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與華大基因聯手研發“精準食品”
瞄準“治未病”,
【產業·公司】農大與華大基因聯手研發“精準食品”
“把基因科學和食品科學相結合,靶向設計食品營養,精準制造個性化食品,讓‘治未病’理念實現產業落地,這是人類健康的發展方向,更是食品科學、營養工程的使命。”
——汪建
“與華大基因聯合研發‘精準食品’,奠定生命健康的基石,是在新的起點上,有著110年歷史、擁有強大學術力量的中國農業大學的戰略思考。”
——胡小松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明霞 | 北京報道
不僅“對癥下藥”,更要“對癥飲食”,瞄準“治未病”,中國農業大學[微博]聯手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將共同開發“精準食品”。
今年是中國農業大學建校110周年,從3月25日開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連續舉辦多場以“夢”為題的演講,全部圍繞“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讓基因科技造福人類”,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CEO王俊連作兩場專題演講。
“與華大基因聯合研發‘精準食品’,奠定生命健康的基石,是在新的起點上,有著110年歷史、擁有強大學術力量的中國農業大學的戰略思考,也是健康中國夢的重要組成。”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胡小松說。
戰略前移:從精準醫療到精準營養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宣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將加快在基因組層面對疾病的認識,也將有助于癌癥治療效果。3月11日,中國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首次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
“所謂精準醫療,其實就是個體化治療、‘對癥下藥’,即在對患者的基因檢測中,如果發現某些突變,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對每個異常基因進行靶向治療。”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稱,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未來的癌癥治療將會全面“對癥下藥”。
2013年,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連續兩次預防性切除雙側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幾率,讓基因檢測精準預防癌癥的話題進入大眾視野。
“癌癥的診治要做到戰略前移,早診早治、預防腫瘤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從發展的角度看,無論是精準醫療還是預防性切除都遠遠不夠,戰略前移的步伐還可以繼續推進,在用基因科學、基因診斷為疾病防控提供特殊手段的同時,像靶向用藥一樣開發‘精準食品’,實現精細化健康管理。”汪建希望與中國農業大學等機構廣泛合作,讓基因科技產業鏈進一步拉長,更接地氣,從而形成反饋控制系統。
“營養食品是人類健康長壽的核心。把基因科學和食品科學相結合,靶向設計食品營養,精準制造個性化食品,讓‘治未病’理念實現產業落地。”胡小松認為,這是人類健康的發展方向,更是食品科學、營養工程的使命。
“如果用精準治療方法,癌癥患者存活率可以提高很多;如果用免疫學的方法就更好。”在汪建看來,經典營養學是座金礦,這正是華大基因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的發展空間。
跨界創業,爭取“十三五”期間出產品
“如果10年前看到natural雜志,如果早幾年結識華大基因,現在應該已經形成產品了。”胡小松感慨與華大基因相見恨晚,“3~5年內首個‘精準食品’產品必須落地!”
用基因科學詮釋經驗科學,華大基因已經測試了100種藥食同源產品。比如菊芋(洋姜)、蘆薈、黑枸杞等。胡小松認為,精準食品應該宜老宜少。
“任何一個物種都是基因的載體,每個人的生命基因都不是完美的,都有10個左右的致命基因。在對新生兒基因提供檢測的基礎上,靶向提供精準營養。”王俊認為,精準食品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
“嬰幼兒健康管理存在很大的隱憂,精準食品研發特別關注這個群體。”在胡小松看來,嬰兒6個月開始吃輔食,時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喜歡選用國外品牌,講究營養成分,嬰幼兒生病動輒上醫院打針、輸液、吃抗生素,這往往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腸道衛生菌群,卻是個盲區。
“關于腸道菌群之于健康的關系是全球最偉大的貢獻,研究發現,腸道有2000多種微生物,腸道神經元比腦先出褶皺,先衰老。”胡小松透露,每周喝三次以上果蔬汁的老人,患病風險減少60%。我國已經進入老年社會,據統計,2400萬北京人中,60歲以上的老年癡呆比例占10%。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已著手尋找影響腸道微生物變化的果蔬汁,通過營養干預靶向預防老年癡呆問題,他相信一到兩年能夠找到。
基因科學、經典營養學、腸道醫學這些重大學科的融合產生新的交叉優勢,通過基因分析,有針對性地開發靶向食品,實現個性化營養干預,從而調整腸道菌群,激活腸道微生物。胡小松認為,跨界融合、跨界創業,擁有真正自主知識產權的精準食品,是健康管理的關鍵。
植根大數據,精準食品是個大產業
“生得優、病得少、活得長、死得快”,是汪建在很多場合都反復提及的理想。截至目前,華大基因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一流的雜志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參與完成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已經將其基因研究的領域拓展至醫學、環境和農業等多方面,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2008年后陸續啟動炎黃計劃、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萬種微生物以及人類胃腸道菌群元基因組等研究工作。2010年,華大基因斥巨資構建全球最大基因組平臺,測序業務進入大擴張時期。
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華大基因的基因組平臺已經處理了幾十萬人超過20PB(1PB=1024TB)的大數據,相當于超過3000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這些大數據背后的商業價值不可估量。”業界認為這是華大基因最具挖掘潛力和商業化價值的業務。
“15年前基因組測序費用高達38億美元,今年基因測序的市場價格已降到3800美元,我們希望加快基因免費測序的進程。” 王俊坦言。
“基因免費測序后將帶來巨大的產業上升空間。打通基因測序產業鏈,從精準醫療到精準食品,將是一個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胡小松希望找到食品界有遠見的企業家共同創業,他相信,在中國食品11萬億的產值大軍中,總能找到目光遠大的企業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