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 | 新浪首頁 
愛問(iAsk.com)
  6月的廣州,濕熱難當,以“滿城盡帶王老吉”來比喻王老吉的暢銷程度,絕不夸張。然而,在涼茶市場上創造著神話的紅罐王老吉并非“獨生子”,在市場上,它還有兩個同叫王老吉的“兄弟”,分別是廣藥集團及王老吉后人王健儀主辦的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它們之間正走向激烈的競爭,這種品牌沖突,即將演變成王老吉這一品牌在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 [全文] [評論] >>查看全部企業觀察
涼茶

  涼茶是在廣東流行的一種飲料。因為廣東地處之嶺南,多雨地濕,自古多有瘴氣。因此民間流行以藥性寒涼,解暑消毒的中草藥,熬水來喝,稱為各式各樣的涼茶。
    涼茶品種繁多,每家都有自己稍為不同的配方。常見的有廿四味、五花茶、雪梨茶、感冒茶等。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有專門賣涼茶的店鋪。部分在廣州的涼茶店更有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在香港也有不少五六十年歷史的涼茶鋪。近年亦有將涼茶包裝成為預先包裝飲料,如王老吉涼茶等。傳統上,涼茶要在全涼掉前喝下。一般涼茶都是接近黑色,部分味道苦中帶甘。

“紅”“綠”爭奪
廣藥集團

  廣藥集團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王老吉藥廠,由廣東鶴山人王澤邦 ( 乳名王吉 ) 于 1828 年始創。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1997 年資產重組,成立廣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H 股在香港上市, 2001 年增發 A 股在上海上市,羊城藥業為其核心控股子公司。2004年3月4日,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加多寶

  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于1997年獲得獨家經營紅色易拉罐裝王老吉涼茶的承諾,租期為20年。雄心勃勃的鴻道集團為此投資成立了香港加多寶(廣東)股份公司,專門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的生產和銷售,加多寶在中國大陸先后設立了四個加工廠,分別位于廣東東莞、浙江紹興、福建石獅和北京。

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

  王老吉的海外品牌,主要是由王老吉的后人在19世紀末,在全球注冊的。其在全球的注冊工作由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完成,目前在全球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都注冊有王老吉的商標,現在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由王老吉的后人---王健儀當家。
   由于海外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王老吉商標,都已經被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注冊,所以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出口商品到海外,要么就租賃香港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要么買斷其商標所有權。

加多寶營銷策略
· 為紅罐王老吉品牌準確定位
· 廣告表達準確
· 投放量大,確保品牌定位進入消費者心智
· 企業決策人準確的判斷力和果敢的決策力
· 優秀的執行力,渠道控制力強
· 量力而行,滾動發展,在區域內確保市場推廣力度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加多寶營銷推廣效果
    紅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傳播,給這個有175年歷史的、帶有濃厚嶺南特色的產品帶來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倍,由2002年的1億多元猛增至6億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廣東。2004年,企業不斷擴大產能,但仍供不應求,訂單如雪片般紛至踏來,全年銷量突破10億元,2005年再接再勵,全年銷量穩過20億元,2006年加上盒裝,銷量逼近40億元大關。
王老吉藥業財務數據 單位:RMB(千元)
年份    銷售收入    凈利潤    總資產
2004年    -         15,755    188,686
2005年  244,701     32,346    193,783
2006年  661,945     73,107    433,242
資料來源:據廣州藥業(SH.600332)
2004年、2005年、2006年年度報告
“紅”“綠”王老吉 差距明顯
                紅罐        綠包
04年銷售額     15億元      8000萬元
06年銷售額     35億元      約35億元
定價        310毫升/3.5元  250毫升/2元
廣告語     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還有盒裝
小調查
1、您傾向于購買“紅罐”王老吉,還是“綠包”王老吉?
“紅罐”王老吉
“綠包”王老吉
隨意
2、您是否認為王老吉藥業最終會收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

