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企,注定是資本市場上的“另類典型”了。據統計,目前已經公布2012年報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11家虧損共計約400億元之巨。當中,僅中國遠洋、中國鋁業和鞍鋼股份這前三名就分別虧損了95.6億、82.3億和41.57億。而中國鋁業還表示,董事長等高管已經大幅降薪,幅度最高接近40%,年薪只有幾十萬。虧了80多億,這工資不低了。
3月27日晚間,中國鋁業發布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1495億元,同比增長2.47%,但虧損82.34億元。
盡管氧化鋁、電解鋁的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鋁業的巨額虧損已然挑戰著市場人士的神經。
在中國鋁業20家主要的子公司和參股公司里面,2012年只有中鋁國際貿易公司一家盈利,虧損過億的更有10家。
其中,中鋁河南鋁業公司(下稱“中鋁河南”)去年虧損最多,高達5.2億元,其次是包頭鋁業公司和中鋁瑞閔鋁板帶公司,去年分別虧損3.94億元和2.25億元。此外,中鋁河南的凈資產已經連續兩年為負。2012年,中鋁河南的凈資產為-14.7億元,而2011年其凈資產為-9.54億元。
在年報里,中國鋁業特地對薪酬情況有個說明:董事長2012年應付報酬總額為57.78萬元,比去年降39.46%,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這只是“面子工程”,實際上中國鋁業的職工薪酬并沒有降多少。年報顯示,其2012年的職工薪酬只比2011年降了0.99%,達到51.43億。
虧損幅度原超同行
鋁價下跌,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是中國鋁業自身對虧損的解釋。
國內鋁企對印尼鋁礦石的依賴由來已久。富寶資訊鋁業分析師徐萍表示,我國90%的鋁土礦都是進口印尼的,去年,印尼限制鋁土礦出口,對鋁企的成本影響很大。這一現象是國內大部分礦企都要面對的,但是均不像中國鋁業虧損得夸張。
主營鋁加工的南山鋁業(600219.SH)去年營業收入為148.7億元,同比增11.57%,凈利潤為6.9億元,同比降32.39%;云鋁股份(000807.SZ)主要產品是鋁錠和鋁加工產品,其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凈利潤預盈為1000萬-2000萬元,同比減80%-90%。
“印尼限制鋁土礦出口以后,不僅提高出口關稅,還實行配額制。現在印尼的鋁土礦來多少,我們就加工多少,根本不夠用。”中鋁山東分公司一位中層領導無奈表示,公司的鋁土礦供應80%以上來自印尼,很被動。
“去年印尼限制出口以后,礦石很緊,帶來的后果就是價格高,出量小。”上述中層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是彈性生產,產量不高,氧化鋁效益不行,也正在往化學品氧化鋁方向轉移。
中國鋁業年報顯示,印尼鋁土礦出口限制導致本集團壓縮產能170萬噸左右,使得2012年氧化鋁成本同比上升4%左右。
而一位去年調研過虧損最大的子公司——中鋁河南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該公司效益不好,主要是做鋁箔和鋁錠的,品種比較單薄,而且設備看起來很簡單、很一般,開工率一直不是很高。
“中鋁河南的鋁錠原來一部分來自中鋁,一部分來自當地。但中鋁的價格比較高,且運輸耗時耗錢,所以現在基本上依賴當地。”上述分析師表示,據當時一位經理說,中鋁河南準備往鋁板業務發展。
人均薪酬不降反升
效益如此差,薪酬卻不少拿。
上述分析師直言,跟民營鋁企相比,國營鋁企高管的薪酬非常高,成本也因此比民營高出不少。
在經歷去年82.34億元的巨虧后,中國鋁業董事長、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的年薪均標榜有所下降。在年報中,均作了特別說明。
根據“薪酬情況說明”,2012年,中國鋁業董事長熊維平應付報酬總額57.78萬元,比2011年減少39.46%;總裁羅建川、高級副總裁、副總裁分別領取應付報酬總額為52.87萬元、52.63萬元和47.29萬元,分別同比減少37.23%、35.25%和27.15%。
然而,在成本分析表里的職工薪酬一欄,中國鋁業2012年的職工薪酬為51.43億元,僅比2011年的51.95億元少了5200萬元,降幅僅0.99%。
如此落到每個人頭上,中國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不降反升。
