著。
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2840萬噸,同時還進口2200萬噸高粱、大麥。其中,有2000萬噸高粱、大麥用于飼料加工。另外,小麥和大米較往年均值也新增600萬~800萬噸進口,并大部分用于飼料加工。
顧劍稱,如果將這些用于飼料的進口農產品,與玉米合并,那么玉米進口依存度達到20%。由此,導致國內玉米價格表現跟隨國際玉米市場顯著。
在玉米臨儲庫存大幅下降,玉米產量一定時期內卻不能擴大的背景下,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玉米進口和替代就成為維持國內玉米供需相對平衡的重要方式。
2020/2021年度,替代品小麥、高粱等大量供給市場解決了玉米的缺口問題。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大量陳化小麥拍賣和市場主體收購小麥用于飼料,導致小麥庫存處于近幾年低位。
顧劍提到,2021年,冬小麥播種延后。直至今年5月之前,市場普遍預期新年度小麥產量大幅減產,最終推高國內小麥價格上漲。
在鄭文慧看來,小麥雖然自給率仍然很高,但去年以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小麥飼用糧大增,很多飼料企業進場收購小麥,對麥價有很大的推升作用。而且飼料企業近年來也反映,目前對糧源的使用更為靈活,技術上、配方上各品種的替代度提高。因此,盡管小麥進口量占產量比例很低,但由于與玉米的替代性、關聯性大增,使得麥價走勢也和國際行情聯系更為緊密。玉米2021年進口量占總產量10%,比例也已不小,因此,這兩年和國際市場的關聯性,也較以往高了不少。
責任編輯:周唯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