不會,可以繼續出租使用權
不好說

 王老吉“紅”“綠”之爭
同宗非同門 競爭白熱化
   “王老吉”品牌能夠重獲新生并引爆涼茶市場,加多寶是最主要的幕后推手,這讓一直專注于藥品生產的王老吉藥業深感擔憂。為了加強自身的影響力,2004年3月,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藥集團當十分慶幸他們之前出租給鴻道集團的商標使用權僅限于“紅色易拉罐裝”,這使得王老吉藥業能夠采用“綠色利樂包”的外包裝再次分享王老吉的復興。借“紅罐”的光,2004年推出的綠色利樂包“王老吉”銷售收入達到8000萬元,而“紅罐”是15億元,二者差距非常明顯。
  “紅”“綠”王老吉,“同宗”卻非“同門”,競爭在所難免。 [全文]
同業半路殺出 紅綠統一無望
  創始于1828年的“王老吉”涼茶,在市場上完全具備品牌復興和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如果雙方從品牌復興,合作雙贏的角度考慮,將兩個籃子合成一個籃子,共同利用現有的成功經驗,在理論上看,“王老吉”這個品牌將會越來越閃亮,帶來更多的利潤。再加上香港王老吉的傳人身份,大踏步走向上市,走向海外,并不是件難事。
  然而,接下來的事實卻實在令人失望,綠色王老吉在廣州政府的牽線下,2005年與另一家名為香港同興藥業的公司簽約組建了合資公司,嫁給了別人。徹底斷了紅綠兩個王老吉的合作可能性。而同興藥業主政兩年以來在市場上的表現,按照《中國企業家》雜志的描繪是“戰績平平”。2006年11月,香港同興藥業董事長表示,“王老吉”的內地業務將通過“A+H”方式上市,但是沒有得到香港王老吉首肯,上市根本無望。“王老吉”品牌的發展陷入了復雜的博弈局面。[全文]
 王老吉 生產商三足鼎立
瓜分協議引沖突
   生產“王老吉”的企業共有三家,分別是王老吉藥業、香港加多寶,以及王老吉后人王健儀主辦的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三方達成了“瓜分”市場的協議:廣藥集團持有王老吉涼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獨家所有權,香港加多寶獲得紅色罐裝王老吉商標使用權,而香港王老吉則擁有在中國大陸以外國家和地區的“王老吉”商標所有權。 [全文]
“正宗”被喧賓奪主
   廣藥集團當初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用不上的資源”到了“外人”手里卻重現光芒。盡管在取得“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后,“紅罐”的銷售業績連續六七年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當中,但2003年,香港加多寶在短短幾個月中投入了4000多萬元廣告費后,紅色罐裝“王老吉”的形象伴隨著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迅速打開了市場。據了解,僅2004年加多寶在“王老吉”廣告上的投入高達1個億。準確的產品定位、有效的廣告投放,終于讓厚積薄發的“紅罐”王老吉一舉成為涼茶行業的領跑者。
    “王老吉”品牌能夠重獲新生并引爆涼茶市場,加多寶是最主要的幕后推手,這讓一直專注于藥品生產的王老吉藥業深感擔憂。 [全文]
歷史遺留問題難解決
   由于海外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王老吉商標,都已經被香港王老吉國際有限公司注冊,所以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出口商品到海外,要么就租賃香港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要么買斷其商標所有權。自己的品牌產品到國外去賣,還經過別人的批準,這其實也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不用說19世紀末,即使是解放后,我們都沒有一個商標意識,但是香港的商業法制早就比較健全,所以他們早早到世界各地去注冊了,不能說別人是搶注了王老吉商標。”施少斌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少顯得有點無奈。
    不得已,2004年4月,原羊城藥業為了解決開拓海外市場的問題,主動伸出橄欖枝,與香港王老吉公司簽訂了商標租用合同。王老吉藥業每年將以銷售額的一定比例作為回報,換取使用港方注冊的“王老吉”商標10年的使用權。但是這樣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王老吉成功營銷 無以歸屬
香港加多寶廣告營銷 或為他人做嫁衣
  “紅罐”看似偶然的異軍突起,其實背后傾注了加多寶巨大的心血,從品牌策劃到市場營銷,加多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來培育涼茶市場。身為王老吉藥業市場總監的賀慶也客觀地表示:“加多寶所做的營銷,帶動了廣州王老吉藥業的發展和整個廣東涼茶行業的發展。。”   
