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優化統計口徑瞄準動態監控 地方性債務規模有望露“真容”
□本報記者 張泰欣
財政部自9月下發《關于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推廣運用的通知》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加快該項系統的對接和運行工作。有關人士透露,新系統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分類和統計都進行了細化和優化,同時有關部門采用更方便的技術來進行統計,有利于最終數據核算,將實現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全口徑管理和動態監控,預計年底前該項系統發揮的積極作用將體現出來。
債務統計工作更明晰
財政部財科所人士介紹,此次對于地方政府的債務界定和統計工作比以往有了更多改進。從目前地方債務統計的實際需求看,該項系統進一步明晰了地方債務的主體,在債務的細分標準上也有所細化,對于更精確統計地方政府債務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從目前財政部推廣的管理系統看,其統計對象分為財政用戶、部門用戶、機關事業單位用戶和公司用戶等,對于債務的主體劃分更精確,尤其在公司用戶方面,包括了地方政府以相關名義設立的各類企業,因此在債務管理上更為全面。在債務統計上,該系統將債務細分為直接債務、擔保債務和債務轉貸等幾大項,同時對政策性掛賬、拖欠工資和其他建設項目也進行了統計審核。
上述人士介紹,在債務統計上,更注重動態管理,同時對相關部門的債務進行了有效匯總,對于全局性把握有重要意義。此外,從系統的功能上,還細化了項目管理、系統管理、風險預警、統計分析等功能模塊,這樣給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和參考。此外,相關部門要求,地方政府應該不斷完善網絡環境,逐步增加該系統的受眾用戶,不斷提高數據報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預計今年年底地方政府債務的統計口徑和標準將會有更精確細化體現。
有望進一步推廣
雖然此次地方性債務的系統管理建設限于財政部門,但分析人士認為,財政部主導的地方政府債務平臺統計和匯總的標準將會成為國家統計地方政府債務的權威標準。關于地方債務統計問題,歷來有多種口徑和說法,目前占主流影響的包括審計署公布的情況,財政部預算司的相關統計以及銀監會、統計局等部門的統計。從以往的統計數據看,各部門關于地方債務的主體界定都有不同看法,同時對這些債務的運作和償還等也有不同統計標準。如2010年審計署公布的地方性政府債務余額為10.7萬億元,而同期銀監會報告公布2010年6月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6萬億元,這之間的差別主要源于主體界定和動態債務管理方面。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認為,從這些不同的口徑紛爭可以看出地方債務統計的復雜性,當前財政部推行的系統更新升級工作將會把這種紛爭的局面統一化,未來財政部門的數據可能更權威。
關于當前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無疑是比較敏感也較為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在財政體制尚未作出較大的改革之前,既有的投融資模式可能還將導致地方債務不斷擴大;但從債務率、債務水平等指標來看,總體風險可控,一些地方已超過警戒線水平。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減輕未來地方高債務的壓力,需要進一步改變稅收體制及政府權限的改革,進一步拓寬稅源,同時有效約束支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