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可口可樂全資收購匯源果汁 > 正文
尋找新的藍海
朱新禮是一個善于突圍的人。
1980年代,朱新禮曾任山東省沂源東里集團總經理,這個體制內的總經理當時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賣水果。“我為了當地農民拉著沂蒙山的水果到大城市去,眼睜睜最后賣不掉,賣不掉爛掉了還要交罰款,再拉回來還要交運費,在路邊卸你也要交罰款……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這段特殊的經歷最早打開了朱新禮的商業思維。20年后,朱新禮投入到水果加工產業,為這些果樹找到了出路。
匯源由加工出口濃縮果汁起家,1990年代初期,中國人基本沒有喝果汁的習慣,濃縮果汁的市場基本在國外,敏銳的朱新禮意識到這正是匯源的機會。起初在匯源新開拓的這個產業里,因為沒有競爭對手,行業利潤極高。但十幾年來,形勢已今非昔比,“老牛(牛根生)在做真果粒,娃哈哈在做,統一在做,康師傅在做,還有茹夢、華邦、華旗、農夫山泉……都做了吧。在我之前這些都沒有做,現在是大家都進來了。”
競爭由此變得空前激烈,而跨國公司的優勢逐步顯現,僅憑一款“美汁源”果粒橙,可口可樂就攻下了中國果汁市場9.7%的市場份額,步步緊逼市場占有率10.3%(果汁飲料領域)的老大匯源。
2008年4月,匯源在香港發布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報,2007年匯源果汁銷售額達到26.56億元,增長28.6%,利潤6.4億元,增長高達188.9%,毛利率由2006年的32.7%提升至2007年的35.7%。但是這份漂亮的業績并沒有將挽救香港市場對匯源的悲觀預期,在9月初可口可樂宣布收購之前,匯源股價已經較2008年初跌去了一半。
上市以后,在短短一年半里,匯源進入高速擴張期,其工廠數由11家迅速擴張到33家——這里面有很強的“朱氏邏輯”:依靠融資,實現快速擴張。2001年,為了解決匯源發展急需的資金問題,朱新禮不惜出讓51%股權引入德隆,盡管后來以對賭的方式在德隆崩盤前驚險跳出,但在很多場合朱新禮都不諱言,德隆對匯源的關鍵一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香港資本市場并不看好匯源的長線投資。一些分析師認為,匯源擴張的速度很快,造成了較大的現金流壓力——2007年及2008年現金流都是負值。加之宏觀調控和原材料上漲,進入2008年后匯源的銷售增長和毛利率都出現下降勢頭,營銷成本卻在攀升,而年初推出的新產品“奇異王果”市場表現并不搶眼。
對于外界猜測的基于“業績壓力”、“經營困難”原因出售匯源,朱新禮一口否認,“不要認為我這次是因為遇到困難干不下去了。再大的困難也沒有16年前困難,創業初期困難,上市以前困難。現在有什么困難,頂多說是市場競爭激烈了,難道你會因為市場競爭激烈了,就賣掉企業嗎,這都是瞎想的。”
“我們看看李嘉誠,他自己說在投資這個企業之前,先會看看它能不能賣掉,先要為自己找退路,所以說做企業一定要想到‘進退自如’,我們很多人不知道退,總是一個勁往前闖,不知道拐彎。有時候你退就是為了進,舍是為了得,我們為什么就不以退為進呢?”
朱新禮說,既然所有的人都開始做下游了。我當年是為了給濃縮果汁找出路,才進入了下游。果汁飲料領域一花引來百花開,現在我就可以做上游給大家供應最好的原料了。
“做濃縮果汁至少有兩大好處,第一不用每天面對消費者,第二上游得有足夠的耐心,是一個長線投資,周期很長,跨國公司一般沒有這樣的耐心。”對于第二點,朱感觸頗深,“百事可樂曾在廣西北海投資搞了一個8萬畝的果園,結果因為果樹管理不好,果園很快就轉讓了。外國企業要在中國投資果園,我估計董事會就把他炒了,這些上市公司對職業經理人的要求都是短期的,你想想哪一個職業經理能做五年、八年的投資,而且投資風險又大,投資周期又長?”
“2008年,中國水果總產值將達到1億8000萬噸,在歐洲、美國水果的加工量大約占到40%到60%,一半鮮果做加工了,這意味著每年將有9000萬噸水果進入加工環節,但目前中國連10%都沒有,根本沒有這樣的加工能力。誰能好好消化中國的水果,誰能為這1億多噸水果,為農民找出路?我覺得這又是一個商業的藍海,而且將大有作為,這對企業、對果農、對農村的貢獻將遠遠大于匯源這個品牌。”
朱新禮認為這正是匯源的機會所在,“沒有上游怎么保證下游,我現在把這些人引進來做下游,就是為上游尋找出路,確確實實轉了一大圈,16年之后我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