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企業遷移調查:利益與成本再選擇(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2 《商務周刊》雜志
本刊記者了解到,以制鞋廠為代表的廣東出口加工企業,大都開始縮小規模以減少經營風險,業內將這一現象稱為“化整為零的游擊戰”。不過,即使是小到只有幾十名工人的作坊工廠,其生存壓力同樣巨大。 一眨眼口號變了 在一些企業主眼中,各種壓力并非全部來自市場環境。 “我現在不好意思找臺灣人喝酒,他們心情不好。”28歲的陳燈龍創辦了一個作坊鞋廠,取名東莞金億鞋廠,希望能夠賺到“億萬金錢”。之前,他一直輾轉于幾家大型臺資鞋廠。 金億鞋廠去年7月籌建,8月份開始正式接單。工廠去年下半年一直在虧損,主要原因是經營和管理不善,更讓陳燈龍沒想到的是外部環境惡劣得如此之快。 春節時,陳燈龍還計劃2008年要好好干上一年,打算找一個比較有“場面”的廠房,并且在年前對一些技術骨干許諾了高薪。但過年一回到東莞,局面卻突然壞了起來。陳燈龍發現自己的很多同行都關張走人了,留下來的要么縮小規模,要么大量裁員。 “國內物價上漲,原材料在漲價,工人工資在漲,利潤就這么多,國家吃掉一點,物價上漲吃掉一點,剩下的這一點點讓你如履薄冰。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冒險了。”陳燈龍說。他已經將本來只有40人的工人隊伍裁減了一半。 春節的時候對賺錢還充滿信心,現在卻心情郁悶,陳燈龍無奈地表示,東莞對于產業的強制性提升措施也讓他措手不及。他很難理解為什么江蘇和山東等GDP已經跟廣東不相上下的省份尚且能夠接收珠三角轉移過去的制造業,而東莞就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他甚至有點嫉恨地說: “廣東人一有錢就膨脹的不得了。” 2002年陳燈龍剛到東莞時,厚街基本還是一片荒地,交通工具依靠的都是私人中巴,并沒有公交系統。這幾年來,厚街發展很快,鎮與鎮之間都修了高速公路,如今廠房才被利用不到4年時間就要空置下來,這讓他實在想不明白。 陳燈龍依然記得他剛到東莞時這座城市制鞋業的繁榮景象。那時候正是非典肆虐,為了趕一張訂單,工廠每天加班到凌晨2點,管理干部都是睡在流水線上。 “以前一張單子少則100萬雙,現在3萬雙就了不起,很多工廠只開一半的生產線。”陳燈龍感慨到,“真想念那時候站著睡覺的光榮時代。”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東莞鞋業已寒流暗涌,“電荒”、“油荒”、“勞工荒”接踵而至。還有反傾銷、44號公告、新《勞動合同法》即將實施等不利因素,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沖擊著東莞鞋業發展。一批“觸覺比較靈敏”的臺資鞋企索性選擇關門,或者將廠子轉手給那些愿意留下來的企業。 這些主動關張的臺灣老板們,有些轉向投資東莞的房地產業,有的干脆直接回臺灣,反正機器設備也不值錢。目前厚街鞋廠的很多訂單已經流失到溫州和福建。 而那些依然想做鞋的老板則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縮小企業的規模,謹慎接單,并以接小單為主。據陳燈龍了解,2007年東莞鞋業擴張的公司只有一家,而且還是貿易公司,大多數老板都不敢加大投資。即使是小作坊作業,陳燈龍也是不敢貿然出擊,他甚至拒絕了他的老師的入股投資要求。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