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被告中策(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11:49 《環球企業家》雜志
令中策員工感到意外的是,沈并沒有因此要求緊縮生產規模,而是強調還要千方百計擴大現有工廠的產能,他認為目前的出口銷售將依然會供不應求,并不會因為美國輪胎事件而遭受影響。隨后的一個多月內,他不斷激勵下屬開足馬力,將現有工廠的產能發掘到極限。沈金榮原本希望從快從速將這些節外生枝的事情處理完畢,“我們的主業是生產,而不是打官司”。 在開完中高級管理者會議的第二天,沈當即決定聘請全球知名的霍金•豪森(HOGAN&HARTSON)律師事務所來幫助自己解決棘手的麻煩。四位代表律師很快從香港直飛杭州,取證調查一共呆了三天時間,詳細考察了中策的工廠工藝流程、質量標準和檢測手段,該拿的資料都拿去了。“我們都對打贏官司充滿信心,我絕對不相信是自己的產品出了問題。”曾經做過工廠技術員、幾乎一輩子都只和輪胎打交道的沈金榮說。 事態隨后似乎向有利于中策的局面發展。在7月3日FTS提交的“有關安全缺次報告的補充和修改”報告中,其一反常態地明確承認,中策所設計的輪胎達到而且超過美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在獲準觀察翻車事故的貨車和輪胎之后,FTS不能確認該事故是由輪胎少包邊膠而導致的車禍,而事故車輛存在使用非標準配置尺寸輪胎的情況,這些非正常使用的輪胎大小不一,型號不同,直徑也不盡相同,會給所輪胎帶去非常顯著的不均衡應力,而且由于輪胎和車輛的特定不適應性,會給輪胎帶去很多故障形式。“現實證據等情況對于中策有利,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官司。”霍金•豪森律師告訴本刊。 事情的來龍去脈逐漸清晰,聽到律師對事件情況的分析之后,沈金榮長長松了一口氣。事實上,自信的他甚至沒有找負責北美市場的業務部門員工談過話,連國際貿易部的辦公室都沒有進去過。 8月1日,中策方面應NHTSA的要求,提供了輪胎生產工藝以及檢測流程的相關背景和數據資料。8月2日,記者通過霍金•豪森律師了解到,在美國警察局的事發記錄中,存在著汽車先發生車禍而后導致輪胎爆裂的可能性。“這些都證明了車禍與中策輪胎質量本身并不是直接的關系,出事車輛不僅僅存在大小規格不一輪胎混裝的情況,極其容易導致翻車事故,而且有可能是車禍導致的輪胎的爆裂,而非輪胎質量問題引發的車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鞠洪振告訴《環球企業家》。 現在,因為中策至今未接到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法院的正式書面法律函件,尚不能對這次事故進行調查,但有可能在今年10月或者11月份獲準前往事發地了解并翻閱當時警察局的詳細記錄情況。 質量改進 “真正困擾我們的一直不是銷售,而是產能。對于跨國訴訟,我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擔心。”中策國際貿易部一位員工說,現在,除了事件所涉及的六個型號輪胎的北美出口業務暫時停滯以外,其他型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國際貿易部辦公室的通告欄里,除了強調員工需要對此事嚴格保密以外,別無其他。 在50余人的中策國際貿易部,對此事的冷淡幾乎到了談起來就索然無味的境地。長期以來,中策一直執行比較均衡的出口市場策略,并沒有對某個特定市場產生過分依賴,一旦有風吹草動,貨品立刻就能調集到穩健的市場上去。甚至于,一些供貨商因擔心中策無法及時足額地供貨,不得不隔三差五地打電話詢問自己的訂單生產情況。目前,北美、東南亞、中東和西歐大約均占據了20%的出口額,非洲也有6%左右。 慕曉宇是中策在杭州下沙生產基地的生產支援部部長,對“輪胎召回事件”同樣“漠不關心”。他已經在中策工作了八年,掌管著流水線上價值上億的精密設備。在他所在的充滿淡淡天然橡膠和汽油味的工廠里,每天都有一百多個規格的產品在這里完成切換,到處懸掛著“不制造不合格品”的紅色標語,工人們有秩序地控制著輪胎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多達80余個。慕一面檢查著工人的作業流程,一面吩咐物管公司將存放在角落里質量不合格的廢胎清理干凈。那些從米其林跳槽到中策來的經理說,這里的工廠一點也不差。 慕曉宇指著靠著工廠一邊整齊碼放的一臺機器解釋說,這些均勻性檢查機來自美國阿克隆公司,每臺價值數百萬美金,在整個世界上都是最先進的,與米其林、固特異的工廠設備別無二致。在傳動帶、流水式作業下,由中策代工的固特異和其他品牌的輪胎被迅速生產出來,裝上集裝箱,送往不遠的上海港,輾轉發往世界各地。 “對于一個好的工廠而言,好的設備自然必不可少,然而人和管理的持續改建卻更為重要。”中策下沙500工廠總經理、韓國人鄭相秀則反復向慕曉宇這樣的中層管理者灌輸和強調這樣的思想。曾經擔任韓泰輪胎嘉興公司總經理的鄭相秀在退休之后被沈金榮挖到中策,他最喜歡提的管理名詞就是“持續改進”。這個60多歲老人通常兩個月里最多休息一天,甚至是不休息。鄭很少呆在總經理辦公室內,那些經常前來工廠催貨、要求擴大產能的國外代理商甚至都知道他喜歡在工廠里四處溜達。 鄭相秀常常拿當年的韓泰輪胎作比喻來激勵員工:1980年代的韓泰輪胎就好像是今天中國輪胎的處境,被認為質量不好,到處被人喊打,但是現在韓泰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輪胎企業,再也沒有人說韓國的東西不行。韓國人的偏執和雄心顯然給了慕曉宇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對鄭敬佩不已:“鄭甚至要求將廠區道路兩邊的路燈弄得再亮一些,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夜間運輸可能導致的交通事故和工傷。” 