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改啟航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第一稿已起草完成,核心內容包括兩項,一,輸配電分開正式被列入改革盤子;二,確立電網企業新的盈利模式,即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電網費
⊙記者 陳其玨 王文嫣 ○編輯 龔維松
牽動各方神經的電改正在提速,力度可能大超預期。
上證報記者獲悉,一份題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的新電改方案第一稿已起草完成。近日,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再度召集相關單位開會討論該稿。
推動電力市場化
據悉,此番電改涉及的核心內容包括兩項:一是按市場屬性定位電網企業功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意味著輸配電分開正式被列入改革盤子;二是確立電網企業新的盈利模式,電網企業不再以上網和銷售電價差價作為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電網費。
“上述內容也只是整個電改大盤中的一部分。”知情人士稱,目前關于調度機構是否要調整仍在討論,電網是否要拆分也在爭議中。未來電改方案最終會以怎樣面目出現尚難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本輪電改較之12年前由“5號文”引領的那次電改力度大得多,改革的阻力則已然大減。因此,改革后出現各種結果皆有可能。
2002年,國務院以“國發[2002]5號文件”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通稱的“5號文”),提出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工業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但12年之后,不少關心電改的人士驀然發現,“5號文”改革其實只做到了廠網分離。
但即便是這一點也飽受詬病。云南用電企業及分管電力保障業務的部分人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紛紛“吐槽”稱,廠網分離甚至進一步鞏固了電網企業的壟斷地位。據悉,云南電力供應遠大于需求,以前廠網未分離前電網公司還會顧及電廠的發電小時數,廠網分離后更不會顧及后者。
而在與發電、用電企業打交道過程中,電網企業也始終處于強勢地位,雙方達成的協議中存在諸多不平等條款。如企業余電上網價格近乎“白送”,電網企業則仍按上網電價出售從中賺取差價。在大用戶直購電利益和風險共擔機制中,當用電量、發電量與直接交易合同發生偏差時,向電網企業購買缺少電量需按目錄電價的110%執行,而余電上網則仍按政府核定上網電價的90%執行。
“這意味著真正承擔風險的只有發電和用電企業。”相關用電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由國家主管部門核定的輸配電價雖有進步,但因電網企業的成本高低無從考證,仍談不上完全透明。
為此,業界大部分人士都期待電改能更加深入。業內人士認為,真正要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必須打破電網企業目前的壟斷格局,如打破電網投資建設過程中關聯企業間的利益輸送、促使電網企業公開其財務成本等。
行業深水區改革破冰
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綱要》(下稱《綠皮書》)曾提到,電改十年來,傳統的集中電力管理體制與智能化的分布式電力能源管理模式之間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電網[微博]公司的集權管理模式與我國能源經濟發展的內在結構越來越難以協調;改革的歷史紅利也越來越明確,通過電力體制改革既要實現電力產業利益的公平分配,也可以提高我國符合新產業革命的能源競爭力。
目前來看,電力體制既是我國行業改革的深水區之一,也是中國推動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前提,而且具備諸多率先啟動新一輪改革的有利條件,宜于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現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升級。
按照《綠皮書》,中國電改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十年之內,在能源領域特別是電力產業,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導模式取代電力壟斷經濟體系;以生態文明的管理方式取代高碳、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方式;實現從不平等的電力公社模式轉向柔性生態化的電力社會模式;實現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體制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生產力的大解放;為電力工業向生態文明的轉變提供助推動力。
具體過程則涉及“頂端設計、總體決策”、“政企分開、公權獨立”、“強化競爭、分拆巨頭”、 “產需互動、對稱放開”、“三維并舉、經略市場”、“做實基層、多網融合”等六個步驟,并包含放開大用戶直接購電、放開電網末端市場、銷售電價定價權下放地方等十項任務。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