     在維護同一個品牌的前提下,王老吉與加多寶在銷售渠道和銷售終端上展開了差異化的競爭。為了避開“紅罐”占優的大賣場和飯店,“綠包”選擇進入社區便利店。在定價方面,310毫升裝“紅罐”單價3.5元左右,而250毫升裝“綠包”單價2元左右,價格相對低廉。
     “大家還是比較默契,紅綠兩種產品,既有競爭,又有合作。”賀慶說。而香港加多寶不愿就雙方的品牌合作發表評論。由于加多寶并非“王老吉”商標的真正所有者,因此在王老吉藥業主推“綠包”的時刻加多寶顯得無可奈何。從銷售額看,“紅罐”2006年是35億元,而綠包“接近5億元”,兩者還不在一個檔次上,這也是加多寶方面對于“綠包”的“跟風”表示妥協的原因之一。 [全文]
綠包正宗 競爭弱勢
   2006年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達6.6億元,較前一年有近300%的增長。這其中,“王老吉”涼茶為企業帶來了50%以上的收入。但讓王老吉藥業頗為尷尬的是,市場上最受消費者青睞的紅罐“王老吉”涼茶,其銷售額是自己的7倍。
       廣藥集團當十分慶幸他們之前出租給鴻道集團的商標使用權僅限于“紅色易拉罐裝”,這使得王老吉藥業能夠采用“綠色利樂包”的外包裝再次分享王老吉的復興。借“紅罐”的光,2004年推出的綠色利樂包“王老吉”銷售收入達到8000萬元,而“紅罐”是15億元,二者差距非常明顯。 [全文]
群雄覬覦涼茶市場
   2006年廣東的涼茶產銷量將突破400萬噸,“超過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產銷量。”這樣的對比,大大激發了白云山和黃中藥公司、星群藥業、養和醫藥、香雪制藥、三九集團等傳統藥企擴張涼茶市場的決心。他們的目標無一不是目前在品牌涼茶市場占據90%份額、呈壟斷之勢的王老吉。 [全文]
 中國涼茶之道
立足文化的獨特定位
  在國家崛起、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上升之時,中國許多具有悠久歷史文化沉淀的產業或企業卻發展緩慢,甚至步履維艱,是文化與商業的連接斷裂還是行業創新后續乏力?在另一方面,作為“中國可樂”的代表,涼茶產業的強勁崛起則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行業推廣模式,其帶給我們的啟示意義是深遠的。
  2006年,對于中國飲料行業來說,稱得上是具有突破性意義的一年,包括王老吉、鄧老涼茶等在內的21家涼茶生產企業的產銷量突破400萬噸,而當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產銷量是317萬噸,肯德基也開始在部分連鎖店中撤下百事可樂,換上紅色的王老吉涼茶作為飲料。經多年的默默潛行,涼茶這種被譽為“中國可樂”的中國傳統飲料,終于獲得了與世界可樂巨頭同臺競技的機會。 [全文]
致力海外擴張
   正在快速上升的廣東涼茶產業,開始向國外市場投資擴展。作為嶺南的傳統飲料,近年涼茶在國內市場銷售十分火爆。短短幾年內,其年產銷量以一年翻幾倍的速度飆升到400萬噸,市場規模超過120億元。據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統計,去年廣東涼茶的產銷量已超過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量。
    中藥國際化一直是中醫藥發展的瓶頸之一,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市場準入門檻過高,一直以來很難被國際市場接受。從某種意義上說,涼茶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可望成為整個中藥國際化的新途徑。 [全文]
嘗試涼茶終端銷售新模式
   涼茶店鋪作為日常消費終端,遍布大街小巷,而本身經營的涼茶又是養生食品的一種,有著極強的銷售關聯性和無可比擬的優勢。據悉,清心堂有1/3店鋪在“兩廣”之外,店鋪經營受氣候影響較大。為此,清心堂根據自身涼茶終端資源,整合中醫診療系統,以涼茶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基本面,快速在全國開設中醫養生終端,借此突破傳統涼茶受氣候、地域影響較大的障礙。此外,清心堂還與廈門大學亞健康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聯合研發生產從涼茶衍生出來的養生食品系列。 [全文]
          策劃、制作:新浪財經 王小勻    歡迎各媒體合作    來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網友評論 查看內容>>>

匿名 登錄名: 密碼:



新浪財經意見反饋留言板 電話:010-62675362  新浪網產品客戶服務聯系電話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