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蘭恒敏
什么樣的企業是真正的500強?是賺錢多的嗎?
賺錢多是必要條件,但不止于此。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8月31日在昆明發布了201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今年500強入圍門檻提高13.48%,達到198.67億元。這500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指標均實現增長,與世界500強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其中86家內地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比排名第三位的日本多24家。中國大企業群體崛起,正成為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重要力量。
但中國500強與世界500強相比,還至少有三大硬傷———
結構不合理。重工化特征依然十分突出———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最多的前6個行業依次是采礦、銀行、金屬產品、汽車、貿易、工程與建筑,這6大行業上榜企業占了中國全部上榜企業的一半多。相反,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嚴重滯后,科技型、服務型企業只有10家。這與目前中國經濟仍處于重化工中后期的階段特征基本相符。
而同期美國、日本、韓國的入圍企業,基本都在零售、電子、互聯網、現代制造業等高科技領域。中國500強企業依然處于拼資源、拼體力、拼消耗的初級競爭階段。
效率低。將中國500強和美國500強進行縱向對比后可以發現,前者的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增速都高于后者,但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收入利潤率明顯低于后者。這說明兩國大企業的規模差距在縮小,但經營質量差距卻在拉大。
不僅如此,中國還存在著嚴重的“實體經濟干不過虛擬經濟”的問題。2013中國企業500強中的15家銀行,平均收入利潤率高達23.6%。5家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總額只有500強總和的6.2%,但利潤卻占到500強總額的35.6%。這也是連續第二年5大國有商業銀行利潤超過500強中制造業企業利潤。商業銀行盆滿缽滿與制造業企業生存艱難形成強烈反差。
國際化低。一般而言,海外營業收入超過30%是一家企業具有國際經營能力的標志。但達到這一水準的中國500強企業目前只有25家,并且這些企業大多以貿易和中間產品為主,缺乏國際化經營的能力。
據統計,2013中國100大跨國公司的平均跨國指數只有13.98%,不僅遠低于2013世界100大跨國公司的61.06%,而且遠低于2013發展中國家100大跨國公司的37.91%。
因此,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往往主要從經營規模和利潤總額標準考察,其經營范圍、經營理念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依然在國內打轉轉,尚稱不上典型的國際化大公司。
總之,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目前主要解決了數量和規模的問題,但在產業結構、經營效率以及經營理念、品牌建設和企業文化等方面,離真正的500強還有較大差距,我們沒有沾沾自喜的本錢。中國經濟完成徹底轉型之時,才是中國500強名副其實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