在中策,像鄭相秀這樣來自異國他鄉的高級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并不在少數,來自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異等世界輪胎巨頭的工程師和工廠管理人員在退休之后很多被沈挖來這里繼續發揮余熱。“‘雜交’的技術和管理才有最大的生命力。”沈說。這些來自國外的技術和管理專家均配備有豪華公寓和有專職司機的豪華轎車,還有比一般員工高得多的薪水。 現在,在轟隆作響的工廠圍墻外,還有一片已經平整完畢、野草橫生的巨大荒地,轟鳴的巨大推土機轟隆作響。工廠門衛告訴記者,那里的地早已經被中策買下,這里即將崛起未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鋼載重輪胎生產工廠,一天1.8萬條輪胎的產能還僅僅是全部規劃的1/3而已。 即便如此,中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雖然在普通輪胎的使用性能上與國外廠商已經不差上下,中策甚至就是固特異的代工廠商之一,但是與全球一流輪胎制造商相比,中策還需要向F1比賽用胎這樣的高端市場進發。就在距離沈辦公室不遠的一個研發實驗室內,一個大學畢業不久、曾經在韓泰輪胎工作過的技術工程師向記者感嘆中國企業與世界級企業的差距:“在研發上我們好像不在一個等級,每年占銷售額3%、去年達到3.8億的研發費用似乎還是不夠。”在韓泰中國研究院,三百余人的研發團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和碩士,而在中策,他感嘆“幾乎全是老頭子們在研究室里,年輕人不多,而且總共才只有數十位工程師。” 未來考驗 喜歡強調利潤、規模效應和現金流的沈金榮一直是一個喜歡多做少說的強硬實干派,他從技術員開始做起,擔任過車間管理職務,也曾從事財務工作,天生對數字和財務敏感,熱衷并購擴張,一路過關斬將,管理以大膽新銳和穩健而著稱。在他的力主之下,中策幾乎將杭州周圍大大小小的橡膠廠兼并殆盡,年平均增長速度達20%。 而沈金榮至今仍在始建于1968年的蘇式筒子樓里辦公,坐在墻皮已經有些脫落的辦公室里,你甚至可以聞到一箭之地以外的制造車間內游蕩的橡膠味,而沈本人絲毫不介意這樣的破敗和寒酸,“我是一個有工廠情結的人,如果坐在辦公室里面感受不到工廠氣氛,我會感覺不自在”。窗外,“一塊橡膠一塊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紅色標語書寫在辦公大樓斜對面的高墻上,字跡因時間久遠而已有些殘缺不全。沈金榮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副“業精于勤”的書法作品,據說這是沈最喜歡的格言,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中策的更多角落。沈辦公室的沙發同樣陳舊不堪,邊角發毛,坐上去還嘎嘎作響,身居其中,你很難將這家公司和代表著中國橡膠工業發展水平、年產輪胎2300萬套、產品出口到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這類事實聯系起來。 沈金榮說閱讀這個企業崛起的歷史,熟悉的似乎就像是在回味自己的青春。現在的中國成了世界輪胎市場的制造中心,“這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好到讓人感覺稍縱即逝。”沈金榮說。在他進廠的1980年代初,他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每天可以向國外出口成千上萬條規格不一的輪胎;他也無法預料,轉眼間中國就成了僅次于美國的高速公路大國,而這極大地刺激了輪胎消費,每天都有數十個的集裝箱等待在他的工廠門外,載負那些輪胎漂洋過海。 盡管這場“中國制造”風波似乎并沒有阻擋沈的雄心,但在這條從中國到美國的綿延萬里的供應-制造-貿易-銷售鏈條上,所有引發的訴訟將迫使美國公司在廉價輸入品的誘惑和對無窮無盡的起訴的擔憂中重新尋找平衡。這凸顯出全球經濟中一條迅速蔓延的新戰線:利用產品標準來監管或抑制他國的進出口貿易。這些“非關稅壁壘”,特別是質量標準,不僅往往比單純的關稅壁壘更為重要,也更難以消除。人們的爭論常常會陷入一個圍繞安全和風險、相互對立的科學主張的泥沼之中, 從今年6月1日起,美國已經開始實施FMVSS139輪胎測試標準,其最大特點就是安全參數比現行標準更加嚴格,達不到新標準的輪胎將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已進入美國市場的不符合新標準的輪胎也將被召回。同時歐盟的《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也將正式實施,規定企業要對約3萬種化學品進行安全評價,對包括橡膠在內的相關產品影響較大。 令外界非常擔心的“中國價格”一直在更大程度上與廉價勞動力以外的因素相關。環保規定執行不力或根本不執行規定、廉價融資以及爭奪投資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多項鼓勵措施,都支撐著這種現象。對優秀中國企業而言,嚴酷的進入標準則是一件好事,使得其關注的競爭能力可以從價格轉移到技術和質量上來。中策稱,針對這些新標準的質量提升工作,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完成。在美國市場所出現的小波折,對沈金榮而言,更像是一場對贏家的詛咒,“一切即將真相大白,它再也不需要占用我過多的精力。”沈金榮對《環球企業家》說。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