而據2011年年報,中國鋁業的在職員工總數為10.126萬人,平均每人年薪為5.13萬元;到2012年,在職員工總數降至97990人,平均每人年薪為5.25萬元,同比反而增加2.34%。
再考慮到公司高達27.44億元的管理費用,公司經營管理成本之高令人乍舌,不愧為巨型央企。
中國遠洋保殼戰只剩9月 18家機構豪賭加倉
“今年確實沒有退路,必須要背水一戰。”3月28日,中國遠洋年報媒體發布會上,公司干散貨業務部負責人許遵武表情凝重。
3月27日晚,中國遠洋交出的年報業績低于市場預期,盡管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72.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6%,但凈利潤續虧高達95.59億元,遠超此前10余家機構78億左右虧損額的預期。更為嚴峻的是,在持續兩年大幅虧損的情況下,身為國內航運巨頭的中國遠洋亦瀕臨退市邊緣,按照新主板退市規定,若2013年再度虧損,中國遠洋將被上交所暫停上市。
眼見2013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留給中國遠洋扭轉乾坤的時間僅剩最后9個月,但在全球航運業全面復蘇遙遙無期的大背景下,這場退市保衛戰注定頗為艱難。
變賣資產為最大希望
“2013年整個航業會有所好轉,但僅局限于低位回暖。”一位長期跟蹤中國遠洋的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中國遠洋后續想要擺脫巨虧,一是依靠變賣盈利資產以緩解資金壓力;二是寄希望于國家出臺相關航運政策,推動航運行業的發展。”
“2013年,國際航運市場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但供需缺口有所收窄。集裝箱方面,2013年全球航運的增速將由去年的3.7%上升到6.1%,運力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供需矛盾。”中國遠洋副董事長馬澤華指出,“今年中國遠洋將多措并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改善業績。”
2012年,標志全球運輸興衰的BDI指數大幅下挫,全年平均值僅為920點,較2011年同期的1549點驟降40.6%。盡管擁有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船隊,但無奈運價運力持續低迷,中國遠洋干散貨運力規模被迫大幅萎縮,由2011年底的374艘降至332艘。
受累BDI指數持續低迷影響,中國遠洋干散貨航運業務2012年實現收入160.9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1%,而同期成本僅下降21.1%,收支倒掛的情況下,營業毛利巨虧44.96億元,大幅拖累中國遠洋整體業績。
盡管BDI指數已經跌至谷底,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業內人士對2013年BDI指數大幅恢復并不樂觀。“2013年全球經濟逐漸回暖,我國也加強固定資產投資,提升了礦石、煤炭需求;另一方面新船交付高峰已過,運力過剩現象有望緩解。但由于當前供過于求的現象短期內仍存在,BDI指數或將在小幅空間中上漲。”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向記者指出。
而有券商研究員則更為悲觀向記者指出,航運行業近幾年沒什么變化,總體來說供給方面還是比較大,中國遠洋的運輸需求主要是和全球經濟相關,如果全球經濟復蘇程度不是很高,運輸需求增長的速度不會很快。
由此對于中國遠洋來說,單純希冀航運業整體趨勢好轉實現虧損顯然不夠,而成本調控和資產出售則成為公司下一步自救的主要手段。
根據許遵武介紹,今年將繼續緊抓燃油成本控制,去年中遠散貨對自有、租入船采取必要手段降耗、降速,以減少燃油成本開支,在油價上升9%的情況下,公司油價成本較2011年減少4000多萬人民幣。
此外中國遠洋2012年費用控制也較為明顯,其管理費用從2011年的5358百萬元降至5045百萬元,同比降低5.8%。
但相比動輒近百億元的虧損體量,成本和費用的調整無疑只是杯水車薪,出售盈利資產成為自救的重要一步。3月12日,中國遠洋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議將中遠物流100%股權售予母公司中遠集團以改善業績。
對此,中國遠洋董事姜立軍指出,本次股權轉讓交易對價為67.4億元,預計轉讓收益可達19.6億元。 “為扭虧為盈而剝離盈利資產并非明智之舉,必然會削弱中國遠洋的核心競爭力。但在三年連續虧損的壓力下,通過變賣非主營業務盈利資產以謀求度過寒冬,也是不得以為之。” 蔡建明向記者分析。
基金不離不棄,加倉力挺
