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新農民新農業觀 農業問題專家張炎夏訪談(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8:26 東北網
話題七:集約化農業可多贏 觀點 小農經濟體制下的集約化規模農業具備可行性 問:政府也一直在大力倡導農業產業化、工業化,但是值得推廣的成功模式和實踐經驗還不多,問題出在哪了呢? 張:還是從我的種地實踐來談吧,大概可以說明問題。 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上海金山,品嘗到了廊下鎮產的香薷大米,米未煮,就散發著香氣。我很好奇,就問,這么好的米,為什么市場上見不到?鎮長告訴我,金山土壤近海又臨江的特性,使得種出的大米會產生一種特別的香味,但是由于一戶農民只有幾畝地,形不成規模,所以這種大米數量一直很少,難以成為商品進入市場。于是我就想,能否將這種大米變成商品呢?于是在當地政府和幾個朋友的支持下,我在廊下租了500畝地,當起了“佃農”。從來沒接觸過種植的我,當時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農民說我是“穿皮鞋種地”。穿皮鞋種地,沒什么不好啊,我像管工廠那樣管種地,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由于種植規模大,能以批發價采購種子、肥料,成本大大低于個體農戶,我像制造零件那樣“制造”出了幾十萬斤香薷大米,未等上市即被訂購一空。另一方面,我不賣稻谷,而是把稻谷加工成大米以后,直接賣進了賓館飯店,銷售收入又大大高于個體農民。所以不到6個月,即收回投資,還凈賺了十多萬。 其實我的思路是明確的:用工廠化方法種地,產品出來后,我自己直接當商人,直接面對市場銷售。我的想法是,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批量生產,批量銷售,帶動周圍農民一起富裕。去年4月份,上海金廊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我放棄原來的工作,受聘為總經理。在辦金廊公司過程中逐步發現,雖然規模農業模式好,但是農民擔心失去土地,不愿將土地交給別人經營,而交出土地的農民被公司聘用后,出工不出力現象突出,公司的生產效率大大降低。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種不需要農民交出土地,又能夠形成規模經營的種地方式呢?農民不交出土地,生產效率就不會降低;而農業一旦形成規模,農民的收入就會大大提高。就是說,在小農經濟體制下,集約化規模農業是否可行?所以,如何在小農經濟體制下實現農業的規模化,是當前農業面對的首要課題。 集約化規模農業模式,是上海金廊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超越了傳統的“訂單農業”模式,經過一系列摸索設計出來的小農經濟體制下規模農業的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 1、大幅度提高向農民收購糧食的價格。比如,最近公司在蘇北與農民簽訂的訂購合約中就規定,水稻收購價在國家掛牌價格的基礎上再上浮20%。由于農民目前的種植利潤還達不到20%,僅此一項就能使農民的收入增加100%以上。這是“訂單農業”所不可能做的。因為“訂單農業”依賴“批零差價”而生存,它必須要靠“低價收購,高價出售”才能賺取利潤。而集約化農業打的是“品質差價”牌,靠“普通品種和優質品種之間的差價”生存。因此不需要靠“低價收購,高價出售”來獲取利潤。 2、不改變“土地聯產承包”的體制,農民的收入還是與自己承包地的產量掛鉤。所以,從社會的角度去看,它是標準的“規模農業”,但在農民眼里,這與過去的個體種植沒什么不同。正由于土地使用權的性質沒有改變,農民的收入還是與自己地里的產量掛鉤,所以這種模式既不會遭到農民的抵制,也不會降低生產效率。 3、大幅度降低種植成本。由于這種模式的特征是農民統一按照企業的要求種植,由企業統一供應種子、肥料、農藥后,農民的種植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企業和農民的關系也會更融洽。公司就容易在此基礎上推廣農業機械化,包括飛機噴灑,機械化收割,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 4、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過去農民個體種地,同樣的品種,不同的人種,產量相差很大。這是因為個體農民很難個個都掌握好種植要領。由于集約化農業的種植技術由公司的專家負責,農民只是統一接受專家的指揮,所以產量就有了保證。 從上面的情況中可以看出,集約化農業是一種“既能使農民增收、又能使企業得利、還能使社會得到好產品”的多贏模式。它實際上是以“一攬子”的系列合同為手段,協調政府、企業、農民之間的責任,將分散的個體農民有機地整合了起來。通過實施統一品種、統一種植方法、統一品牌,實現事實上的規模農業。
張濱作 話題八:超越“訂單農業” 觀點 超越“訂單農業”、“公司加農戶”模式,集約化農業的資金平衡原理是向市場提供好產品 問:你談到集約化模式與訂單農業有很大不同,請談談前者的優勝之處。 張:過去的“訂單農業”、“農戶加公司模式”,雖然也能形成一定的規模,但是最終無法推廣的根本原因是它們不被農民接受,因為它們依賴“批零差價”生存,它們“低價向農民收購,高價在市場銷售”,靠之間的差價贏利。所以農民并不歡迎這種模式。 金廊模式則是通過銷售無公害、優質的品牌大米能夠比普通大米售價高的特點,來平衡免費提供種子、肥料等所增加的費用,具體說來,就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也就是四張牌,即“品牌”、“品種”、“品質”、“品位”,來保證我們產品競爭力,以此來解決“集約化規模農業”的資金平衡問題: 所謂品牌,就是有品牌的大米比沒品牌的大米能賣更高的價格。所以我們的公司一成立就注冊了“金山博士米”,如今在上海超市,在市民中,這一讓人記得住的品牌,大大勝于無品牌的大米。東北的大米、黑龍江的大米,假冒偽劣的太多,東北大米有名,但是東北品牌的建設是滯后的,這就嚴重影響了黑龍江大米的市場競爭力。 所謂品種,現在上海市場對大米的口感要求越來越高,好的大米就能賣好的價格。所以我們要生產口感好的大米來平衡我們的資金。我們獨創了“功能大米”的概念,加工的大米不是按照傳統的稻谷品種分類,而是按照功能分類,分成了干飯米、稀飯米、糙米等,這種分類合乎現代人的保健需求,因而贏得了新的市場。 所謂品質,就是通過實行無公害、綠色種植的方法生產無公害、綠色大米來提高大米的銷售價格,達到平衡資金的目的。 所謂品位,就是走高端路線,瞄準高端客戶。 這四張牌使得“金山博士米”身價大增,每斤賣到9元都供不應求,用戶已將其定位為“禮品米”。這樣,公司不是向農民壓價從農民處要利潤,而是向市場要利潤,如此不僅解決了資金平衡,還實現了公司、農民和市場三方多贏。 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至2006年底,我們共計收獲稻谷1040噸,按照國家牌價,這些稻谷的收購價格應該是187萬,可是我們支付給農民的費用是309萬,差價122萬就是農民的增收部分。到2007年5月,這些稻谷的一半加工成金山博士米,就已經銷售了259萬元,公司當年就實現贏利,并且為廊下鎮農民人均增收60元。所以,公司今年計劃在收購價不變的基礎上,為農民免費提供種子、農藥、肥料,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