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融資BP曝光:多項數據存疑 投資人你看清了嗎?
才過完春節,優信數據造假的新聞已經鬧得滿城風雨。
在技術派高手的助攻之下,優信車源數據造假證據似乎已經無懈可擊,優信到目前都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說到底,費盡心思的數據造假都是為了融資,融資BP(商業計劃書)最容易看出問題。筆者從收到的關于優信集團近兩年的融資BP,結果發現,正如優信內部人士跟筆者吐槽的那樣,融資BP都存在著大量的數據造假問題,給到投資人的不同版本的數據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B2B成交量成謎 投資人或被蒙蔽?
筆者拿到了優信2015年8月、2016年9月及2017年1月的融資BP,分別對比其中的B2B成交量數據,發現了大量前后不一致的情況:2015年8月的BP,B2B業務成交量分別是2013年11626臺、2014年95209臺和2015年180466輛(Q3和Q4為預估)。而到了2016年9月的BP,B2B業務的成交量則變成了2013年2.4萬輛(包含集中及到店,不含大客戶,如果包含大客戶,數值更高),2014年6.6萬輛,2015年13.2萬輛。如下圖:
無論2015年的BP還是2016年的BP,2013年和2014年的B2B成交量都是已發生的,不可能也不應該存在數據的變動。此外,這種給到投資人的文件,涉及到的成交數據一定會反復確認,不會存在一時疏忽寫錯的問題。那只有一個解釋,投資人拿到的優信融資的BP數據,是經過包裝的,并非真實數據。
最近幾年,有關創業公司為了融資,數據造假的案例層出不窮,2016年有大姨嗎被指融資BP造假,致使到現在大姨嗎都無新的融資進展;而曾紅極一時的一畝田,也因為業績造假的問題,跌落神壇,被資本拋棄。優信為何不警醒呢?
優信為融資 過分了
優信以優信拍B2B業務起家,6年的發展,本該是最穩定,最有機會收割的業務。2016年,優信曾希望借步森集團之殼,將優信拍推上市,盡管最后上市流產,仍可見其對該業務的看重。在最近的融資BP中,B2B業務仍被優信描述為一個極其有前景的業務,并和優信B2C業務和金融業務打包在一起融資。作為融資過程中的重要業務,優信本應提供給投資人真實詳盡的業務數據,然而想必投資人也沒想到優信會在這種關鍵數據上造假。
給投資人看的數據為何前后如此大的差異,又為冒險做數據造假?
1、為融資 先拉高增長
優信CEO戴琨在2017年的采訪中曾這樣描述B2B業務:“2013年,優信拍采取現場拍賣的模式,結果遭遇業績滑坡。”在大幅補貼之后,“2014年1月,優信拍賬面上只剩下300萬美元,命懸一線。”
只有拿到錢才能活下來,沒有一個漂亮的業績和亮眼的增長是萬萬不行的。由2015年8月的BP中B2B業績數據可以看出,優信2014環比2013實現了719%的增長,憑借如此增幅,到2014年底,優信如愿拿到了2.6億美金融資。
從結果來看,現在看來詭異的719%的增長合情合理,它讓優信順利融資,活了下來。
2、吹牛過了頭 圓謊美化B2B數據
我們先來看看優信B2B業務的市場份額。艾瑞咨詢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優信B2B已經占到市場49.5%的份額,2016年上半年則達到55%。早在2014年,優信就已經成為B2B領域的絕對壟斷者了,如果達到壟斷仍不盈利,且又增速放緩,這個故事還有多大的價值呢?
2015年8月融資BP中,2014年環比2013年優信B2B年增長達719%,第二年,增速跌至89%。如果按照2014年這一數據增長顯示,不到一年優信就得100%占領B2B行業了,之后的故事還怎么講?
那就修改數據吧,2016年的BP中,在對2013、2014、2015年的B2B成交量數據作了調整后,2014環比2013增速由719%變成175%,2015環比2014的增速由89%變為100%,增長幅度也看上去非常合理了。
2016年的BP中,2014、2015年的成交量均比之前的數據做了降低成交量的包裝,這是筆者第一次見到降低自身成交量的。但仔細一想,如果不改這個數字,按照2015年預期的180466輛的成交來計算,2016年優信B2B報出的成交量為209900輛,2016年環比2015年的增幅只有16.3%,行業增速為10.34%。這樣的增長,投資人會買單嗎?
數據造假之后,優信B2B業務數據,無論成交量、還是增長都看上去非常健康。這樣剝離虧損,做上市,數據層面無懈可擊。
還有另一層解釋,B2B業務很長時間都依靠補貼,做一單虧一單,優信將成交單量調低也可以從賬面上抹去一部分補貼和虧損。
至此,BP數據包裝造假,對于優信來說,一方面可以讓新的投資人對其未來發展保留預期,另一方面也對巨額補貼造成虧損的現狀進行一些粉飾,緩解投資人的擔心。一石二鳥。
3、沒有出路的B2B
無論數據怎么造假,也只能掩蓋一時,優信B2B業務的增長乏力略見一斑,不見得有多可觀的未來增長。
2016年9月的BP中,優信給出的2016年B2B成交量的預期為218000輛,但2017年1月的BP卻顯示,2016年實際只完成了209900輛,低于預期4%左右。一般情況下,創業公司都會給投資人相對比較低的預期,最后業績遠超預期,以此打動投資人。我想優信也一樣是這樣想的,只是他們沒有料到B2B業務會萎縮的如此之快。
毫無疑問,隨著二手車行業的互聯網化,B2B這種批發業務必然消亡,這跟當年家電行業的發展路徑一樣,層層批發在家電行業早就消失了,二手車的B2B業務的消亡僅僅是時間問題。
有趣的是,優信不僅對投資人說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數據也是完全不一樣。2017年初,戴琨接受采訪時表示,優信拍2013年做到了5萬單,2014年10萬單。2015年則翻到20萬單。
媒體口徑和財務口徑不一致,咱理解,但三組數都對不上,不知戴老板如何解釋?也許是數據版本太多,記不住了吧。
可以看出,優信所公布的數據,全都是以融資為目的進行精心修改的,距離真相都有著無法想象的巨大鴻溝。如果一個公司可以隨意控制公司業務的年增長,想高就高,想低就低,我說它沒刷單,數據沒造假,你還信嗎?令我意外的是,優信的投資人卻信了。
在優信長長的投資人名單中,不乏老虎、KKP、TPG,Jeneration Capital、華平這樣的資深投資機構。盡管投資人投資時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但本著對機構負責的態度,也至少要對被投公司做詳盡的調查,優信在融資BP上動了這么大的手腳,是沒有投資人發現,還是沒有投資人愿意發現?
無論怎樣,真想一定會浮出水面,最近一周,優信的投資人因為優信數據造假紛紛被打臉,車源造假板上釘釘;今天的爆料,也會讓更多優信的投資人難以接受吧。
經歷了6輪融資的優信,戴琨在內的創始團隊股份已經被稀釋到職業經理人的水平,如果優信已經不是優信人的優信,而是投資人的優信,誰又真正在乎這個公司能走多遠呢?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