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盈利法則(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9:08 《經理人》
● 制度保障不到位 企業領導者意識到綠色的重要性,這頂多算一個好的開始,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保障,比如設立相應的部門和職位,制定獎懲措施等,那么再好的綠色計劃都很難執行到位。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企業的環保行動最終淪為口號,就是出于這個原因。 所以,企業必須在制度上給予環保足夠的重視,賦予環保部門足夠的權限,去監督綠色計劃的執行,并且及時發現和修正問題,確保綠色計劃有效執行,而非停留于表象。 ● 綠色管理體系缺失 現在,綠色管理的概念正逐漸被國內企業所接受,但是,多數企業仍缺乏完整的綠色管理體系,沒有把綠色概念融入到企業研發、采購、生產、運輸、倉儲、配送、銷售、服務、財會、管理等整個企業鏈條中,往往是某幾個方面做得相對較好,而其他就差強人意了。 ● 甩不掉的成本包袱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這個債早晚要還。如果僅僅關注眼前,環保的確會增加運營成本,導致短期內盈利下降。但著眼長遠的話,環保就是一種間接的投資,它可以在未來創造商機。當環境法規越來越嚴格,能源價格越來越高時,環保投資將是企業必須要承擔的成本。企業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在提升綠色競爭力的同時,也讓自己獲得相應的商業回報。 ● 外部經營環境惡化 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企業受處罰的危險越來越大。最近幾年來,中國的紡織品、玩具、家電頻頻遭遇綠色壁壘,這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最大障礙之一。從營銷層面來看,有些企業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綠色概念,冒充綠色產品。他們將綠色作為其營銷外衣,借此混水摸魚,擾亂綠色消費市場,使真正的綠色產品蒙受不白之冤。 環保企業三大難題 ● 環保長效機制不健全 門檻低、市場混亂、容量有限、做好很難,這是現在環保市場的寫照。若從戰略理念與管理層面上說,建立環保長效機制還有一個過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彭燕昌接受采訪時說:對假冒綠色產品、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不到位,國外企業把污染、低附加值產品引入中國生產等,這些現象都與制度不健全有關。 同時,投融資機制缺失。環保市場投融資的現狀是,國內70%以上的環保投資是政府和公共部門投入的,中小型環保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手段非常有限,主要是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并未真正流通起來。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綠色競爭力,必須進行制度創新,推動環保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發展,促使傳統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 ● 市場并未換來核心技術 從研發與生產層面上說,在國內環保行業,企業遠沒有成為技術研發的主體;除水污染治理技術外,國家重點污染防治領域涉及的主流技術和配套設備,缺少原創性的技術開發,競爭優勢仍停留在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低等方面;盲目迷信國外技術,以市場換技術戰略遭受質疑,讓出了市場卻沒真正獲得核心技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