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綜合報道】據長江商報消息,統計發現,2010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的通知至今,名單中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78家央企退出者不足1/4。
2010年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業。但是,國務院國資委并沒有給出78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的時間表以及具體進展。
退出還是繼續?此后的近3年時間內,被列入名單的78家央企經歷了“八仙過海式”的調整,轉讓、并購、剝離、繼續開發,由于這78家企業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都是巨無霸級體量,每一家的變化都會帶來一次地震,高潮迭起,不一而足。
2011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局長王曉齊表示,主業為非房地產業務的5家央企——魯能集團、中航工業、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和新興集團,將會獲批保留地產業務,從而使允許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由此前的16家擴編至21家。
市場研究者發現,退市令第一年效果顯著。在2011年2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針對一年來央企退地的情況進行了通報,他表示,中央企業退出房地產業務的進展比較順利,2010年已有14家中央企業退出。估計2011年將有20多家企業完全退出房地產業。
時至2012年歲末,記者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除了21家被允許繼續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過剝離或者轉讓方式,完成了從房地產市場的退出。
與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的精神相反,一部分央企憑借地方政府資源、土地儲備資源、央企融資優勢,開始了新一輪擴張。
僅以北京市場為例,來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信息顯示,多家“退出榜”上有名的央企,仍在逆勢擴張拿地。這表明,部分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依然在堅定地從事拿地,進而直接進行新一輪的房地產開發。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陳國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進程緩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利益糾葛,二是缺乏具體操作方式和時間表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