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晟源
隨著果汁飲料逐漸開始從碳酸飲料手中搶占市場,果汁企業也越來越多的進入消費者的視野。但與此同時,各家果汁企業幾乎年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問題,有業內人士直言國內的果汁行業似乎也有向乳品企業“看齊”的傾向。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每年果汁行業都有質量事件發生,但是處理過后卻并不能引起行業很好的反思,事故頻發的背后,也折射出相關機構對果汁生產全流程的監管不力,尤其是在原料接受、產品包裝、農藥殘留這些方面。
一個完善的商業和消費環境,需要“政府的手”和果汁企業共同完成。
國外HACCP模式入華
HACCP(全稱是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即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是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也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是確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這是一個以預防食品安全為基礎的食品安全生產、質量控制的保證體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 ( HazardAnalysis,HA)和關鍵控制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s,CCPs) 兩部分組成。
該體系之所以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是因為HACCP是一套對整個食品鏈(包括原輔材料的生產、食品加工、流通,乃至消費)的每一環節中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進行分析、控制以及控制效果驗證的完整系統。
隨著世界范圍內各種食物中毒事件的頻發,各國的食品衛生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在美國、歐洲、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法規和消費者提出將HACCP體系的規范變為市場的準入要求。
例如美國FDA (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在2001 年 正式發布了 21CFR120 法規 ,要求在果汁行業實施 HACCP體系。
也正因為HACCP在國際果汁市場上的廣泛應用,使得不少中國的果汁企業在國外因為嚴格的HACCP體系,頻頻遭遇罰款或是退貨的事件。鑒于此,我國出口果汁行業以基本導入HACCP 體系的方式,在國內形成了一套有中國國情特色的體系。
從實踐情況看,我國果汁行業實施HACCP 體系所確定的CCPs一般有4 個,即:1.原料接收(以控制農殘與棒曲霉毒素);2.挑選與清洗(以控制棒曲霉毒素);3.巴殺(以控制致病菌);4.罐裝(以防止再次污染及部分無菌袋輻照殘留污染)。
如何突破三道坎?
不過,在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吳永發看來,HACCP 體系在導入中國果汁行業后,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吳永發指出,目前比較嚴重的是,我國果汁企業在“原料接收”的控制中存在很大問題。
首先,榨汁用的原料果檔次較低,缺乏專用的高、中酸榨汁果基地。由于我國使用的絕大多數榨汁用果,都是從鮮食果中挑出的中、低檔果,甚至是落果、爛果,這些落果由于落地與土壤接觸,存在潛在危害,而爛果又由于受到細菌或真菌的感染會產生大量毒素,這些都給原料的衛生安全控制帶來了難度。
原料問題之外,裝原料果的包裝袋也不符合要求。原料的采摘、裝運多采用散裝或塑料袋裝,存在袋子重復使用的問題,實際狀況中甚至還有用磷酸氫銨、磷酸一銨、尿素、重質純堿、膨潤土粉等裝過化學品的袋子盛裝原料果,這些都將給原料果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記者調查的多家果汁企業均發現了使用劣質水果或是使用不干凈的包裝袋的問題。
上述業內人士建議企業在接收原料果時,改進對原料果的包裝方式,禁用反復使用的塑料袋,采用一次性包裝,并建立嚴格的舊包裝回收處理制度。倡議地方農業主管部門推廣應用噸裝木箱裝運原果,避免原果落地受污染。
對于農藥殘留的問題,他建議地方農業主管部門在水果產區、基地建設地區嚴禁銷售使用甲胺磷等國外反應敏感的農藥,并要求企業對收購點、生產點與銷售點的果汁產品進行甲胺磷等農殘普查、檢測,并保持好記錄。
另有水果大省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應進一步明確原料果區農藥生產、銷售、使用和原料果采摘、包裝、運輸等環節的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系,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原料進廠前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同時,檢驗檢疫部門進一步加強原料果進廠監管,有效利用視頻系統,嚴把原料果入廠關。
政府嚴格監管之外,果汁企業也應加強收購環節的質量監控,對原料收購代理進行資格認定,對果農、供應商和農村經紀人進行培訓,申明原料果的質量要求。并且各家果汁企業應鼓勵有實力的原料收購代理商進行工商注冊,促使其以法人形式承擔原料果質量責任,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組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