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30日電 (記者周蕊)恒天然“肉毒桿菌門”上演戲劇性的一幕:新西蘭初級產業部28日宣布,恒天然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中未檢測出肉毒桿菌,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得知最新調查結果后感到松了一口氣。沒檢測出肉毒桿菌,消費者懸著的心放下了,可食品安全的這口氣依然只能緊不能松!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表示,該部門組織專家在新西蘭和美國的多家實驗室進行了195次檢測,結果表明,此前在恒天然產品中發現的細菌并非肉毒桿菌,而是與之相似的梭狀芽孢桿菌。專家說,這種菌不會像肉毒桿菌那樣產生會致人中毒的肉毒毒素,只是如果含量過高,生孢梭菌也有可能導致食物腐壞。所以,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感到松了一口氣。
恒天然事件逆轉了,但狠抓食品安全的“氣”依然只可緊不可松,更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再度踏入迷信洋奶粉的怪圈。無論是恒天然今年以來的雙氰胺事件、硝酸鹽超標,還是此前的日產奶粉缺碘、韓產奶粉被檢測出福爾馬林或是美贊臣“金屬門”,都告訴我們,外國的月亮不會特別圓,購買產品不能只看產地,還要看產品質量。
恒天然還應做好賠償工作,讓無辜躺槍的下游企業“消氣”“解氣”。一場“烏龍”檢測,包括多美滋、雅培等多個品牌莫名“躺槍”,企業為此主動進行的預防性召回耗資不小,品牌、信譽等無形損失更是難以估量,甚至連其他使用新西蘭奶源的奶粉品牌也被波及,累及銷量。自擺“烏龍”的是恒天然,損失最大的卻是面對著信心脆弱的中國消費者的下游企業。“烏龍”的“學費”不能全由下游企業承擔,恒天然應該主動協商賠償問題,幫助受損企業重塑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