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談中國制造2025:“智造”是核心
【熱點觀察】我看 《中國制造2025》:“智造”是核心
鈕文新
最近,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舉措。這個規劃在我看來,其實就是立足傳統,著眼未來的規劃。所謂立足傳統,就是要充分發揮傳統產業的優勢,站在傳統工業基礎上推進中國制造業實現質的飛躍。
所以,《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在于,它絕非一般意義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而是兼顧當前和長遠、兼顧戰略和戰術的一個總體的行動方案。可能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設計,《中國制造2025》其實應當是一個“智造業”的規劃,這個“智”體現于多個方面。比如,傳統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整合,傳統產業與智能產業的結合,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拉動,實物與信息的聯動等等,實際都體現了實實在在的“智”。難怪工信部部長苗圩信心滿滿地指出:“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綜合指數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制造強國水平,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第二方陣。”
我們必須看到,全世界正在發生的“再工業化轉變”給中國制造業提供的重大歷史機遇,因為我們可以“彎道超車”。但是,“彎道超車”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它需要看清遠、中、近三大方向,同時還要利用彎道、高度靈活的駕駛技能;另外,要加油又必須確保車輛不能失控。
這其中要處理的一個最大的難點,世界都在走向“再工業化”,但未來究竟是怎樣的技術引領,是不是還會誕生互聯網那樣足以對經濟增長構成一定撐力的龐大行業?說實話,目前看不清楚。所以,方向看不清的情況下,要想“彎道超車”難上加難。
正因如此,此次《中國制造2025》規劃實際并未明顯體現“彎道超車”的理念,只是采取了發達制造業的跟隨戰術,試圖在這個過程中,著力突破重大的基礎技術瓶頸。比如,全世界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鞋都是中國生產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還是受制于人;再比如,占液晶電視70%成本的液晶屏大都從韓國進口,而國產液晶屏質量還跟不上;還有中國汽車,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主要處于組裝和零部件制造環節,位于價值鏈低端,而關鍵與核心部件制造主要被奔馳、通用、豐田等跨國公司把持。當然還有高端芯片、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一大批關鍵領域存在空白。
這就是現實,這樣一些關鍵性的、基礎性的技術與產品不能國產,中國就不能成為制造業強國,“彎道超車”就更加困難。問題是,世界能夠留給中國多少時間?鑒于這樣的制造業現狀,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整體“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放棄。而是需要“兩彈一星”的精神,以國家之力緊盯更為前沿的技術,讓我們大多數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更多地長見識,更多地著眼未來。所以我希望,在《中國制造2025》背后,還有一個“技術突破2025”。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