盡管中國遠洋再度虧損,但2012年四季度,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顯得對公司后續扭虧則頗有信心。從持股情況來看,四季度共有18家機構持有中國遠洋,較三季度11家機構持有大幅提升。機構持股量也由三季度的57.07億股提升至57.18萬股。
對此,前述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遠洋作為國內較大的航運企業,代表了國家發展戰略,因為我們判斷不太可能出現連續3年的虧損,它會盡力去避免連續虧損退市的可能。”
該研究員進一步指出,下一步中國遠洋不排除有持續資產出售以扭轉虧損的可能,此外,所以國家可能也會有相關的救助政策,市場有這樣的預期。
但對于這個觀點,中國遠洋的高管不置可否:“可以說,對于一切有利于改善公司業績、長遠發展及維護股東利益的舉措,我們都會認真研究論證,一旦有實質性措施我們都會按照規定予以披露,截至目前,并無可行計劃披露。”
桂冠電力成大股東“玩物” 153億定增惹怒機構
資本市場上,大股東和散戶間的爭斗往往以散戶失敗告終。而當受害者變成機構以后,他們終于坐不住了。
今年2月5日,經歷了一個月的停牌后,桂冠電力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大唐集團、廣西投資、貴州產投非公開發行約 43億股,以153億元的價格收購這三家公司持有的龍灘水電站 85%股權,發行基準價格約為3.6 元。
在桂冠電力停牌期間,上證指數上演了30個交易日上漲12.21%反彈的景象,然而桂冠電力復牌當日僅上漲2.01%。此后更開始不斷下跌。與2月5日收盤價4.06元相比,公司昨日3.48元的股價已經下跌約15%。
市場人士指出,桂冠電力的大跌始于定增方案公布以后。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巧奪豪取。早年定增購買大股東旗下巖灘電站時,上市公司亦是給出了高溢價。
有機構股東向記者表示對此方案表示不贊同,并準備在股東大會上投下反對票。
盈利能力不如上市公司估值卻翻倍
事實上,不少桂冠電力小股東向記者表示,認為定增方案不合理。
據公告,交易標的公司龍灘公司100%股權預估值為180億元,對應標的資產(85%的龍灘股權)預估值為153億元。
有券商研究人士告訴記者,根據2012年龍灘盈利3.36億元計算,評估市盈率高達53倍,大大高于水電公司平均10-15倍的市盈率,也大大高于桂冠電力自身,也就是說注入之后反而將攤薄桂冠電力的業績。
同時,有分析人士指出,桂冠電力持有的電力資產和龍灘不差上下。桂冠電力可控裝機容量504.3萬千瓦。而龍灘現在只有490萬千瓦,即便二期工程完成,總裝機容量也不過630萬千瓦。此外,桂冠電力年發電小時數達到5000小時以上,遠超過全國水電行業3300小時平均水平,更遠遠高于注入的龍灘電廠的2255.51小時。
此外,桂冠電力還持有北部灣銀行15%股權。北部灣銀行歷年凈利潤分別為: 2008年1.52億元、2009年1.97億元、2010年4.39億元、2011年7.77億元,年均增幅高于70%。
但目前桂冠電力股本22.80億股,按照3.60元/股的價格,桂冠電力總市值82.08億元,不及擬注入的龍灘電站估值的一半。
“桂冠電力的優質資產明顯會被龍灘電站稀釋。”一位持有桂冠電力的投資者指出。
銀行估值也遠低于增發方案
另外,亦有機構人士指出,龍灘公司股東廣西投資將其持有15%股權作為質押擔保,抵押獲得7億元授信,這從中或可看出銀行給出的估值。一般而言,股權質押會打到40%左右的折扣,這么算下來,銀行給予龍灘公司的估值就在116億元左右,遠低于180億元。
桂冠電力的增發讓小股東夢魘。其資產注入引發的不滿亦不屬首次。
2005年2月,桂冠電力收購的兩座電站,直至現在仍被市場關注。
2005年初,一家名為四川匯日電力公司的外商獨資企業,兩個月內從劉漢所控黃龍電力以不足5億元買下天龍湖和金龍潭兩座電站,不足一月便以總價約27.32億元賣予桂冠電力。該交易當時在市場惹來非議,有市場觀點認為,其背后實際操作者為目前市場關注的金路集團董事長劉漢。
記者根據當年材料發現,金龍潭公司于2004年12月成立,2005年1月該公司股權被轉讓給匯日公司,隨后再過一個月再度被轉讓給桂冠電力,而此時,其轉讓價格已經翻了幾番。
根據桂冠電力最新一期公布的材料顯示,其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四只公募基金,其中分別為國泰金馬穩健回報、華夏收入、工銀瑞信[微博]核心價值回報、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其中重倉桂冠電力的某公募基金經理明確告訴本報記者,此次有關龍灘的收購給出的價格實在是太高,已超出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