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周二。美資證券行Jefferies首席環球策略師Sean Darby性喜“沿圖觀勢”, 以charts講故事向有一手。12月3日收到Sean Darby的最新報告,主題是美國樓市,一如既往大玩“圖像串連”。報告以美國樓市復蘇為基調,惟標題卻緊貼香江脈搏:香港一個車位抵得上五間美國房屋(For the Price of One Hong Kong Car Park You Can Buy 5 US Homes)。
香港車位爆炒,已不是新聞,直覺也許會告訴閣下,一個車位五間屋,何怪之有?可是,仔細想想呢?
發展商近期推售車位不遺余力,過去一個月估計售出逾三千個。以新地位于奧運站的瓏璽為準,平均每個車位買入價高達200萬港元;長實日前推售大圍名城五百多個車位,平均買入價亦達130萬港元。貴不貴?
當然貴!然而,一個香港車位可以換來五間美國房屋,真的嗎?算一算便知。
以全國房地產商協會(NAR)的統計為準,美國新屋平均售價10月份為27.89萬美元,折合港幣約218萬港元;也就是說,香港車位炒風再熾,一個車位的價錢尚未足以換來一間美國新屋。即使以今年初轉手、全城最貴的港島南區淺水灣道56號地下8號車位300萬港元天價計算,一個車位亦只相當于1.37間美國新屋。即香港車位再貴,又或美國樓價再便宜,亦不可能得出“一個車位五間屋”的結論。
老畢馬上想到,難不成Sean Darby把美元誤作港元(反之亦然)?這個解釋雖勉強說得通,但一個連初出茅廬的記者也不會犯、不能犯的低水平錯誤,怎可能發生在美資券商首席環球策略師身上?此一可能性,說什么亦得排除,否則“Sean記”如何還能行走江湖?
那么,剩下來的解釋便只有一個:標題所指并非現在而是未來。由于報告基調乃美國樓市復蘇,假設“一車位換五屋”發生于未來,應非美國樓價下跌促成;若是香港車位貴上加貴所致,則樓價本身將升至什么水平?到其時,十大屋苑平均呎價豈非隨隨便就三四萬港元?
耐人尋味的標題(報告內未見交代香港車位與美國樓價結論如何得出),是否暗示香港樓價高處未算高?老畢無法肯定,但拿車位跟樓價比較,已足彰顯港樓之“貴”美樓之“便宜”。沽港樓買美樓,不失為有能力全球置業或炒樓人士分散風險兼“追落后”的部署。
美國樓市看來揭開了良性循環的序幕,三個月以上按揭拖欠比率,從2009年的5.1%降至今年首季的3.1%;隨著樓價筑底回升,數字可望進一步改善。
Sean Darby車位換屋的金句雖令人丈八和尚摸不著頭腦,惟在其“受惠美國樓市復蘇”股份推介名單上,全球十一家公司香港獨占其三,分別為老畢早前提及的創科實業(669.HK)、敏華控股(1999.HK)和順城控股(531.HK)。大家不妨檢閱三股的基本因素和估值水平,自行決定是否在美國樓市身上押上這一注。
本文版權所有:香港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